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一馨
說到動物類型影片的創作,導演總是賦予動物們更多的情緒化和意象化向表達的東西。不同于人類,動物在拍攝中充滿著更多不可控性和突發性,人們也在盡可能的通過動物間的交流方式來減小這種不可控因素的影響范圍,但是在影片中更加重要的是導演對整個影片的追求,如何通過動物類影片的創作真正的表達出導演所想表達的內容。
對于動物類影片來講,影片的選材和對于動物的選擇都具有決定性因素,好的選材是一部影片成功的關鍵。英國BBC斥巨資拍攝的系列野生動物紀錄片《藍色星球》、《地球脈動》等由于自身優良的制作和選題的新穎成為自然歷史紀錄片中的佳話,法國導演雅克?貝漢同樣花大手筆制作的《遷徙的鳥》更是創造了動物類影片的佼佼者。在動物類影片異軍突起的今日,國內也有許多的導演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動物類影片。
美學,作為一種主觀意識形態的產物,往往是在無數的的理論實踐中生成的。紀實類敘事影片《重返狼群》在上映后引起了不俗的反響,而影片本身的創作方式也十分的新穎,通過影片中的主要參與者李薇漪和亦風(導演)兩個非專業者將他們一開始在草原上收養小狼崽到一起生活、一起成長再到最后幫助長大后的小狼重返狼群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及影像資料進行剪輯、拼接和少部分的影視還原和二次創作結合完成。事實上,這種對生活場景的還原是電影美學史上紀實性傳統表達方式,意大利導演柴伐梯尼也表示:尊重現實也意味著尊重現實的時間,我們永遠應該更深入的探索、分析當時這一片刻時間中的內容。
《重返狼群》的導演其實在不經意間意外的貼合了柴伐梯尼的理念,并且在影片中對于小狼為主角和人類的生活交流和互動也完整的記錄下來,影片中許多的情節也十分的動人。導演將“狼”不同于人類“萬物之靈”的邊緣化主體搬上熒幕,通過對一個個體的微距離觀察和描述,顯現出了動物的“生存意志”。除此之外導演也希望通過影片而向受眾傳遞對動物的保護、繁榮和增進生命的夙愿。
許多電影的創作都是依托成熟的文學作品進而進行二次修改和再創作完成。以《狼圖騰》和子篇《重返狼群》為例,這兩部作品都是先有了成熟的文學創作,在一定話題性和可延展性的基礎下帶給了影視創作的空間。
《狼圖騰》的作者姜戎在書中記錄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和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互依存的故事。著作在2004年出版后就引起了極大地反響,并在2005年獲得了九頭鳥長篇小說獎、2007年曼氏亞洲文學獎、2009年翻譯“金字獎”(法譯本)等重要獎項。作者將自己的人生觀、對游牧民族遭遇農耕文化和對草原狼的感情寫進書里,并以狼的視角和圖騰關系之間建立了哲學思想。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將小說搬上熒幕,以史詩般的畫面打造還原那個已經消失的年代,用視覺語言真實再現了人和動物的世界。
《重返狼群》是2012年出版的同樣關于動物“狼”的一部著作,作者李薇漪是一個生活在都市的畫家,在一次外出游玩時意外發現了草原上一只失去父母的小狼崽并帶回城市飼養,而后在人和狼之間產生了一系列動人心魄卻又感人至深的故事。《重返狼群》的創作也被《狼圖騰》的作者姜戎稱為是《狼圖騰》的延續,包括在后期《重返狼群》影片的創作過程中,《狼圖騰》的作者姜戎都給予了莫大的支持和鼓勵。
人類生活是電影創作的主要依據,但并不是唯一依據,動物從攝影技術剛剛發明的時候就常作為影響所表達的內容被體現在膠卷上,直至20世紀四、五十年代才動物類型片才得以發展,曾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風靡一時的美國動物類型電影《靈犬萊西》被稱為“首次將動物對人的忠誠推上熒幕”的影片。然而在此之后又涌現出許多的以動物為題材的電影,包括六十年代大受歡迎的迪士尼卡通動漫電影《101斑點狗》、導演萊塞?霍爾斯道姆的《忠犬八公的故事》以及韓國李煥慶導演的《方糖》和斯皮爾伯格導演的《戰馬》等許許多多優秀的影視作品,都將動物和對人的忠誠作為影片主要想表達的主要情感進行創作,在20年代九十年代后,動物類型電影才慢慢的將電影主題從簡單的表達忠誠、歌頌真情、宣揚真善美上升到對生命和對自然的深刻思考,不僅提供給了人們另一種對自然的思考方式,也引發了人們對人類在自然中和動物之間關系的深刻思考。2009年上映的由路易?西霍尤斯導演的反映如本太地町當地漁民瘋狂捕殺海豚的經過的《海豚灣》,影片自上映以后掀起了軒然大波,人們開始對動物的生存產生了擔憂和思考。導演也希望通過影片記錄這個最直接的方式讓人們了解殘暴的真相。
對于動物類型影片的創作,導演們往往追求者完美藝術質量的創作態度,在相比較其他類型電影數量較少的當下,一旦有作品出爐就將是一鳴驚人的作品,對于生命的禮贊、人們對情感的宣泄、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仁愛的呼喚,都將在動物類型影片中一一展現。
[1]孫立軍.影視動畫影片分析[M].海洋出版社,2005.2.
[2]吳冠英.動畫藝術的“語言”特征與審美價值[J].設計縱橫,2005(3).
[3]陳孟昕.動畫造型[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