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村環境保護和農民參與的關聯度*

2017-03-28 08:21:34
重慶社會科學 2017年2期
關鍵詞:環境農村信息

曾 睿

農村環境保護和農民參與的關聯度*

曾 睿

農民參與是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和前提。現階段,我國農民環保參與還存在參與意識淡薄、參與范圍狹窄、參與方式簡單、參與程度較低的現實問題。究其制度原因,主要是由于農村環境法制教育缺位,農民缺乏有效的環境信息獲取手段,農民環保參與救濟渠道不暢,農民環保參與組織力量偏弱。為此,應采取措施加大農村環保法制教育力度,完善農村環境信息公開制度,暢通農民環保參與的司法救濟,壯大農民環保參與的組織力量,以引導和支持農民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活動中,實現農村地區的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

農村環境保護 農村環境信息 生態文明建設

隨著工業化的不斷深入,工業文明對資源的渴求使得資源開發活動對農村及偏遠地區的滲透日益加劇。“污染轉移”再加上農村原來的工業污染、生活污染和農業污染,造成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程度和范圍不斷擴大。而在這一環境惡化過程中,作為生活于農村環境之中的農民,本是直接的受害者,卻在農村環境保護中主體缺位,成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旁觀者。公眾參與是有效實現公民環境權益的重要保障,也是環境行政監督管理民主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民無疑是我國環保公眾參與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廣大農民群眾的參與,保護生態環境難免淪為鏡花水月。因此,基于農民環保參與的現狀,具體分析環境保護中的農民參與問題的法制滯礙并探尋其消解之道,對于解決當前我國日益凸顯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形勢惡化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相關文獻綜述

近年來,隨著農村生態環境惡化越來越受到關注,農村環保的重要內容——農民環保參與也逐漸進入學界的視野。

一是農民環境參與權的研究。在環境權理論的日益完善下,陳葉蘭提出農民環境參與權是與農民環境知情權和監督權一樣的程序性權利,并探討了三者之間的關系。[1]馮濤認為通過農民參與,能夠實現環境正義和環境效益的雙重價值。因此,需要從立法完善、參與權的確立、信息公開及司法救濟等方面切實完善農民環境參與權的制度保護。[2]

二是農民環保參與具體內容研究。丁銀河對農村面源污染治理中的農民參與進行了研究,認為農民對面源污染問題的認識程度決定著面源污染的防治效果,因此應該夯實農民參與機制,采取有效措施,增強農民的參與意愿。[3]崔蜜蜜等通過問卷調查的實證分析方式,研究了農村環境治理中的農民參與,指出受教育程度越高、對環境重要性認知程度越高,農民對作物秸稈的資源化利用的意愿就越強烈。[4]

三是農民環保參與方式研究。任峰探討了農村鄰避型環境群體性事件中的農民環保參與,認為有必要引入行政訴訟禁令判決并進行相應的制度構建以保障農民的環境權益。[5]張金俊對農民環境信訪的社會文化基礎進行了分析,認為農民在環境信訪中的訴苦是他們尋求現代國家權力支持的一種重要策略,農民行動者在利益表達上具有實用性和兩面性,“訴苦型”環境信訪是一種農民上訪的非抗爭政治類型。[6]

通過文獻梳理可以發現,盡管學者們從不同方面對農民的環保參與進行了研究,但與“三農”的地位相對應,農民環保參與研究總體上也同樣存在著理論深度不夠、研究內容不全、研究層次不高等問題,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對農民環保參與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二、農民環保參與的現實困境

作為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的主體,農民只有在農村環境保護和治理中充分享有參與的權利,才能合理地利用農村環境資源,表達環境利益訴求。盡管近年來我國的環境公眾參與制度逐步形成,但在廣大農村地區,農民在長期形成的政府主導型環境保護局面下,錯誤地認為環境保護只是政府該做的事,環保參與的意識淡薄,只是在較為有限的范圍內有所行動,且環保參與的內容和方式比較簡單,環保參與程度較低。

(一)農民環保參與意識淡薄

總體而言,我國公民的環保參與意識都有待增強,其中,農民環保參與意識尤為薄弱。

一是主體意識淡薄。農民作為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的主體,既是部分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責任者,也是農村生態環境惡化后果的直接受害者。但無論是對待本來就存在的日常生活和農業生產造成的環境污染,還是面臨因落后工業轉移到農村而帶來的工業污染,農民們多表現出淡漠的態度。

