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寧平
隨著社會的進步,交通行業迅速發展需要抓住機遇、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和改革,強化新時代交通新聞宣傳的力度,才能推動交通行業穩定發展。更大力度的加深新時代交通新聞宣傳的工作。本文從以下幾點對交通單位的新聞宣傳工作進行了分析。
交通單位的新聞宣傳要以交通工作為中心,致力于推動交通行業的建設、改革與創新,能夠有效提高交通單位新聞宣傳的主動性。交通單位要按照交通工作的階段性特點和地域性特點來進行策劃,緊緊抓住社會的熱點問題,正確引導輿論走向,將社會的穩定和宣傳作為主要的輿論導向[1]。當前人們關注的熱門問題有以下幾個:人車相撞事故、車輛追尾事故、道路收費等熱門問題。例如,在交通管理中的交通執法問題,其執法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是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之一,發生車輛追尾事故時要嚴格按照交通管理來執法。出現這些問題時,交通新聞要及時有效的引導正確的社會輿論,才能維護社會的穩定。對輿論請況進行有效的檢測,及時掌握輿論走向,通過新聞發布會等平臺,來解答人們心中的疑惑,能夠減輕輿論壓力,能夠正確的引導輿論走向。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興媒體的有著明顯的優勢,交通單位要主動應用新興媒體來改進和完善新聞宣傳工作,掌握新聞宣傳的規律和發展動態,主動的適應其帶來的變化,推動新媒體與新聞宣傳的高度融合?,F在,有很多交通運載主管部門也已設立了微信平臺,實行了有利嘗試,例如浙江交通、通海杭寶、青海交通、東海救助局等單位采用新媒體,在處理交通突然發生的事故中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導作用。在突發事件重點分布、熱點焦點問題輿論引導、重大典型推廣宣傳都方面提高傳播的效率、速度及影響力,和新興媒體在新聞宣傳工作中的應用都是交通部門要積極掌握的。要做到更深度的加強和規范新興媒體應用中的行業宣傳管理,嚴格把控信息公布考核關,嚴格遵守新聞傳播的工作紀律,實實在在的提升信息技術條款下的輿論引導水準[2]。
在重大題材的策劃和宣傳中,要從現代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情況、低碳交通的發展情況、惠民交通以及綜合運輸體系的建設情況等方面入手,進行全面的策劃和宣傳,突出活動主題,增強宣傳效果。想要使交通運輸主題宣傳成為人們群眾喜聞樂見的事,需要用交通策劃宣傳以外的角度來按照“社會視角、百姓語言”的要求,認真做好策劃工作,精心采集素材,選準采訪對象,找準報道亮點,要以實事求是的方式用數據說話,還要以優秀人物以及接近人們生活的故事來使其更具有說服力跟感染力。想要實際提升重要主題報道的影響力需要大家一起思考策劃宣傳,要集中行業資源做好策劃,還要利用媒體優勢、專家智慧從而提升策劃水平,讓行業的宣傳意愿跟媒體特點優勢達到整合。在重要的項目、活動以及任務的新聞宣傳中,各行各業要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為共同的目標而奮斗。
從當前我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情況來看,要不斷完善交通新聞宣傳的工作機制,需設立新聞宣傳組和參與事件處理的新聞發言人,應該積極的參與到事件的調查當中,積極配合指揮機構的工作,要在第一時間趕往事件現場并及時的組織開展好新聞發布活動。突發事件新聞發布的工作質量和水平還需不斷提高,事件發生后的新聞發布會工作要更及時、準確、有效、主動的組織開展,介紹突發事件和緊急處置最新進展情況要做到公開透明、全面真實、實事求是。同時要做好新聞發言人的選人工作,跟緊大力度的建設新聞發言人的隊伍,對新聞發言人進行系統的培養,提高其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
交通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交通新聞傳播應當將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展現人文關懷。交通新聞宣傳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和專業性,要將其特點與“人”結合,體現人文關懷。交通為所有人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交通新聞要實現讓百姓想看、耐看、愛看,就要在其特點上下功夫。交通新聞宣傳要站在交通行業與社會方面來看社會、寫社會,要達成雙向思考,需要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來達成。其次要通過拉近交通行業與讀者、觀眾之間的距離從而達到增強交通新聞宣傳的親和力、感染力,需抓住交通“人性化”的一面。如推行“公共場合禁止吸煙”、高考的“護考活動”,都會使交通行業的文明形象得到更高的展現,充分展現交通行業的文明面貌,拉近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距離。
楊懷遠、陳德華、袁庚、石若儀、熊文清、陳剛毅……這些先進典范、先進集體具有著極強的榜樣能量,在優秀事跡的報道中,要結合先進典型的平凡和真實,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來體現先進典型,確保選擇的先進典型來自于真實的生活,是有血有肉、可敬可學的,將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交通單位在實行新聞宣傳的時候,要深入發掘這些人物的精神素養,發揮其榜樣力量。充分表現了先進典范的示范帶領作用。加大宣傳力度,緊跟時代進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建設為中心,不斷發掘交通運輸行業中的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典型,大力發揚行業正氣。
[1]高宏峰.新聞宣傳工作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J].中國公路,2012(10):28-33.
[2]劉靜.行業新聞宣傳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J].中國報業,2015(2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