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峰
摘 要: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針對居民區附近商住樓和居民小區內餐飲業污染問題的投訴逐年上升,餐飲類環境投訴成為余杭區環保部門開展基層環保信訪調處的主要組成部分。餐飲類環境信訪的調處,主要面臨信訪基數大、業主意識差、環保執法難、違法成本低等問題。環保部門如何扮演好在餐飲類信訪調處中的角色,如何控制源頭、過程監控、準入嚴管等,將是今后環境信訪調處要著重思考的。
關鍵詞:環境信訪問題;餐飲行業;城市管理;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X32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5.064
隨著浙江省委“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目標要求的提出,全省物質、精神文明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進一步增強,而環境信訪成為現階段人們環保維權的主要途徑。據統計,2015年,余杭區環境保護局共受理環境信訪達14 000多件,實際調處和回復信訪5 921件(不包括各所自行受理、回復的信訪件)。其中,調處餐飲類環境信訪近1 500件,約占調處總數的1/4.餐飲類環境信訪調處已經成為最讓一線環保執法人員頭疼甚至無奈的基層工作。
1 原因分析
受信訪派發部門知識結構的限制,對各部門行政職權理解不夠深入。雖然交辦部門比較多,但是,各部門往往單獨行使部門職權,難免存在互相推諉的情況,較難形成合力。
現階段,涉及餐飲類的信訪有些源頭分化明顯,有些操作過程差異,有些實施與審批不符等,且相關法律法規劃分也比較籠統,所以,導致部門職責不清,信訪處理效果“事倍功半”。
2 各部門職責梳理
2.1 市場監管部門(工商)
2015-10,《國務院關于“先照后證”改革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出臺。自我區實施“先照后證”以來,統計了市場監管部門抄送我局的辦照名錄。7個月內,市場監管部門共辦理營業執照4 089家,其中,餐飲單位2 372家,占比高達58%.
2016-08-04施行的《杭州市大氣污染防治規定》第五條第九款規定:城市管理、環境保護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餐飲服務業廢氣排放的監督管理;第二十六條第三款規定:禁止在居民住宅樓、未配套設立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以及商住綜合樓內與居住層相鄰的商業樓層內新建、改建、擴建產生油煙、異味、廢氣的餐飲服務項目。申請在上述區域從事餐飲服務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不得核發餐飲服務許可證和營業執照。
2.2 城市管理部門
2016-01-01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八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排放油煙的餐飲服務業經營者未安裝油煙凈化設施、不正常使用油煙凈化設施或者未采取其他油煙凈化措施,超過排放標準排放油煙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的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5 000元以上50 000元以下罰款;拒不改正的,責令停業整治。違反本法規定,在居民住宅樓、未配套設立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商住綜合樓內與居住層相鄰的商業樓層內新建、改建、擴建產生油煙、異味、廢氣的餐飲服務項目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的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關閉,并處10 000元以上100 000元以下罰款。
2016-07-01施行的《浙江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第九條第九款規定:餐飲服務業排放油煙、異味、廢氣,對樹木、花草噴灑劇毒、高毒農藥,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等產生煙塵污染的物質,露天燒烤食品,焚燒瀝青、油氈、橡膠、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的監督管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未確定監督管理部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實施監督管理。
2.3 環境保護部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建設單位應當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報批環評報告書、報告表或登記表,未批先建的,由環保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可處以罰款。而在多達199項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第175項對餐飲場所的要求是:涉及環境敏感區的6個基準灶頭及以上的辦理報告表,其他的需要辦理登記表。根據《浙江省第二批不納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目錄》,將不涉及土建,使用清潔能源的且無油煙產生的面食店(包括包子店、餛飩店、面條店)、粥店、冷熱飲店列入了豁免審批名單。除了豁免審批的這一類餐飲店,其余單位均需要環保審批。但是,在實施“先照后證”之后,餐飲項目主體往往認為拿到營業執照即可開張經營,忽略了后續的環保審批環節,為其埋下了環境信訪隱患。
3 意見和建議
3.1 完善信訪舉報法規,規范信訪舉報行為
在保障信訪舉報人權利有效實施的前提下,結合實際情況,將《申控條例》和《舉報辦法》中關于信訪舉報行為人應盡義務的宏觀、原則性的規定具體細化為責任界定明確、易于操作的實施細則。這是對現階段環境類信訪中存在的行為盲目、動機不純、利益糾葛等情況進行源頭控制,確保適度維權。
3.2 厘清政府部門職責,權責清晰
針對餐飲類環境信訪涉及的市場監管(工商)、環境保護、城市管理等職能部門,需將各自職責研究作為日常工作的重點,尤其在新法出臺后,部分職能有調整的需更加關注。在研究部門職責的過程中,要善于總結交流,加強與平行部門之間的聯系和溝通,破除邊界壁壘,避免“閉門造車”的情況發生。必要時,相關單位可以提交區政府協調相關事項,以便日常相關信訪調處有方向、有重點、有針對地進行,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強化宣傳引導
在日常工作中,要強化宣傳引導,從正反兩方面促進餐飲信訪工作。同時,要積極發揮本地報刊、廣播、電視和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的作用,有條件的可開辟專欄進行環境保護類專題宣傳,切實加強宣傳引導,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另外,相關部門可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及時曝光反面典型。在此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輿論引導的時機、力度和效果,采取新聞報道、言論評論、工作綜述、專題專訪等多種形式,努力為環境信訪合理調處營造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黃如霞.環境問題重復投訴原因及處理方法探析[J].海峽科學,2015(06).
[2]路忻.環境污染投訴的主要問題及處理對策[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3(12).
[3]楊坤,張延青,杜娟.餐飲業環境影響特點及其控制措施[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10(05).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