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婧姝
新媒體是對傳統媒體的創新,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行業正在順應新媒體發展趨勢,實現新媒體環境下電視媒體的創新發展。新媒體的一系列特點與優勢對電視新聞帶來挑戰,帶來不利影響,作為新聞制作報道的重要環節,首先受到影響最大的是采編工作,這就需要推動采編工作的創新發展。縱觀電視新聞發展現狀來看在新媒體環境下雖然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環境得到了改善,總體上有了很大的改觀,呈良好的勢頭發展,但在采編工作中仍然存在迫不及待解決的問題,在創新發展中一些消極落后的工作機制、理念與方法仍然存在,對此還應繼續加大對電視新聞采編創新發展的研究,革除落后的體制,學習先進的理念與方法;對電視新聞采編的創新發展來說首先要對新媒體與電視新聞采編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分析,創新發展需要從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著手,結合新媒體時代背景,抓住電視新聞自身特點,在具體采編工作中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對電視新聞采編的創新,如何推動創新發展,在下文中將會有簡單的論述。
與傳統媒體不同,新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媒體形式有一定的傳播平臺,具有較高的科技性特點[1]。對新媒體來說其優點體現在傳播途徑的多樣化,有較高的傳播效果,頗受年輕群眾的歡迎,互動性與時效性高是其媒體形勢最明顯的優點,最大優勢體現在多樣化的傳播渠道、效率很高的傳播效果與受眾群體的年輕化,尤其是互動性與時效性的優點最為明顯。
1936年英國第一次播出了電視節目,這是一種新型大眾傳統媒體出現的標志。在開始出現初期,觀眾將電視節目用來娛樂消遣,此時電視新聞不具有本身特點,并未形成廣泛的觀眾基礎。伴隨觀眾需求的提升,電視媒體自身也在做著努力,由休閑模式轉變成提供新鮮新聞媒介資訊的新型模式;電視新聞到了此時作為一種傳播信息的新途徑已具備最具吸引力與可靠性的特點。對二者做出對比后發現不管是電視新聞,還是新媒體,都有著廣泛的觀眾基礎。從新聞制造環節來說采編是一個重要工作環節,更易被電視媒體接受。
所謂的頭條新聞是人們重點關注的新聞,如最新發生的新聞事件、人們普遍關注的大事小情、有趣的新聞資訊等[2]。一旦觀眾被吸引之后,便形成一種帶入感,調動觀眾形成想要了解整個新聞內容的,以此獲取高收視率,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采編工作在電視新聞策劃制作中的重要性。重大與新穎、貼近性是采編工作的三大特點,很好理解重大是指重大新聞,關系民生問題的重大新聞話題;新穎是指內容的獨特性,發生在人們身邊并不常見、匪夷所思的奇聞異事,對觀眾形成一種獵奇心理;貼近性是指緊貼人民群眾的生活。頭條新聞影響力大,報道出去之后就會成為街坊間茶余飯后談論話題中的特點。對采編工作而言要重點收集與編輯頭條新聞,播報的頭條要合適。
電視新聞播報時間是有限制的,有必要進行壓縮及編輯工作。在進行采編工作中應重視新聞數量,也要對有效性加以重視。想要使新聞有效性得以增強,采編人員需要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考慮,將自己當做是普通人,從普通人角度思考問題,對采集到的新聞特點、作用與對觀眾產生的吸引力、影響力做出客觀評價,這樣才能體現出傳播效果的預期性。
采訪與編輯是兩個不同的新聞工作崗位,在編輯工作中要對記者意圖深入理解,對采訪者心理深入認識。新聞素材是剖析采訪者心理活動而形成的產物,如果想要對心理過程加以還原,才能使新聞具有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才能使新聞更加真實,更具邏輯性,才能做到對新聞的良心報道。采訪者與新聞現場最為接近,采訪內容是采訪對象描述出來的,并不能將現場情況完全反映出來,對記者來說能夠全面感知到。所以編輯人員要對記者采訪意圖加以明確,可以同記者進行必要的溝通,確保新聞報道的真實性。
電視新聞的看與聽是同步的,這是觀眾視覺功能與聽覺功能協調配合的體現。在電視新聞恰好能夠結合聲音與畫面,這種報道模式也正是電視新聞的一種天然優勢,聲音與畫面形成互補性,正是這種互補性使新聞的感染力更強,更具爆發力,畫面對新聞事件的記載最為真實,產生很大的視覺沖擊力,語言對情緒來說是最好的催化劑,將良好氛圍營造出來,聲畫結合吸引到更多觀眾的關注。對聲畫優勢的利用重點是要注重真實性,不能進行過多的修飾,也不能過于注重形式,刻意地打“煽情牌”[3]。
新媒體作為一種媒體形態,主要以新型技術為支撐。當前信息技術發展迅猛,使得新媒體的發展具有深厚的技術基礎。在新媒體時代下人們對信息的獲取途徑越加增多,傳播速度也越加快速,同時為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帶來一定的沖擊。在網絡時代背景下虛假信息泛濫成災,影響了電視新聞的真實性,采編工作就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將新聞的真實性一直保持下去,將新聞權威性一直維持下去,為工作的開展掃清障礙。
