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平
閬中市滕王閣小學校 四川南充 637400
小學語文實踐性教學的創新與思考
魏建平
閬中市滕王閣小學校 四川南充 637400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重點,實踐性教學的開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于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小學語文實踐性教學也要跟著創新從而實現語文學科的有效教學。
小學語文;實踐性教學;教學創新
小學語文實踐性教學是為了增強學生的漢語應用能力。時代發展,社會環境發生變化,小學生的群體特點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創新實踐性教學勢在必行。
首先,小學語文的學習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前提。注重語文學習的實踐性,能夠從不同角度,如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等方面對小學生進行培養與訓練。這對于數學和自然科學的學習非常有幫助。
其次,教學的真正目的在于學以致用。教師應該讓學生樹立學以致用的學習觀,課文以及詩詞的學習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寫作,而寫作的目的則是能夠通過自己的文字描繪現實的生活。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們學到的知識得以體現,尤其是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要在其中找到生活的意義,學習寫作也是要能夠表達自身對生活的感悟。
最后,實踐性的融會貫通。實踐教學是為了滿足社會未來的需求,對學生的生活與工作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完全可以在教學課堂上告訴學生們,學習是為了將來能夠得到使用,語文的學習讓我們更加有素質以及涵養,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一)創新要與社會大環境緊密結合
所謂創新,就是與眾不同。但是教育上的創新不能是天馬行空的改革,教學上的創新一定是要以客觀實際為基礎,用聯系的觀點分析小學語文實踐性教學與學生成長的內在聯系。實踐性教學的目的是增強孩子們的社會認知,從而有利于其適應社會大環境。因此,語文實踐性教學的創新要與社會大環境緊密結合在一起。
(二)創新要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相結合
實踐性教學的主體是小學生,當小學生成為語文教學活動的主體時,能夠增強孩子的記憶力。這對于完成新課改三維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個教學目的非常有利,學生在時間活動中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也就有利于孩子們發現自己的潛能,最終有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因此,語文實踐性教學的創新要充分踐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八中的習作內容是“不規定內容和范圍,描寫任何一個人或者你喜歡的景物”。這個作文要求非常寬泛,其內容設計的目的就在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學生彰顯自己個性的最佳機會。由于小學階段孩子們的生活閱歷有限,教師可以組織一次集體活動,活動之后讓學生們寫作文《我喜歡的XX》。剛剛參加完活動,小朋友們還沉浸在活動的氛圍當中,能夠流露出真情實感。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就是孩子們對于生活的觀察和記錄,能夠引導孩子們以自己的視角去看待生活,最終養成樂于主動思考的好習慣。
(三)創新要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有很深的影響,實踐性教學是要求孩子們將語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家庭生活就是實踐性教學的練習題,所以在語文實踐性教學創新時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這種創新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語文學習活動的進行,也是在對家長進行子女教育的指導,有利于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質。因此,語文實踐性教學的創新要與家庭教育結合在一起。
例如,在“百善孝為先”的實踐活動中,教師首先要對孝順的行為進行闡述,這樣可以讓孩子們用實際行動來對長輩盡孝道。然后,教師要與孩子的家長們聯系,做好事先溝通,這樣能夠讓溺愛孩子的家長們接受孩子們的行孝行為,諸如倒茶和洗腳之類。在孩子的世界里,家長和教師說得話都是對的。如果教師告訴小學生們回家給爸爸媽媽洗腳是孝順的表現,父母看到孩子長大懂事會很開心,而家長卻告訴學生好好學習就是孝順爸媽了,家里的事情不用做。這必然會造成孩子的認知混亂,孩子們會糾結就究竟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小學語文實踐性教學的創新要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讓學校和家庭通力合作把孩子培養成為成績優異且品行良好的小學生。
(四)創新要與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體系相結合
語文教學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各個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具有內在的聯系,層層遞進,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語文學科學習興趣的培養和語文基本素養的形成都有較高的要求,這是對于孩子日后進行語文學習奠定基礎。因此,語文實踐性教學的創新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體系進行研究,通篇考慮,有的放矢地進行實踐性教學的創新。
小學語文五年級的教育工作者要對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從而在小學高年級的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滲透一些初中語文的教學實踐能容。這樣能夠讓孩子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很好地進行小學升初中的過度。
創新是各個行業發展的靈魂,教育事業也不例外。小學語文實踐性教學的創新有利于孩子們適應社會,發掘自己的潛力,有利于孩子的終身學習。實踐性教學與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加強實踐性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還能夠指導家長對孩子進行科學有效的教育,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同時也加強道德品質的培養。
[1]何梅玲.巧用社會資源傳承鄉土文化——淺談如何利用社會資源落實語文實踐[J].基礎教育論壇.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