二是法律意識淡薄。盡管我國的普法教育已經推進到“七五”普法階段,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由于農村地區法制教育機會較少,當前農民的流動性又比較強,仍有不少農民不知法、不懂法、不學法、不用法。而在龐大的法律體系中,環境法律知識又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進一步加劇了農民環境法律意識低下的形勢。

三是環境意識淡薄。由于環境科學科目繁多,環境知識內容龐雜,而我國的環境教育的推進缺乏法制保障,各種環境保護宣傳活動又大多局限于城市,農民對環境知識知之甚少,直接導致其環境責任感淡化,參與環保的動機和手段匱乏。

(二)農民環保參與范圍狹窄

我國的農民環保參與往往具有短視的特點,參與范圍狹窄。在環保參與的空間范圍上,由于對生態環境保護認識水平所限,其所能關注到的往往局限于自己周邊有限范圍內的生態環境,對于其他較遠地區的環境問題較少關注。在環保參與的時間范圍上,多集中于環境污染事件的事后損害賠償參與,而對于環境行政決策的事前評估和過程監管關注較少。在環保參與的利益范圍上,農民在意的往往是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內容,如征地補償、拆遷補償費用的高低,而不太關心環境公益事業,也較少考慮相關項目的施工和建成給生活帶來多少噪聲和空氣污染。對于城鎮化和工業化所造成的生態破壞、資源枯竭和環境污染,多考慮眼前的利益,而較少考慮到這些后果會給子孫后代帶來的環境利益損害。在環保參與的內容范圍上,農民多注重能從中獲得多少利益和補償,而不采取實際行動,從自身做起,履行自己的環保義務。

(三)農民環保參與方式簡單

當前我國農民參與環保主要是集中在自身環境權益受到嚴重損害之后的維權上。盡管在2015年環保部出臺的 《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中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通過電話、信函、傳真、網絡等方式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也可以“通過信函、傳真、電子郵件、‘12369’環保舉報熱線、政府網站等途徑,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舉報”。但我國文化較大程度上就是一種普遍信任缺失的文化,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人們自然難以建立起對法律制度的信任。[7]且受傳統的長期影響而形成的淡薄法律意識使得農民在環保參與過程中更多地傾向于采用偏離制度軌道的方式來進行。當受害的農民對司法途徑參與環保不再抱有期望的時候,自然就會選擇通過“自力救濟”去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這種“自力救濟”是在得不到公力救濟或者對公力救濟不滿的情況下,不得已而采取的環境抗爭活動。[8]一方面出于對政府的不信任和節約訴訟成本的考慮,常常通過“私了”、“托關系”、“和稀泥”等方式來解決問題;另一方面由于農民的集體行動在組織形式上具有一定程度的松散性,沒有將每個參加者真正納入一定的組織體系中,這種缺乏約束的集體行動容易出現局面失控的情況,農民往往通過“下跪”、“散步”、“群體上訪”等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9]

(四)農民環保參與程度較低

近些年來,我國環境公眾參與制度逐步完善,公眾參與的熱情也日益高漲,但在農村是另一番景象,農民的環保參與程度呈現出低層次的表象化特征。這是因為,無論什么樣的環境決策和行動,都需要能夠判定相關因果關系的環境科學知識,而這些恰恰又是農民所欠缺的。同時,基層政府有關單位和部門并未為農民提供足夠的環保參與機會,農村干部自身環保法律意識淡薄,對環保議題缺乏興趣。正是因為農民自身專業知識、環保意識、參與機會的缺失而被排斥在外,他們關心的眾多環境問題未能納入到政府議程,環保意愿和環境利益訴求均得不到必要的回應,也就無法參與到環境治理的各項活動之中。[10]其結果是,在環保參與的主要場合,如專家咨詢會、環評座談會、論證會及聽證會中少見農民的身影;在環境立法、環境決策乃至具體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環境許可中,難有農民發聲;更不用說在環境執法中,農民能夠參與到對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檢舉和控告中了。當受到環境侵權時,大多數農民一般會采取忍讓的態度,依靠鄉村內部傳統的習俗規則來解決,應對措施較為消極、被動。[11]

