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曉曙
建設理論學習型團組織是共青團履行根本職責的重要保證,是服務大局、服務青年的現實需要,是提升團干部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自信中,尤其強調了“文化自信”和“理論自信”,高職院校作為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同樣需要加強理論學習建設,高職團組織應進一步重視理論學習工作,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以學習促進工作,用工作帶動學習,積極推進學習型團組織建設。
一是以制度機制保障學習。制度管長遠、管根本,只有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制度和保障機制,學習才有約束性。
1.健全學習組織管理機制。高職院校可以成立學習型團組織建設領導小組,形成了制定學習計劃、確定學習內容和督查學習效果的工作格局,健全了團干部領導、各基層團支部分工負責、全員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
2.健全學習考勤督查機制。以院團委為龍頭,以分團委為核心,以團支部為執行,嚴格執行學習月、學習日、崗位培訓、主題教育等學習制度,建立了學習工作臺賬和個人學習檔案,對個人學習計劃實行全程跟蹤管理。
3.健全學習考核評價機制。高職團組織可以推行年終述學制度,加強對學習情況的考評,將學習態度、能力和成效作為民主評議黨員、評先評優、職級晉升和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形成了注重學習的用人導向,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二是以領導示范引領學習。各級團干部是學習型團組織建設的組織者和實踐者,只有發揮領導干部以上率下作用,學習才有示范性。
1.帶頭學習政治理論。團干部應緊密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團中央團省委重要會議精神、依托當地團市委最新要求、共青團改革等內容,積極組織開展集中學習,帶頭學習新政策、新精神,做到團干部先學一步;團干部要主動參與教學,不定期走上講臺指導團支部學習實踐,做到團干部學深一步;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專題學習研討,做到團干部學透一步。
2.帶頭開展調查研究??梢試@加快共青團的發展與改革,團組織成員廣泛開展調研活動,注重學習理論和調查研究相結合,形成具有影響力的理論成果及調研文章,并轉化運用于工作實踐,為共青團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3.帶頭參加志愿服務。積極圍繞“青年之聲”、“1+100”、社會實踐等等服務計劃,團組織成員率先垂范,帶領團干部在活動中學深政策、服務青年。
三是以平臺載體支撐學習。創新方式方法是建設學習型團組織的關鍵之舉,只有結合工作實際創設平臺,學習才有針對性。
1.創新學習實踐載體。拓展學習陣地,整合和利用各級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技創新基地、實踐基地等資源,為青年學習提供實訓服務。升級團刊雜志、網絡、微博、微信四位一體的全媒體平臺,特別是借助網絡平臺,組建創新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發出弘揚正能量的“青年好聲音”。同時,學習型團組織可以組建共青團理論導師團,開展專場理論宣傳,為廣大青年提供政策理論解讀、職業規劃、心理健康教育、創業指導等全方位的服務。分層開展提升培訓,開設青年干部能力建設、基本團干部能力提升等培訓班、培訓課程,有效提高團干部業務能力。
2.搭建學習日團日活動。確定學習型團組織“學習日”活動,深入組織全體團干部開展座談會、讀書沙龍、分享會、走基層等各種形式的學習教育活動。圍繞五四、六一、國慶等重要契機、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新生入學禮、“與人生對話”、“與信仰對話”等主題團日活動。
3.深化青年道德講堂。以實現“道德生活化,道德工作化,道德全天候”為目標,依托團組織,組織開展各類青年道德講堂。通過寓教于講的形式,分類推進道德講堂進團委、進團支部、進社區、進企業,通過上下聯動、互促共建,使青年道德講堂呈現小人物播撒真善美、小故事引發大思考、小講堂催生大改變的發展態勢。
四是以實踐成效檢驗學習。學習的目的在于推動工作,只有將工作業績作為檢驗學習成效的重要標準,學習才有實效性。
1.以學習促難題破解。通過學習不斷深化“學習中心”、青年創業鏈式服務體系等項目,與創業基地合作,解決了青年創新創業過程中缺指導、缺資源、缺項目等難題。
2.以學習促工作創新。不斷拓展共青團的社會化功能,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創建。深化青年社會組織“發現聯系、吸引凝聚、培育服務、推動落地”的四步培育法,創新打造“支部+社團+社區”連鎖平臺,建成健全社會組織服務對接基地,推動青年社會實踐活動落地生根、承接服務。
3.以學習促品牌打造。瞄準青年創業就業、社會參與、思想引導、文化交流等需求,打造共青團新品牌新載體;瞄準青少年成長發展、維護合法權益、預防違法犯罪等領域,利用高校團組織優勢,為青少年提供親情陪伴、心理疏導、行為矯治等服務。
總之,高職團組織應把理論學習作為一項基礎工作和政治任務抓緊抓好,通過建機制、強示范、搭平臺、促轉化“四輪驅動”推進學習型團組織建設工作向縱深發展,不斷提升團干部理論素養和業務能力,提高院系團組織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為共青團改革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