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媛媛
在如今的世界格局上,許多的國家在發展的問題上都面臨著挑戰。而我國倡導“一帶一路”戰略,并在共建絲綢之路上付出行動,使得各國的經濟可以均衡的發展。我們國家之所以想要使得國際認可“一帶一路”戰略是因為文化產業在“一帶一路”戰略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得文化跨國發展。
在西方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中,“一帶一路”戰略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言論,對戰略的實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我們國家一直秉承著一項原則和一種合作理念,使得文化產業可以均衡發展,原則是經貿合作,文化先行,共商,共建,共享是我國的合作理念,由于我國秉承著這種原則和理念才得以使得許多的國家支持“一帶一路”戰略,迎來了國際合作互利共贏的新局面。
各個國家在文化上,習俗上,宗教信仰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想要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需要使得各個國家的文化相互融合。我國想要得到沿線國家對“一帶一路”戰略和中華文化的認可,首先我國的文化產業應該深入沿線國家文化市場。
在現今我國的發展中,文化產業是一種前瞻型的產業,它的發展可以引領沿線國家經貿國際合作。文化產業的發展可以使得多個沿線國家認可“一帶一路”的戰略,進而加入這個平臺,使得沿線國家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戰略互利共贏,使經濟持續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得到了許多沿線國家的認可和支持,并加入到這個戰略中,同時在文化產業發展中,合作政策戰略支持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其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為了融入到“一帶一路”戰略中,中東歐六國與中國簽訂了“一帶一路”政府間諒解備忘錄,中印之間就聯合聲明中在多項內容有共同的認識,還有其他的國家對“一帶一路”戰略一一都做出了積極地響應。由于政策的支持和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為我國文化產業跨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沿線城市交通樞紐的升級,也為文化產業發展獻出一份力量。
由于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下,促進了我國與沿線國家的合作,沿線交通樞紐不斷升級,使得以后的更好的融合文化的差異,使得以后文化產業均衡發展。
不同的沿線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這都會影響著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沿線國家基本上大致可以分為四大文化,分別是中華文化、印度文化、伊斯蘭文化、基督文化。這些文化分別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價值觀念、不同的習俗等等,這些都會使得在文化交流上難以融合,這些文化上的差異就會影響“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和國際合作,造成文化產業發展的停滯,同時也阻礙了自身的經濟發展。沿線國家在文化消費和發展水平方面也有很大的差異,這都是“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在沿線國家中,不同的發展水平,不同的經濟狀況,人民的文化消費市場和能力都是不同的。不僅僅是文化差異對我國文化產業國際發展造成了影響,全球經濟的下降對其也帶來了影響,歐債危機的出現,影響了沿線國家經濟的發展,使得人民文化產品的消費能力下降。而我們自己國家得文化發展模式比較單一化,不足以面臨國際文化消費市場。
在全球文化產業中,我國的地位有待上升,在我國的文化產品中,沒有足夠的創新意識,沒有自己的獨有文化品牌,從具體的方面來看,我國的文化產品對弘揚中華文化不能夠實現,不能很好的滿足沿線國家文化消費市場戰略需求。一方面是,我國的文化產品出口大部分依賴于初級加工等方式,而自己國家的核心文化產品缺乏創新,其版權輸出偏低。二方面是,我國的文化產品不能很好的將中華文化植入和融合,造成了產品附加值較低。三方面是,我國的文化產品形態不夠多元化,不能適應其沿線國家的需求。
而如今我國在文化產業區域方面,其發展不均衡,使得了我國的文化產業品質低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是建立在古絲綢之路曾經的輝煌的前提上,并結合了現如今的國際環境和我國的發展,這對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發展能力和區域性發展水平有很大的考驗,“一帶一路”戰略包含了很多的地區,局部來看這些地區的文化資源很是富饒,但是從整體來看,實力較低。
“一帶一路”戰略需要文化的融合,而在融合的過程中需要找個點來使得我國文化產業實現跨國發展。沿線國家包括許多,其文化也是多樣化,因此我國需要調研沿線國家的核心文化。
首先我國應該重視沿線國家的文化研究,選出一些專家從各個方面來分析研究其各國的文化,例如不同背景下,調查人民有著怎樣的生活習俗等,或是每個國家的在與我國合作時,有著怎樣的工作模式等等,再者,我國與沿線國家合作時,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應制定相對應的合作規劃和政策。全方位的考慮,全面的規劃并協調,這樣可以加快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使得我國與沿線國家文化產業更快的相融合對接。
我國的文化產品是否和沿線國家差異性的文化需求相適應,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個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是依靠文化產業供給對需求的滿意程度,在現今,我國在文化產品這一方面的類型非常單一,不夠多元,因此需要深化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來適應沿線國家文化消費市場。我國在面臨許多沿線國家的文化差異性時,首先需要規劃區域性文化產業,使得在合作時,免于因為文化的差異性而產生不協調。在面臨國家文化消費需求方面,應該建立文化產業互利供給體系,對一些沿線國家的文化需求給予以國內文化產品。
為了發展文化產業,實現文化產業跨國性的對接,我國應該創建出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而這每一步的實現都需要有專業的人才,因此國家加強培育出一些專業的人才,可以對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進行調查研究,并能創建出自己的特色品牌。在培養人才時,為了加強培養的力度,應該從高校時期來接觸一些相關性的知識,并且更好的為了培養人才,學校與企業之間可以進行合作,來創辦一個人才的基地,使得人才有實踐的空間。
依據當前國際情況,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我國在創建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時,將核心設置為中華文化,將導向設置為沿線國家的市場需求,將自己的國家的中華文化因素設計在自己的文化產品中,并重視起怎樣設計品牌,怎樣來完成市場之間的定位,怎樣來推廣我國的文化產品,使得沿線國家對我國的文化消費市場產生關注。
“一帶一路”戰略所包含的地區在地理位置方面和文化資源方面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其文化產業卻是與之相反,而且在國際的文化市場中,我國的文化產品沒有自己獨有的特色,沒有足夠的競爭力,因此為了發展其沿線國內文化產業,應將現在應有的資源發揮其最大優勢,并將我國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型為經濟優勢,使得文化引領我國發展。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應大力加強區域之間的合作,這樣有助于我國對產業文化進行布局規劃,以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的發展帶動沿線核心內地的發展。以此同時,也要優先對我國國內的核心地區進行業務細分,布局產業鏈的區域劃分,這樣有助于培育我國文化產業的區域增長極。
[1]蔡尚偉,車南林.“一帶一路”上的文化產業挑戰及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建議[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04).
[2]李孝敏.“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文化產業拓展淺析[J].學習論壇,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