三、農民環保參與的法制滯礙

我國農民環保參與之所以會出現如前所述的種種問題,部分原因固然是農民群體和農村條件的局限性使然,但歸根結底還得從制度特別是法律制度層面來深究其原因。

(一)農村環境法制教育缺位

盡管我國現階段已經進入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但由于長期受制于觀念、制度、人力、資金等條件,環境法制教育在農村地區缺位,距離農村環境法治化的要求仍有較大差距。

在觀念層面上,基層政府普遍不重視農村環境法制教育。農村基層干部本身對環境問題認識不夠,工作的絕對重心依然是抓經濟,認為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法制教育是可有可無的“分外之事”。另外,由于環境法制教育工作內容多、任務重、范圍廣、難度大、見效慢,也使得基層干部往往“知難而退”。

在制度層面上,缺乏專門的環境法制教育設計。我國的環境立法中雖然大多有環境宣傳教育和培訓有關規定,但一般只是原則性地要求“政府加強宣傳教育”,至于如何教育,教育什么內容則付諸闕如,因而也就更談不上形成成熟的農村環境法制教育制度體系。

在人力層面上,農村環境法制教育隊伍薄弱。目前,我國農村專門從事環境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人員較少,難以滿足廣大農村地區的環境法治需要。[12]在大多數鄉鎮中,連環保機構或專職的環保工作人員都未配備,就更無法抽調人手去進行環境法制教育了。即使有部分地區能夠在上級要求下偶爾采取運動式的環境普法教育,但也多流于“走過場”,整個農村環境法制教育處于一種被虛化和弱化的狀態。

在資金層面上,由于農村環境法制教育具有很強的公益性,難以獲得投資回報,因此對社會資金缺乏吸引力,而農村地區的基層政府,地方財政收入有限,而且多用于加強經濟建設,無心也無力撥付資金給環境法制教育這類 “軟任務”。

(二)農民環境信息獲取手段匱乏

農民環保參與是農民表達環境利益訴求的重要方式,而要想有效的參與就必須掌握相應的環境信息。因為“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二者本身具有緊密的聯系,而信息公開又是公眾參與的基礎和前提。[13]我國關于環境信息公開的專門法律文件主要有《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以及《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在這些文件中大多規定,信息公開主要由掌握主導權的縣級以上政府環保部門或企業事業單位采用主動公開形式,往往會有選擇性地公開對自己有利的信息,瞞報或虛報對自己不利的信息,或在信息公開中過多使用專業性極強的術語。由于農村環境污染具有隱藏性,農民又缺乏相關環境科學知識,在環境信息獲取上缺乏必要手段,只能被動接受自己不關心或不理解的環境信息。而與農民聯系最密切的鄉(鎮)政府與村委會等基層組織機構,因相關法律缺乏明文規定,游離于農村環境信息公開義務主體之外,這也進一步造成了農民環境信息獲取手段的匱乏。且新《環保法》和《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中規定的企業不履行環境信息公開義務的法律責任強度不夠,違法成本低,因此難以起到督促企業認真公開環境信息的作用。[14]同時,農民對環境信息公開法律知識掌握嚴重不足,無論是對相關法律內容還是相應程序規定的了解都較為欠缺,其結果就造成了農民獲取農村環境信息與了解農村環境狀況的主要手段依然停留在“自我體驗”上,而環境損害到了能被農民體驗感知到的程度,說明已經是后果嚴重且難以逆轉。

(三)農民環保參與救濟渠道不暢

農民環境參與權是農民在農村環境建設中的一項基本權利,理應得到應有的救濟。由于環保參與救濟渠道缺乏,農民群體往往既無法參與到具體的環境決策、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執法監督活動中來,也無法參與到環境立法、環境標準制定過程中去。

第一,農民環保參與缺乏行政救濟。一些基層地方政府及環保部門對環境保護中的農民參與缺乏足夠的重視,對于環境保護和治理的進程總是希望以自己的方式來主導運行,以使其本職工作的完成始終處于自己的掌控范圍之內,有意無意地漠視甚至輕視農民參與環境保護的作用,而將農民的環境訴求棄置不顧,更不用說去發動群眾參與環境治理工作了。

第二,農民環保參與缺乏司法救濟。在一般環境民事訴訟中,盡管相關法律也考慮到環境侵害的特殊性,采取了舉證責任倒置、無過錯證明原則等特殊規定,但在高昂的訴訟費用和繁瑣的訴訟程序面前,經濟實力不強的農民往往不愿參與;而在環境公益訴訟中,根據現行《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和《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只有符合法定條件的社會組織才能提起環境公益訴訟,農民不具備公益訴訟主體資格,因而無權參與。

