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凌媛
廣場舞,是一種群眾自發的非專業性舞蹈藝術活動,具有娛樂性、表演性和參與性等顯著特點,通常以城市廣場為舞臺載體,以集體表演為模式,展示人們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一種群體性文化活動。相對于專業舞蹈,廣場舞具有自身顯著的特征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即特殊性、集體性和自娛性。所謂特殊性,是指廣場舞不需要專門的舞臺,大都是在城市道路、廣場、公園等開闊地帶表演,不需要將觀眾和演員區別開來,而是將觀眾與演員有機融為一體,給人們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所謂集體性,是指廣場舞的進入門檻很低,不存在年齡、職業、性別和民族等限制,群眾參與度高,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甚至上百人乃至上千人。所謂自娛性,是指廣場舞大都是群眾自發參與,自愿參加,純粹是為了娛樂、愉悅和陶冶情操。群眾文化建設,究其實質要義來講是指圍繞群眾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所進行的有助于群眾文化形成、發展、繁榮和壯大的一系列活動的統稱。由此可以看出,群眾文化建設始終是以繁榮群眾的非職業自娛自樂文化活動為目標,以陶冶群眾的精神生活和文化訴求為出發點和歸宿。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廣大人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訴求越來越高,客觀上為管理當局和社會各界引領與規范群眾文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近年來,廣場舞作為一種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老年群體喜聞樂見的集體文化活動,在全國各地十分流行,無論是男女老少還是何種職業,均十分喜歡廣場舞。從某種意義而言,廣場舞的發展、繁榮和壯大,對新時期我國的群眾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首先,廣場舞的發展、繁榮和壯大,有助于繁榮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未富先老問題十分突出,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比高達16.12%??紤]到政府當局對各種文化活動尤其是群眾文化活動的投入還很不到位這一事實,廣大老年人通過參加廣場舞,可以有效地增強老年人的身體鍛煉機會,尤其是其具有的門檻低、簡單易學等顯著特點,可以將廣大群眾聚集在一起進行表演和交流,從而在潛移默化之中促進群眾文化建設。其次,廣場舞的發展、繁榮和壯大,有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建設和諧社會,涉及方方面面,尤其是中老年人的積極參與顯得十分重要。現代生活節奏很快,很多子女由于工作壓力大,沒有時間陪父母,在此情況下中老年通過參加廣場舞,可以有效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自己的孤獨感,并展現良好的精神風貌,對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在充分肯定近年來廣場舞快速發展成績,以及其對繁榮和發展群眾文化方面積極作用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廣場舞自身也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首先,場地糾紛和噪音污染問題。這一問題,在城市繁華地帶表現的十分突出,一邊是中老年人需要鍛煉身體、愉悅身心,從而需要場地以及音樂的支持,另一邊是很多年輕人長期深受廣場舞帶來的公共場地擠占和噪音污染而困苦不堪,甚至在一些城市還出現了惡性事件,這一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長此以往將會導致廣場舞發展陷入困境。其次,廣場舞組織渙散,缺乏專業指導教師的引領。總體來看,目前我國的廣場舞大都是由個別人提倡、多數人積極響應而形成的一種群眾自發性集體文化活動,由于組織渙散和缺乏專業指導教師的指導,導致很多成員無法快速學會廣場舞的動作要領,其身體鍛煉效果和美學視覺作用將會大打折扣。最后,違法犯罪問題十分突出。目前,我國參與廣場舞的群體大都是中老年人,并以老年人居多,且它們大都有一些疾病,從而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他們進行違法銷售、詐騙和傳銷等活動。實際上,很多老年人大都是在參加廣場舞的時候,被騙子以銷售各種非法藥物、藥品和保健品所迷惑,不僅花了很多錢,而且療效也很一般甚至還有副作用,導致“身心俱傷”。
為了充分發揮廣場舞在繁榮和發展群眾文化中的積極作用,政府管理當局和社會各界以及廣場舞參與者等要群策群力、多管齊下,進一步規范廣場舞發展,切實強化廣場舞群眾文化建設。首先,城鄉基層政府尤其是社區機構,要發揮自己的責任擔當作用,積極協調當地的文化、衛生、城管等部門,為廣場舞的開展開辟專門的活動場所,正確處理中老年參與廣場舞活動訴求與當地居民良好的生活環境要求,切實將廣場舞帶來的場地糾紛和噪音污染等問題快速解決。其次,城鄉基層政府尤其是社區機構,要發揮自己的責任擔當作用,通過選聘業余的指導教師,或者組建廣場舞自愿服務者,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廣場舞指導教師,對廣大群眾參與廣場舞活動給以指導,切實提高廣場舞的整體美感和視覺效果。第三,城鄉基層政府尤其是社區機構,要發揮自己的責任擔當作用,開展經常性的廣場舞文化宣傳活動,引領廣大廣場舞參與者尤其是老年人形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堅決抵制各種非法保健品和醫療器械的傳銷、銷售和坑蒙拐騙行為。最后,城鄉基層政府尤其是社區機構,要發揮自己的責任擔當作用,及時對參加廣場舞中受到非法人員坑蒙拐騙的人員進行幫扶,協助治安、安保和公安等部門嚴厲打擊各種非法傳銷和銷售行為。
[1]吳玉倫.群眾文化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2]韋鳳春.廣場舞的起源與發展[J].大眾文藝,2016(5):87-89.
[3]姚燕.廣場舞與群眾文化建設關系研究[J].戲劇之家,2017(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