電視新聞的社會責任是通過新聞報道,使觀眾對國家社會各方面發展有全面的認識,宣傳時代精神,傳播弘揚正能量,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電視新聞作為一種社會輿論報道宣傳與引領的手段與工具,是最具有權威性、最嚴謹的一種媒體形式。對國家政策方針與社會民生多方面問題的有效傳播,這是其媒體形式所肩負的社會責任。那么這就要求采編工作要將創新性加以保持下去,對工作機制、理念、方法等精神層面與制度層面加以改革,使之與時代發展潮流相適應。
1.在內容上的創新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實現新聞思路的創新應緊抓新聞本身要點,突出新聞特色,滿足時代要求。對內容的策劃來說在采編前要準備充足,采訪思路定制應別致,在保證不失去真實性的前提下尋找新角度,尋找制高點。新媒體時代涌現出各類信息,出現了不同版本的解讀,導致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受到諸多影響。所以在確保內容真實性的前提下對事件深入挖掘,深入解讀表面現象,尋求專家的分析幫助,使新聞的指導價值具有現實意義。采取多樣化的解讀方式,注意采訪手段,從對底層人民的采訪入手。
2.在傳遞方式上的創新
對信息傳播來說涌現出具有便利性的傳播方式越加增多,逐漸削弱了電視新聞在信息傳播中的重要性。對電視新聞的長足發展來說需要將新媒體優勢發揮出來,對傳遞方式加以創新。注重播報話題的互動性討論,在進行采訪工作前征集對熱點話題的預測,使民眾參與進來,增加關注度,對群眾需求加以深入了解,民眾在廣泛參與中使新聞報道發揮對社會輿論的引領作用,促使民眾自覺主動參與對新聞信息的主動接受,實現“自娛自樂、自參自育”的目的。在播報過程中可在現場發出提問,使群眾參與進來,傳達意見,使電視新聞運用新手段對信息進行傳播。
3.在制作上的創新
對信息制作也要創新,以畫面為重心,選取合適的采訪角度,照片與視頻這些信息要具有利用價值,注意符合主題素材的全面性與明確性。在編輯處理這些信息之時確保真實性,選取真實的信息素材。注意新聞內容表達的獨特性與流行性,考慮到受眾在年齡、文化層次等方面的平衡性,內容表達不能完全是網絡化的表達。在合理取舍與不失去真實性的原則下加入創意,加入豐富的經驗與技巧。
1.加強編輯工作技巧
在新媒體出現后,在觀眾高標準條件下新聞采編的傳統方式無法再適應這種條件標準,因此尤為注重采編工作的創新,加入新想法,要使得新鮮元素得以加入新聞事件的采編與素材的搜集中,多使用工作技巧,增加新聞素材,使對素材的處理與分析能力得以提高,在保證信息真實性的基礎上將傳播方式加以拓寬,增加新聞的趣味性,對觀眾注意力起到吸引作用。
2.對內外部監督機制的建立健全
員工之間加強監督,禁止出現敷衍蒙混等違反新聞工作者規范條例的行為問題,出現這些問題及時做出糾正。社會大眾也可以作為外部監督人員參與監督工作之中,及時向新聞工作者提出不符報道的事實,或向新聞出版署管理部門舉報。在嚴密的內外監督機制下使員工工作積極性得以提高,端正工作態度,使采編工作順利進行。
3.對編輯隊伍自身素質加以提高
記者與編輯自身素質對節目質量具有最終的決定作用,作為電視新聞工作者要注重加強個人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工作中要具有強烈責任感,具備嚴謹性的工作作風,具有高超的專業技能。要有崇高的政治信仰,具備豐富的政治理論知識,對政治新聞事件有自己獨特見解;要有時間觀念,具有爭分奪秒的意識;熟練掌握基本操作,編輯能力快速,能夠做到隨機應變,具有較強的協調組織、策劃能力。
結合以上論述可知,本文從四個方面對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的創新展開論述。電視新聞采編的創新始終要結合新媒體時代的背景,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對采編工作的創新來說應認識到目前電視新聞采編發展現狀,認識到進行創新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尊重事實,從現實出發,在尊重與滿足受眾群體的需求下采編工作者應一如既往地堅持嚴謹的工作作風,提高自身素質,加入新鮮元素,增加新聞內容的趣味性,吸引社會大眾積極廣泛參與,共同為電視新聞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1]呂國君.淺述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特點及創新對策[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8):184-185.
[2]陸永生.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采編策劃的創新措施[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4):220+253.
[3]符蕾.新時期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發展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4(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