第三,農民環保參與缺乏法律援助。農民參與環境保護所具有的經濟實力和認知能力處于劣勢,而在廣大農村法律援助人員總體缺乏,具有環境法專門知識的就更少,難以組建起專業的環境法律援助隊伍,或者即使有法律援助中心也難以有效發揮作用。大多數農民也并不了解法律援助制度,在維護自己的環境權益的時候難以得到法律專業人士和專業機構的支持和幫助。

(四)農民環保參與組織力量偏弱

農民環境權益受損,固然有來自外部的制度安排和強勢主體有意或無意侵害的原因;但深入分析可知,更有來源于農民群體自身散漫、軟弱、無力維護與抗爭的內部原因。[15]盡管農民人數眾多,但組織化程度較低、力量分散,導致他們在環境議題中與政府、企業博弈時往往處于劣勢地位。組織力量偏弱導致農民難以真正參與到環境保護中,并發揮有效作用,具體表現在:

一是村民自治組織環保參與組織能力不足。村委會作為村莊集體資源的掌管者,承擔著管理村莊環保公共事務的責任,是國家治理體制的末端,也是國家環保政策的最終執行者,本應引導和組織農民積極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事業中來。然而,在扁平化治理體制下,村級組織的凝聚力下降,村干部的權威性被削弱,環保政策的實施效果堪憂。[16]農民環境參與是農村民主制度的內在要求。農民缺乏參與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再加上農民自身民主素質的低下,阻礙了農民對包括農村環境保護問題在內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參與。

二是民間環保組織在農村地區長期缺位。在農村土生土長的農民環保組織相對稀缺。我國現行《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對民間組織的成立設置了較高的政策門檻和繁瑣的注冊登記手續,致使農民注冊民間環保組織的積極性受挫。農村環保組織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環保事業的開展,也給整個環保大局帶來影響。

三是其他農村社會組織較少組織農民參與環保。農村社會組織是村莊治理的重要內源性組織資源。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生產協會、行業組織、合作社等經濟組織、監督組織、文化組織不斷涌現并迅速發展壯大,已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資源。[17]但由于這些農村社會組織較少關注環境問題,且大多游離于體制之外,并不能成為農民進行環境參與、表達環境訴求、維護環境權益的合法渠道。

四、農民環保參與困境的法制消解路徑

農民環保參與既是農村政治民主化和農村發展綠色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應對農村環境惡化和實現農民環境權益的必經途徑。農民參與環保行為從微觀方面看,是由農村社會背景和農民環境意識決定的,而從宏觀方面看更有賴于社會系統中利益集團的博弈,其行為選擇過程實質就是利益集團的博弈均衡過程。[18]消除農民環保參與的制度障礙就要借助制度的激勵與約束功能調節矛盾,并使博弈結果走向社會環境利益最大化。為此,需要消解農民環保參與的制度性滯礙因素,教育農民提高環保意識和法制意識,暢通農民的環境信息獲取和司法救濟渠道,并采取措施調動各方面的力量,為農民環保參與掃清障礙。

(一)加大農村環保法制教育力度

做好廣大農民群眾的環境法制教育是農民有效參與環境保護的關鍵。加大農村環保法制教育力度,應從如下方面著手:

第一,在立法保障上,應制定專門的《環境教育法》或者《環境教育條例》。環境教育立法是促進環保法制教育的基礎。我國目前只有天津市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制定了地方性環境教育法規,顯然遠遠不能滿足當前農村環境法制教育的需求,只有制定全國性的法律法規,并在其中規定專門針對農村農民的條款,才能從法律上保障農村環保法制教育的有效實施。

第二,在運行機制的設計上,所有環境資源法律法規要建立和完善環境法制教育說服機制、信息保障機制和尋求農民理解、配合和參與的機制,并在環境教育方面設計一些強制性和自愿性教育相結合的措施。因為環境教育法律法規如果不設計一些符合實際需要的制度和機制,就有可能被虛化,淪為形式,浪費立法資源,降低立法信用。

