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巖
新聞作為一種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重要方式,在新媒體時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新聞編輯隨著新聞傳播的平臺、渠道、技術的發展,貫穿于新聞采訪、編輯、傳播中的全過程,扮演者多重角色,發揮著多種作用。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新聞媒體面對著微博、微信公眾號、門戶網站等新媒體的激烈競爭,新聞編輯在知識、技術、創新等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因此提升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職業素養勢在必行。
新聞編輯的工作主要涉及到新聞策劃、編稿、編排等關鍵環節,其最為重要的職責和目的是及時反映真實的事件,將新近發生的、真實的各類信息基礎傳遞給大眾,以滿足不同人群對于信息的需求。新聞編輯作為新聞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聞傳達的根本。特別隨著網路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對新聞編輯的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僅消弱了新聞編輯對新聞傳播的控制權,而且改變了新聞編輯“幕后制作者”的工作方式以及在新聞制作、傳播中所扮演的角色,影響了新聞編輯的專業主義精神,消解了新聞編輯的社會責任。并且信息技術的發展提升了新聞編輯的發現力和表現力。在新聞行業面臨著激烈競爭的信息時代,對于新聞編輯人員必須要增強其編輯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增強創新意識,才能通過新媒體的有效整合,提升新聞信息的傳播效果,為人民大眾提供更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內容,促進新聞傳媒的持續發展。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面臨著更多、更復雜的信息來源,使得新聞編輯對于稿件處理能力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新聞信息的復雜性、稿件來源的多樣性、稿件內容的豐富性造成了新聞編輯在稿件處理時往往會出現輕重失當、題材處理失當、表現方式失當等問題,降低了新聞信息的質量,使得傳統媒體無法應對新媒體的激烈競爭。
面對著新媒體的競爭壓力以及網絡媒體的強勢滲透,使得傳統新聞媒體對于圖片的使用更為重視,甚至傳統媒體也通過網站、APP等平臺進行新聞傳播。往往新聞編輯過于重視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而忽視了新聞自身的價值所在,造成信息缺失,降低了新聞的質量。
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不再是單向的新聞信息傳播,而是互動、雙向的。新聞信息受眾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新聞信息,而是參與到新聞制作、報道中,可以通過自媒體等手段和平臺制作和發布新聞信息,而且可以在新聞信息報道中與記者、編輯、主持進行互動和參與。因此,新媒體時代的溝通更要注重與新聞受眾進行交流,而在這方面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往往缺乏溝通意識和溝通技巧。
新媒體時代由于大眾參與到新聞制作、傳播的過程中,不再是新聞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新聞信息的產品使用者和檢驗者,因此新聞編輯的角色發生了巨大轉變。新聞編輯的角色轉變,從單純的“新聞編制者”轉向全方位的“新聞與信息服務提供者”,從單純的“新聞把關人”轉向“新聞解析者”,從傳統的新聞采編流程的控制者、單純的業務工作者轉變為新聞的整合傳播者、媒介效益的實現者。
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創新意識是為新聞傳播注入動力的重要方式,報新聞視角、內容新穎,彰顯新聞價值的重要保障。新聞編輯的創新包含新聞節目形式創新、新聞節目編排創新、新聞播報形式創新。面對新聞領域的激烈競爭形式,新聞編輯必須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讓自己把持政治敏感度,具有立體思維,能夠站在觀眾角度思考問題,滿足觀眾對于新聞節目的需求。
新媒體時代網絡技術和編輯技術的發展,對于新聞編輯的工作方式、工作內容、工作效率產生了巨大影響。對于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能力的提升,主要是提高新聞編輯的辨識能力,能夠從龐雜的信息中準確清晰地對于重要、有價值的新聞信息進行提取。另外提升新聞編輯的知識面,優化新聞素材積累,善于學習和利用新技術,優化新聞編排方法,提升新聞編輯質量。
新聞編輯在新聞的采、編、播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面對新時代新聞技術化、信息化的發展,新聞編輯必須要加強對新技術的應用,提升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編輯必須要提升自身的能力,重新定位在新聞傳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僅要作為新聞信息資源的重構者,新聞前沿信息的瞭望者,新聞輿論的引導者,還要是新時代新聞信息管理者。
[1]李晉豫.新聞編輯的四大禁忌和七種武器[J].編輯之友,2013(12):84-86.
[2]謝征.大數據時代新聞編輯觀的轉型[J].編輯之友,2014(6):39-41.
[3]李玉恒.論信息技術發展背景下的新聞編輯力[J].中國出版,2013(16):30-32.
[4]郭曉輝.新時代中新聞編輯技巧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6,2(21):1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