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麗燕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依托于網絡的新媒體也逐步的進入了人們的視線。新媒體是以社交網站、微信和微博等為傳播途徑,向用戶提供海量信息服務的傳播形態媒體。因其傳播內容更豐富、傳播方式更開放、傳播互動性更強等特點,為獨立學院學生黨建工作提供了便利的交互條件,但也帶來了諸多挑戰。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新媒體在獨立學院學生黨建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拓展黨建工作管理方式,豐富黨建工作內容,增強黨建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以寧夏大學新華學院的黨員和非黨員、教師為研究對象做了問卷調查和訪談,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91份,有效問卷182份,其中,學生161份,教師21份,了解學生黨建的現狀。
對于黨員的繼續教育問題,根據問卷調查分析顯示,有87.96%的人認為有必要對黨員進行繼續教育。對于繼續教育的有效途徑,有58.95%的人認為是社會實踐,僅有14.97%的人認為是黨校培訓。由此可見,獨立學院學生黨員教育需要合理規劃,豐富形式,科學安排,與時俱進。
當前,獨立學院學生黨建工作隊伍從數量上來看,明顯不足,學生黨支部書記很多是由黨建工作時間不長或剛到任的年輕教師或輔導員擔任。他們之中的很多人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學生黨建工作業務培訓,有的則是剛加入黨組織,對黨的知識和時政教育領悟不夠透徹。
根據調查和座談發現,目前獨立學院學生黨員組織生活基本已經形成了制度,但形式單一,缺乏新意。通過問卷調查發現,黨員對組織生活并不是很積極的參與,只有41.57%的人比較積極;同時,黨員不積極參加組織生活的主要原因是形式單一,內容缺乏新意,分別占了60.42%和64.61%??梢?,組織生活的內容有待豐富,形式有待多樣。
新媒體是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1]新媒體的特點為:一是傳播內容更豐富。新媒體技術除了可以發送文本信息外,還可以發送音頻、視頻信息。二是傳播方式更開放。新媒體的興起與發展,使得任何個體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或手機進行信息的發布和傳播。三是傳播互動性更強。新媒體傳播中的傳播者和受眾地位平等,可以隨時進行交流,受眾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增強了互動性。
可以將黨員教育的傳統方式和新媒體技術相結合,優勢互補,通過網上和網下相結合,增強黨員教育的實效性。一是優化黨校教育。充分發揮黨校培訓優勢,加深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黨員對黨的基本知識的進一步了解,端正入黨動機、強化理想信念、增強黨性鍛煉、提高黨性修養。二是創新教育載體。如訂閱共產黨員網、寧夏黨建網、“智慧寧夏”客戶端等黨建欄目,開通微信公眾賬號,利用微信等新媒體開展黨建工作,實現黨建工作信息化。三是搭建網上黨校平臺。通過網上黨校中視頻課程、理論內容等的學習,可以有效的延伸黨校教育。
黨組織生活是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開展組織生活,應該堅持政治性、原則性、思想性,不斷提升黨組織生活的質量,就需要在改進傳統黨組織生活形式的同時,注重挖掘和開創多樣化的黨組織生活新形式。一是黨員組織生活要主題鮮明突出,有吸引力,注重時效性,注重黨員的學習、工作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可以開展以參觀學習、素質拓展、社會實踐、公益服務等為形式的黨組織生活。二是可以借助新媒體的優勢開展黨組織生活。黨務工作者之間可以通過新媒體借鑒其他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再結合實際,制定出符合本支部可行的組織生活方案,增強組織生活的可行性。
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的黨務工作隊伍意義重大。一是可以通過系統的黨務工作培訓,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工作新思路、新途徑和新方法,進一步提高黨務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質,不斷增強創新意識和工作能力,充分發揮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二是借助新媒體技術為黨務工作人員提供文字、音頻和視頻等多形式的信息資源,在工作之余可以不斷的自我提升。
總之,加強獨立學院學生黨建工作,對于推進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針對獨立學院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依托于新媒體的優勢,提出了開展多樣化的黨員教育,創新黨員組織生活的形式,加強黨務工作隊伍建設等策略,提高獨立學院學生黨建工作的時效性,為獨立學院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提供借鑒。
[1]“新媒體”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39017/5403053.htm? fr=aladdin(2013/12/25).
[2]徐作鋒.高校網上學生黨支部建設探微[J].管理學刊,2010(5).
[3]陳靜,李建峰,王佳政.互動媒體:新媒體與學生黨建工作載體的創新[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