第三,在組織實施上,針對當前農民環保意識淡薄的現狀,由縣級政府牽頭,鄉鎮政府組織,村民委員會具體配合,協調宣傳、教育、農業、環保、水利、廣電新聞等部門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并重視借助民間環境教育團體的力量,以各種形式開展農村環境法制教育和環境警示教育,讓廣大農民全方位了解環境污染的現狀及其危害的嚴重性,引導農民樹立較強的環保意識,推進農民依法參與環境監督治理公共事務,自覺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農村環境公益和自身環境私益,從而積極參與到農村環保事業中來。

第四,在人員配備上,一方面補充有法學和環境學科知識背景的人專任或兼任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盡量爭取組織法律專家、法律專業大學生、環保非政府組織、環保志愿者到農村進行環保宣傳教育,并為農民提供環境法律咨詢服務。

第五,在資金支持上,建立農村環境法制教育專項資金,并制定專項資金投入、使用、項目管理和績效考核辦法,加大財政資金對環境法制教育的支持力度。

(二)完善農村環境信息公開制度

環境信息不對稱是農民參與環境保護的最大障礙,也是農民環保參與意識淡薄的重要原因之一。知情才能知道怎么參與、參與什么及如何實現有效參與,因此,必須通過完善的環境信息公開制度保障農民的環境信息知情權。當然,這并不是說一定要制定出臺專門的 《農村環境信息公開條例》,而是應在尊重我國實際法律狀況的基礎上,慎談“立法”和“改革”,重在對現有法律法規的“理解”和“闡釋”[19],然后結合農村的特殊情況,在環境信息公開相關法律實施過程中,進行具體細化和能動運用,擴大環境信息公開義務主體的范圍,將環保部門之外的其他掌握環境信息的政府部門,如農業、林業、畜牧、水利、漁業等也納入其中,且將政府信息公開級別從縣級進一步延伸到鄉鎮一級,甚至于強化村民委員會的環境信息收集和提供義務。同時也要注意整合分散在各相關部門手中的環境信息,克服環境信息本身的不完整性及不對稱性,促進彼此在環境信息公開上的相互協調與配合,真實、全面地將環境信息呈現給農民,為其參與環保行動提供基本的判斷依據。

此外,還應建立合理的獎懲機制。通過認可與鼓勵真實、規范的環境信息公開,并采取“按日計罰”、“信用降級”等嚴厲方式來懲罰虛假、違法的環境信息公開,來約束負有環境信息公開義務的企業。

(三)暢通農民環保參與的救濟渠道

環保參與是農民的一項重要權利,保護農民的環保參與權離不開行之有效的救濟手段。因此,需要多方面完善農民環保參與的救濟機制。

第一,完善農民環保參與的行政救濟制度。對于因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輕視、壓制甚至阻撓農民參與環境保護,損害農民環保參與權的行為,一方面應簡化程序以利于農民向上級行政機關提起行政復議;另一方面,如果農民對復議結果不滿,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訴訟。

第二,打通農民參與環境公益訴訟的渠道。現行法律規定下農民個人不具有環境公益訴訟主體資格,而且在可預見的時期內,法律的穩定性要求不可能再次啟動修改程序。因此比較現實的做法是,另辟蹊徑密切農民與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之間的聯系,使農民能夠間接參與到環境公益中去。同時,針對農村地域廣闊且基層司法力量較弱的現狀,可以考慮設立環境派出法庭,便于及時、高效地解決農村環境糾紛。

第三,完善農村環境糾紛的法律援助制度。充實農村基層環境法律援助隊伍,并及時修訂《法律援助條例》,明確將環境利益受損的農民列為援助對象,援助內容擴大到農民環境權利保護,簡化農民環境法律援助程序,以介入調查取證及辯護代理等形式幫助農民及時運用法律手段進行環保參與,確定農村環境法律援助制度。

第四,在農民環境自力救濟的司法認定上,應引入環境自衛權概念,區別對待因公力救濟不力的環境受害農民在忍無可忍時作出的行為,將其視為“傳統刑法和民法的正當防衛理論在環境法領域的適用和衍化”[20]。在進行責任追究時,應秉持謙抑性原則,只對特別嚴重的“過激行為”才適用防衛過當的原理進行追究,從輕或者減輕甚至免除他們的責任,從而使事態朝著有利于農民環保參與的方向前行。

