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明蕾 通訊員_張莉 趙云
鄭承紅:王牌項目經理的“三把刷子”
文_張明蕾 通訊員_張莉 趙云
長江之濱,一座高樓正在不斷刷新著江城的天際線——武漢綠地中心。這個華中第一、中國第二、世界第三高樓,總建筑將高達636米,龐大體量的背后是一支強有力的項目團隊,鄭承紅正是這支強大團隊的“領頭羊”。
70后的鄭承紅,1990年參加工作,從項目工長、技術員、安全員、工區主任等,一路成長為高級工程師、高級經營師、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英國皇家建造師,去年更是拿到了“第十五屆國際杰出項目經理”榮譽稱號。這位王牌項目經理用技術、質量、管理“三把刷子”,讓武漢綠地中心項目部一天天穩步運行著。

鄭承紅自2012年負責武漢綠地國際金融城項目到現在,已經在工地現場生活了4年多。
如此巨大的項目,所要面對的困難可想而知。“我們花了近一年半的時間,圍著施工區域筑起一圈地下連續墻,像金剛罩一樣,防止出現塌方,也可阻隔江邊的地下水。”名為“入巖超深地連墻綜合施工”的技術顯然不可能出自鄭承紅一人之力,2013年5月,鄭承紅創新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他帶著以項目科技、生產等系統業務骨干為成員的團隊一路疾行,領跑業界技術。
團隊作戰,集思廣益,解決了國內最長最重的地連墻的吊裝問題,順利完成每幅鋼筋籠一次性吊裝,創造了一天三幅連續地連墻澆注的施工新紀錄。在地下室施工階段,團隊僅用5個月時間完成了6層地下室,刷新了國內超高層項目地下室結構施工速度新紀錄,并采用優化混凝土配比、設置鋼筋網片等措施,成功解決“鋼板剪力墻混凝土易開裂”這一超高層領域世界性的難題。
2014年7月,主樓躍出地面,以五六天一個結構層的速度“長高”。當建設至200米高度、40層之后,再次提速,四五天就能“長”1層,領跑國內超高層建筑施工速度。
速度之快得益于先進的“智能頂升模架”。鄭承紅介紹,這套頂模系統是大樓的“增高器”,自帶1臺塔吊。“增高器”就像一頂帽子罩在主樓核心筒外圍墻體上,工人們就在帽子里施工,隨著施工進度的推進而逐層升高。鄭承紅說:“這套模架也是由中建三局自主研發設計,國內首創,最高能頂升至600米,能完成整棟大樓的建設需求。”
1998年,鄭承紅擔任當時武漢最高檔社區——麗島花園項目經理,最終項目成為湖北省第一個獲得“詹天佑”大獎的工程。
2005年,鄭承紅擔任中南醫院門診綜合樓工程項目經理,該項目被評為湖北省文明施工樣板工地、湖北省建筑優質工程。
2008年,鄭承紅調任至深圳證券交易所運營中心項目擔任項目黨委書記、執行總經理。2010年7月,開始正式擔任證券項目經理。2014年12月,該項目獲評“魯班獎”,“巨型懸挑空中平臺建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能夠摘得如此多的大獎,鄭承紅的經驗就是——誠信為本,質量第一。與鄭承紅工作過的人都知道,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利潤可以薄一點,但建筑的質量不能薄。
在綠地中心施工中,鄭承紅要求項目牢固樹立精品工程意識,加強施工全過程控制。在混凝土灌注樁施工中,制定并嚴格執行三令一表,即開槽(孔)令、吊裝令、澆筑令和隱蔽會簽表,對施工過程中的每個細節實行嚴格的過程控制。
他在武漢綠地中心項目部,掀起“每周我找茬”活動,并參照質檢站的檢測工具配備了一整套。在材料管理上,堅持先檢驗后使用的原則,未經測試合格的堅決不準使用。針對質量驗收,嚴格執行質量檢查交接班制、掛牌制、質量問責制和獎罰制,確保施工質量。
為降低混凝土受溫差影響而裂開的幾率,在武漢綠地中心大底板混凝土施工中,鄭承紅力排眾議,在混凝土中增加了抗裂纖維。“600米的高度,基礎很重要,一旦裂開,很有可能對安全造成影響。”鄭承紅的目標仍舊是“魯班獎”,在開工之前他就簽了工程質量“責任狀”。
在業界,鄭承紅的管理模式有口皆碑。他認為,建筑業市場競爭激烈,除依靠一流的質量外,現場管理也得創造一流業績。因此,在鄭承紅創新工作室的年度目標任務中,除了科技創新任務,還有管理創新任務。“如大浪淘沙,粗放式的管理必定會被淘汰出局。土辦法、洋辦法一起上,能達標就行。”
項目施工現場的入口處,掛著一幅電子顯示屏。顯示屏上的數字隨著施工人員的進出而不斷跳動變化著,“智能門禁系統,便于現場管理。”鄭承紅介紹道。電子顯示屏只是這套智能門禁系統的可見環節,工人們安全帽內側的集成智能芯片才是“核心”。
武漢綠地中心作為636米超高層建筑,所用的資源和能源超過普通民用建筑,施工環境較為復雜,因此鄭承紅創新工作室提出了“智慧工地”的理念,智能門禁系統就是成員們奇思妙想出的一招。從卡片升級到智能芯片,再到遠距離即可掃描識別,這個智能門禁系統3.0可以在工人們帶著安全帽踏進施工現場的那一刻,就識別記錄下他們的身份信息、工種、工作時間等統計數據,并能進行GPS定位,極大便利了施工現場的各項管理工作。
不僅如此,鄭承紅處處從工人角度出發,盡可能營造舒心的工作環境。他要求在工地上,要擺放可移動、裝滿綠色植物的花車;開挖土方時,用防塵布覆蓋,遮擋飛舞的灰塵;工地自備灑水車,每天至少作業兩次;工地內配備直飲水系統,24小時提供溫水、涼水。
小處著手辦大事。施工現場再也看不到飛揚的塵土,經過硬化的場地變得十分整潔。而且,施工現場未發生過重傷及死亡安全事故。
“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更要精一行。”鄭承紅說。因為愛,他在建筑工地摸爬滾打了20多個春秋,把青春和激情獻給了他熱愛的建筑事業;因為精,他在項目管理上有不少自己的門道,精心打造精品工程,深受業主青睞,也為他自己贏得了王牌項目經理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