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紅燕 劉暢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數量最多,增長速度也比較快的國家。僅就通化地區而言,目前227.2萬人口當中,60歲已上老年人就達26.4萬,占總人口的11.6%。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不斷進步,許多人在追求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有著巨大的精神追求,其中不乏一些老年人。他們并不甘心承認自己已經步入黃昏,依然活躍在社會的各個領域,而他們的心態也絕非一句“老有所依 老有所養”可以概括,他們更希望“老有所學 老有所樂”,甚至“老有所為”,因此老年廣播節目就應該做到讓老年人想聽、愛聽的與時俱進,引導老年人與時代同步。
下面結合本人幾年來辦老年節目的實踐,談一談辦好老年廣播節目的粗淺認識。
治病須對癥下藥。廣播節目也要應需而辦,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各項需求;認真揣摩老年人的心理;以滿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為目的;把節目真正辦到他們的心坎里,這些應該是辦好老年節目的根本出發點。
老年節目在欄目的開設上要充分考慮到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的需求和愿望。通化廣播電視臺《金色夕陽》節目開設了《養生保健》、《健康課堂》、《每日養生操》等子欄目,很多老年人紛紛表示從中受益匪淺;老年人需要生活幫助,老年節目就應該開辦大家幫大家的欄目,《金色夕陽》節目通過開設《生活竅門》子欄目,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老年人害怕寂寞,老年節目就應該提供老年人相聚的平臺和機會,《金色夕陽》節目開設了《人生伴侶》、《老人與家庭》子欄目,讓他們感受到人生溫情,排除孤獨感。老年人需要什么,老年節目就應該想著法兒盡最大可能滿足他們,而不是像以往那樣:我辦什么節目你就聽什么節目,讓老年人被動的收聽方式。
以往老年節目普遍重視的內容就是健康和養生。這自然與老年人的生理條件密切相關。但實際上,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樣化的,保健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這就對老年節目的設置布局提出了科學性、貼近性、實用性、服務性等方面要求。
首先,老年節目要提供貼近、實用的節目內容。實用性的節目內容設置應該包括:老年保健、養生指南、老年心理問題、老年理財與投資等。當然,這些節目的設置還需要通過市場調查進行準確定位。
老年節目還要特別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而目前的現狀是,一些老年節目只是單一為老年人提供一些養生保健常識,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欄目并不多。如今許多老年人的子女都不在身邊,空巢現象不斷增多,孤獨感不斷增強,老年人迫切需要一條與外界溝通的橋梁或紐帶。通化廣播電視臺《金色夕陽》節目開設的《七彩生活》、《老年話題》,就把很多老年人從孤獨和困惑中解脫出來,成為他們信任和依賴的朋友。
其次,老年節目應該突出互動性,讓老年聽眾找到家的感覺。老年廣播節目要實現由提供節目內容向提供生活服務轉變,就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需求。許多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往往無處傾訴,那么老年節目就可以成為他們傾訴煩惱的窗口。比如第一種互動方式開設熱線電話。通過電臺熱線可以在幫助老人們化解困難、解除困惑的同時,通過廣播的傳播在更廣的人群中得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或者把問題反饋給政府相關部門,由他們來解決,盡量給老人們一個滿意的回復。第二種互動方式就是邀請熱心老年聽眾走進直播間直接參與節目,營造主持人與聽眾平等交流的氣氛。“自己的節目自己辦”,無疑是調動老年聽眾積極性和參與性的有效途徑。通化廣播電視臺《金色夕陽》節目就創造了很多這樣的平臺,比如市區內的一個老年京劇票友團,通過定期不定期到節目中一展風采,在社會上贏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同時還可以聘請老年朋友做嘉賓主持、做 “特約記者”。有了這么多節目參與者和信息收集者,老年節目的集聚性就會大大增強,其內容當然也就更豐富、更靈活、更貼近老年人了。第三種也是最有效的互動方式,就是經常組織老年聽眾開展聯誼活動。通化廣播電臺依托老年廣播節目定期開展老年通訊員聯誼活動。參加活動的老人們個個都神采奕奕,他們帶著自己對電臺的熱情,與編輯、主持人一道暢談自己對生活的一些感悟,或者給電臺提出寶貴的意見、建議。老年節目完全可以利用這種聯誼方式,豐富老年人的生活,開拓他們的視野,增加和老年人的溝通與交流,同時也促進欄目的發展,讓老年節目真正為老年人服務。
如今的老年人雖然不愁吃穿,但容易缺失情感。老年節目主持人要多為他們提供精神關愛和情感呵護,讓老年聽眾感到親切,營造一種平等、尊重的溝通氛圍。
本人在主持《金色夕陽》節目和老年聽眾溝通的時候,一直注重稱呼上的親切感:“某某阿姨”、“某某大叔”、“某某大娘”、“ 某某大爺”---這些看似簡單的百姓間最普通的稱呼,不僅體現了對老年朋友的尊重,同時拉近了主持人和老年人的距離。
此外,還要對老年人采取和風細雨的談話方式。這種方式,很自然的就把溫暖、關心通過電波送到老年人的心坎上,使他們心情愉悅溫馨舒暢,真正感受到尊老愛老的氛圍,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作為老年節目的編采播人員,我們還應拿出更多的熱情,發揮出更多的聰明才智,身體力行地探索和實踐辦好老年節目的途徑和方法,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我們手中得到傳承和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