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鋒
揭陽市揭東區玉 中學 廣東揭陽 515500
初中化學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
李培鋒
揭陽市揭東區玉 中學 廣東揭陽 515500
多媒體教學是指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把多媒體的各個要素按教學要求,進行有機組合并通過屏幕或投影機投影顯示出來,同時按需要加上聲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與計算機之間的人機交互操作,完成教學或訓練的過程。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正在逐步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大幅度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技術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塑造了一個生動的立體課堂,從而有效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下面,就我在化學教學實踐工作中多媒體的運用淺談幾點體會。
采用多媒體備課,無論是內容還是方式都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它要求教師在備課之前先有基本的教學分析及教學設計,同時根據教學對象的年齡特點、教材確定的教學目標和安排的教學內容,廣泛收集各種有助于教學的資料。與此同時,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運用多種媒體對多種形式的教學材料進行合理的“整合”,使之符合教學的各種需要。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通過生動、直觀、有啟迪性的演示,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迅速地把課程資源顯現在學生面前,變復雜為簡單、變困難為容易,變抽象為形象。特別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內容,適時使用多媒體,既豐富了表達方式,又使教師從大量重復勞動或危險操作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研究學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帶著學生走向知識,避免了帶著知識走向學生,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全面的動手動腦本領,減少對教師的依賴性,逐漸形成正確的閱讀、分析、運用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化學實驗除了實物實驗,模擬實驗也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計算機軟件,制作出模擬實驗,讓學生在計算機前先進行模擬操作,可以提高學生對實驗的感知力和動手力。對學生自主進行學生實驗是一個很好的輔助。而且模擬實驗還可以幫助學生對教師演示實驗課的內容進行復習,加強記憶。
對于化學實驗中的一些錯誤操作所引起的危害性,老師不能演示給同學們看,只能靠嘴巴講其錯誤的原因以及可能帶來的危害,這樣學生常常認為老師危言聳聽,始終半信半疑。但是用多媒體就可以模擬這些錯誤操作,可以通過放慢動作將實驗步驟分解,這樣不僅將錯誤的原因弄清楚了,而且學生看了之后,也知道了錯誤操作所引起的危害性。在實驗教學中,一般老師為了讓學生比較清楚地看到現象,往往通過在講臺上抬高實驗裝置的位置,或者帶著實驗下到學生中間展示實驗結果。然而現在學校教室中學生人數一般都在40至50人之間,實驗儀器的大小有限,抬高實驗裝置的位置也是有限的,必然造成一部分學生還是觀看不到實驗現象。展示實驗結果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有些實驗現象是在實驗瞬間產生的,可能走到后面時,很多同學根本看不到實驗現象,這樣的話,不僅降低了實驗的可信度,同時也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投影技術成為了化學實驗課中應用得最早也是最多的一種手段。投影儀可以把實驗現象進行放大,使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現象,進而提高了演示實驗的效果。
教師準確合理地處理教材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將教材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是關鍵點。而多媒體就是教師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手段之一。例如化學概念中關于微觀概念如分子、原子等微粒,肉眼看不到,感性材料也很少,學生沒有感性認識,理解起來很抽象,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帶來一定困難。如果我們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錄像、投影、動畫等把這些粒子變成形象的“實體”,使學生在和諧、自然、輕松的環境下充分感知教材,為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提供了有效的素材,促進了大腦皮層各種聯系的形成。
初中化學由于學科特點,章節間知識相對聯系性較強,并且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知識又較少,這樣隨著學生學習的不斷深入,熱情會慢慢衰減,最后感到索然無味。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適量與衣食住行相關的化學物質、化學現象、化學變化,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教材作為唯一的教學工具,依賴于課本講解教學內容,使得教學質量不高,而多媒體具有信息容量大、教學資源豐富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視野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總之,多媒體引入到基礎教育勢在必行,它必將為傳統的教育模式注入新的內涵,但選擇課件應注意科學性、技術性、藝術性的統一,并且不能用多媒體課件完全取代化學實驗,只有合理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有機結合化學教學的特征,適時、適度、適當運用多媒體課件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讓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