(四)壯大農民環保參與的組織力量

環境利益的多元化和差異化,致使單純依靠行政機關難以實現環境利益相互協調,而必須發揮多種社會力量對分化的環境利益進行有效整合的作用,才能實現農村社會的綠色、協調發展。面對農民環境利益需求,農村社會組織能夠把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有組織地參與生態環境相關的項目決策、過程監督、生態修復和損害賠償。在參與過程中,農民的環境訴求聲音得到壯大、環境民主參與行動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豐富了農民環境利益表達的渠道,疏解了農民參與環境公共事務的障礙,從而克服了農民環境參與需求不斷增長與參與機制不暢的矛盾。實現農民的組織化環境參與,改變農民在環境議題中的弱勢地位,就必須重視各類農村基層組織的作用。

第一,擴展村委會職能,推進農村社區環境自治。村民自治委員會對轄區內的環境事務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決策,是農村社區實現環境自治最現實的有效途徑,在解決農村社區的環境事務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他農村社會組織無法替代和比擬的。賦予村委會更多環境事務的參與權和管理權是落實農民環保參與的關鍵,它可以幫忙維護農民環境權益、調節農村環境糾紛、實現社區環境治理。

第二,培育農村環保組織,代表農民參與環境保護議題。通過立法明確農民有權自愿成立農村環保組織,參與環境決策、管理,開展各類環境保護活動,并有機會依法就生態環境資源問題進行合法的救濟行動,進而借助該組織實現自身環境權益。

第三,發揮農村社會組織的優勢,調動其組織農民環境參加的積極性。農村社會組織有著天然的優勢,能夠將農民的利益緊緊地聚合在一起,通過整合社會力量和吸納社會資源,增強農民在環境議題中的對話能力和博弈能力,打破農村環境決策中政府的行政壓力和村干部的話語壟斷,有效地改變農民在環境決策中的弱勢地位,有力地推進農村環境決策的民主化,從而實現農民環保參與從個人化的被動抗爭維權向組織化的依法主動監督轉化。

(五)強化農民環保參與的利益驅動

隨著社會轉型與制度變遷,農民成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現代小農經濟結構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人”,使農民狹隘的利益意識明顯增強[21],其行為多以個人利益為起點與歸宿。環境具有公共屬性,而環境維權則需花費高成本,環境保護帶來的好處卻由一定區域的居民以“搭便車”的方式直接免費享有,顯然難以讓農民產生環保參與的積極意愿。因此,必須通過合理的利益驅動措施來調動農民環保參與的積極性。

第一,對于農民的環保參與行為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對于農民在環保參與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相關費用予以減免,甚至可以從政府財政、環境違法罰款中抽出部分資金設置環保參與獎勵,從而形成農民環保參與的利益驅動機制。

第二,對在環境污染中受損的農民,應加大環境損害賠償力度。精于計算的理性經濟活動,難免會優先考慮個人私利的實現而造成其行為的負外部性,給農民的環境權益造成損害。而環境損害賠償的力度夠大,才會讓農民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積極參與到環境維權中來。

第三,在干部任期考核中植入環保目標,并將農民環保參與程度作為一項重要考核指標,直接與干部的獎懲、升遷相掛鉤,從而杜絕干部為片面追求政績而漠視、壓制和阻礙農民環保參與的行為,轉而鼓勵、支持和引導農民環保參與。

第四,可以不同利益關注點為切入點引導農民參與環保。例如有學者研究發現,女性對環境知識的掌握雖然比男性差,但由于女性有較強的“生存動機”和撫養孩子的使命感,使得她們往往在環境態度的積極性以及環境行為的自覺性上比男性要高。[22]因此,可以利用女性對孩子健康的特別關注來組織發動她們更多地參與到環境保護活動中來。

公眾參與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前提和必要程序。面對嚴峻的農村環境惡化形勢,顯然不能再坐視農民以繼續保持范圍狹隘、方式簡單的低水平環保參與來應對,而應調用各方力量和各種手段,消除阻礙農民環保參與的法制障礙,提高農民參與環保事業的積極性,增強農民的環境權利意識,不斷充實民間環保組織建設,促進形成農村自治組織和民間環保組織的環境共建機制,壯大農民環保參與的組織力量,將農民個人參與環保行為轉化為群體參與行為,從而落實農民的環境參與權,增強農村地區的環保力量,讓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行為在廣大農民群眾的強力監督下無處藏身,最終建成美麗宜居鄉村,改善農村整體環境福利水平,實現新農村的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

