張洪銘
摘 要:當前,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造成的環境以及其他產業結構不均衡發展的問題日益突出。而經濟增速在優化、結構在升級、創新驅動為主導成為新常態,這也是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新方位”的具體表現。作為常態化背景下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金融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傳統的銀行業轉型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論述了“新方位”背景下互聯網銀行的發展,并闡述了互聯網銀行對我國經濟轉型的推動作用,以期推動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方位”背景;互聯網銀行;經濟轉型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2.055
1 引言
我國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但粗放的經濟模式嚴重地阻礙了經濟朝著高、精、尖方向發展。從2014年的經濟報告上來看,我國已穩居國際經濟總量排名第二,表明我國已經進入經濟大國行列。但從人均GDP等經濟數據上來看,我國并未成為經濟強國。傳統經濟的粗放式增長依然是主要的經濟發展模式。而這種低效益的粗放式經濟模式帶來的產業結構不均衡等問題日益突出,已經到了亟需轉型的地步。因此,對于經濟發展的格局,增速等方面需要重新審視得以新的定位。在經濟新常態下,經濟轉型需要優化基礎產業結構,強調發展促進代替一味追求經濟速度。同時也需要引導消費轉型,帶動投資跟進,從而實現經濟質的飛躍。
2 新方位背景下互聯網銀行的發展
2.1 互聯網銀行概念
互聯網銀行是指通過借助現代數字通信、互聯網、移動通信及物聯網技術,以云計算、大數據等方式實現為客戶提供存貸款、支付、結算、金融以及投資理財等業務的金融服務機構。由此不難看出,新房為背景下互聯網銀行的發展得益于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高速發展。
2.2 銀行業的新變化
互聯網銀行作為新式力量給傳統銀行業帶來了一次革命,推動了商業銀行向網絡金融方向的轉型,讓“互聯網+金融”的理念落地生根,深入人心。其在自己的業務范圍上開設網絡在線平臺支付功能,實現電子平臺交易。如新增的網絡理財、網絡貸款、電商服務等,此三樣主流業務提升了新興互聯網銀行的競爭力,同時推動了傳統銀行業轉型與升級。如廣發銀行在網絡平臺貸款上采取線上融資方式,打破傳統貸款模式。在客戶群體上推出手機銀行快捷移動終端,方便客戶掌握實時資訊、打款以及結匯等業務。
2.3 新方位背景下互聯網銀行發展的意義
基于環境問題的日益凸出,產業結構的不均衡發展等,傳統經濟發展模式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經濟增速放緩成為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新常態,而在此新常態背景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增速以及改變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等成為當下經濟發展的“新方位”。而互聯網銀行作為經濟調節的重要工具,參與社會資本配置和資源流通,對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產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協調作用。諸如,推動實體業的重組與并購等,實現結構優化,資源分配均衡等。
3 新方位背景下互聯網銀行對我國經濟轉型的推動作用
在當前經濟改革和發展關鍵時期,經濟發展“新方位”是基于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而明確的。即國家經濟既面臨新的機遇,也面臨更多新的挑戰,需要實現經濟轉型。這包括實現經濟體制、方式、結構及戰略的深層次轉型,而互聯網銀行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如下幾個方面。
3.1 互聯網銀行的發展,有利于推動經濟體制的轉型
我國目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計劃經濟體制對市場的影響遠遠未消除,而互聯網銀行的發展有利于推動企業的市場活力,進一步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眾所周知,企業面臨的資金供應短缺和資源浪費是以往經濟的發展漏洞。過度的人為干預削弱了市場的調節作用,減弱了經濟發展的活力。在“新方位”背景下,互聯網銀行在企業融資等過程中實現了資源的公平以及均衡分配,一些發展有潛力的、對環境無污染的新型能源企業也能夠及時獲得互聯網銀行的發展資金,融資不僅僅是國有企業的“福利”。讓各個企業能夠在市場上,公平競爭,優勝劣汰,充分發揮市場自身的經濟調節功能。
3.2 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轉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以重工業發展為核心。而這種發展模式是由于當時的落后經濟基礎所決定的,因此不具備可持續性。隨著互聯網以及計算機科學等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銀行的誕生,推動了其他產業的“后來居上”。在新方位的背景下,基于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和抗社會風險能力小。因此,其難以引導自身的轉型升級。一方面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者,承擔調節市場經濟的功能。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數量多,呈散狀發展態勢。如果其轉型升級難以實現,就難以實現地方產業結構的整體升級。互聯網銀行對于小微企業的融資發展給予靈活政策,更是其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因此,互聯網銀行對于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轉型起到了重要的基礎保障作用。
3.3 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
當前,我國經濟粗放式的增長模式已嚴重阻礙了經濟發展在“質”上的提升。傳統產業增值低,資源消耗大。因此,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勢在必行。在發展傳統產業的同時,要統籌協調環境和其他新興產業等的均衡發展。一味地依賴傳統產業,而不懂得適應時代發展,不懂得經濟發展的“變通”,往往就會導致區域經濟發展落后和不平衡等問題。以東北老工業基地為例,其生產過剩,產能消耗大,已經不能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反觀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餐飲業以及金融業等發展勢頭旺、產值優勢強。由此不難看出,資源浪費、環境過載以及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的罪魁禍首就是“粗放式經濟增長模式”。在新方位背景下,互聯網銀行引領的是“互聯網+區域經濟”的創新型經濟發展思路。其顛覆傳統區域經濟模式,重構區域經濟新生態。通過互聯網銀行的積極扶持,推動新興的可持續發展綠色領域的發展;積極在融資政策上,諸如低息、無息等貸款政策,鼓勵企業改變以往的經濟增長方式。通過以點帶線,以線帶面,最終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的增長方式改變。
3.4 有利于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當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要依據市場規律來運作。實現新常態背景下的經濟改革就要克服經濟結構性難題,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則是結構優化的關鍵。而互聯網銀行凝聚著現代網絡科技力量,其網絡平臺化的操作快捷、效率高且優勢大。諸如P2P等業務,其有效地將社會上閑散的資金匯集一起,快速地注入到需要資金的新興企業。這不但推動了企業的發展,也實現了資金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利用。當然,這僅僅是資金要素合理配置的一個舉例。而隨著互聯網銀行發展的不斷成熟,以及相應的支持政策的落地,互聯網銀行必定在土地、資本以及勞動力等要素的優化配置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實現經濟發展在“質”和“量”上的提升,而這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本質。
4 結語
總之,在“新方位”的社會經濟發展指導要求下,互聯網銀行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體制完善、增長方式改變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這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推動經濟良性循環發展的具體體現。因此,只有順應大環境的發展趨勢,穩步扎實推地推動經濟朝著新方位的方向發展,從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田俊榮,白天亮,朱雋等.中國經濟新方位[N].人民日報,201612.
[2]第一財經日報.“新方位”與中國經濟新共識[N].第一財經日報,201612.
[3]王欽池.五問新常態新方位下的中國勞動力形勢[N].中國經濟時報,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