[1]陳葉蘭:《農民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第18~22頁

[2]馮濤:《農村環境保護與農民參與權的制度保護》,《理論與改革》2007年第4期,第21~23頁

[3]丁銀河:《丹江口庫區農村面源污染農戶參與治理探析》,《湖北社會科學》2013年第5期,第70~74頁

[4]崔蜜蜜 何可 顏廷武:《農民參與環境治理的意愿選擇及其影響因素》,《調研世界》2015年第12期,第29~32頁

[5]任峰:《農村鄰避型環境群體性事件引入行政訴訟禁令判決的分析》,《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6期,第106~112頁

[6]張金俊:《“訴苦型上訪”:農民環境信訪的一種分析框架》,《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第78~85頁

[7]黃金蘭:《我國法律信任缺失的原因——歷史、文化視角的解釋》,《法律科學》2016年第2期,第13~21頁

[8]鄧可祝:《農村環境自力救濟及其出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第16~23頁

[9]張婧飛:《農村鄰避型環境群體性事件發生機理及防治路徑研究》,《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2期,第35~40頁

[10]張保偉:《公眾環境參與的結構性困境及化解路徑——基于協商民主理論的視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6年第4期,第69~75頁

[11]劉尊梅 韓學平:《論我國農民環境權利保護的法律援助》,《學術交流》2011年第 8期,第66~68頁

[12]國家統計局 環境保護部:《2014年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年

[13]李修棋:《論環境法中的信息規制》,《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第47~61頁

[14]王彬輝:《我國企業環境信息強制公開制度的發展與實踐路徑》,《法學雜志》2015年第8期,第101~111頁

[15]李凱中:《新時期“三農”事業與農民組織化問題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3頁

[16]何可 張俊飚 張露等:《人際信任、制度信任與農民環境治理參與意愿——以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為例》,《管理世界》2015年第5期,第75~88頁

[17]黃輝祥 劉寧:《農村社會組織:生長邏輯、治理功能和發展路徑》,《江漢論壇》2016年第11期,第61~66頁

[18]王鳳:《公眾參與環保行為機理研究》,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年,第161頁

[19]張忠民:《環境司法專門化發展的實證檢視:以環境審判機構和環境審判機制為中心》,《中國法學》2016年第6期,第177~196頁

[20]錢水苗:《論環境自衛權》,《中國法學》2001年第3期,第71~76頁

[21]包先康:《社會轉型期農民意識的變化》,《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第126~132頁

[22]宋言奇:《發達地區農民環境意識調查分析——以蘇州市714個樣本為例》,《中國農村經濟》2010年第1期,第53~62頁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Farmers’Participation

Zeng Rui

Farmers’ participation is an important basis and prerequisite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realistic problems in China,weak consciousness simple way,narrow range,low level,etc.Investigating the system reason,it is mainly dues to the serious lack of the legal education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the absence of access to environment information,the blocks in relief channel of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the weakness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rganization strength.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the rural legal education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mprove the system of rural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expand the judicial remedy channels of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strengthen organization strength of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which could guide and support the farmer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ventually realize green,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ural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福建農林大學文法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2

*該標題為《重慶社會科學》編輯部改定標題,作者原標題為《農民環保參與:困境、滯礙與消解路徑》。基金項目:福建省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福建農村生態風險防范法律機制研究”(批準號:FJ2016B072)。福建省科技計劃軟科學項目“福建省生態補償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完善研究 ”(批準號:2017R0020)。

猜你喜歡
環境農村信息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訂閱信息
中華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展會信息
中外會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中國記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贊農村“五老”
中國火炬(2011年5期)2011-07-25 10:27: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re精彩视频| h网站在线播放|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亚洲精品视频网|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 伊人无码视屏|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www.亚洲色图.com| 欧美h在线观看|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 婷婷五月在线|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lhav亚洲精品|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操美女免费网站|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高清|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天天色综网| 欧美爱爱网| 蜜芽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a在线观看免费| 成年人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国产91丝袜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成人午夜天| 99re在线观看视频|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999福利激情视频|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国产在线专区|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性欧美久久| 色综合天天操|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网| 天天色综网|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亚洲视频三级|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色婷婷色丁香|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国内a级毛片|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免费在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