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平
(阜陽師范學院,安徽 阜陽 236000)
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就是把本來由政府生產與供給的公共體育服務交給市場,通過政府付費的方式進行購買,不斷提高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效率的過程。應該說,最近5年來,我國各級政府及體育管理部門對于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已經非常重視,眾多學者從多視角多學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
一是對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內涵及意義的研究受到重視。李飛等研究者認為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是通過政府付費實現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方式轉變的過程,無論是對于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還是體育管理體制的改革都非常重要。二是汪波等研究者對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現狀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指出當前我國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發展的速度較慢,輻射的范圍不夠,經濟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地區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沒有實質性發展,影響了我國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整體發展水平。四是劉玉等研究者關于如何促進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研究取得一定進展。研究者分別從制度保障、政策支持、路徑選擇等視角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分析,給出了在制度建設、政策設計等方面的建議與意見。五是劉勁等研究者關于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效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研究者主要從績效評估的視角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提高我國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實現途徑。雖然我國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我國目前仍然處于社會轉型期,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面臨的環境又異常復雜,這也導致了在當前的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沒有解決。
我們通過對當前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發現,幾乎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對經濟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或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或從區域經濟差別過大等方面進行。大部分研究者都認為經濟層面的原因是影響我國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主要成因。應該說得出這一結論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現在的關鍵之處在于,處于同等重要的制度原因等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從政治學理論出發,我們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影響我國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發展重要面因之一就是制度安排的問題,當前對這一問題雖然有所涉及,但是對我國體育管理體制發展與國家經濟發展的關系缺乏一個有機的梳理,不能把體育管理體制改革放到社會發展和經濟改革的宏觀背景下,尤其是對于體育管理體制改革與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聯系的研究非常不足,對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能從哪些方面促進體育管理體制改革,體育管理體制應為了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進行哪些改革缺乏深入研究。隨著體育的發展,當前對體育權利的重視有所加強,尤其是近些年隨著與體育有關的系列法規的實施,我們開始更加重視公共體育服務權利[1]。但是當前我國體育發展中有兩個明顯問題:一是不是所有公民都對體育權利足夠重視,相比較而言,強勢群體對體育權利的重視要高于農民等弱勢群體。二是許多公民的體育權利無法從應然狀態轉化為實然狀態,在公共體育服務購買中,由于缺乏足夠的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保障,經常出現公民體育權利異化的現象。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公共體育服務在購買過程中公民參與不足[2]。有一些公眾是不想參與,還有一些公眾是想參與,但是沒有途徑參與,對于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促進公民權利的發展缺乏深入的研究,很多研究成果都是把這一問題置于理論的高度,缺少走入農村等的實踐,不能從本質上把握我國公民體育權利的現狀,對我國通過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促進公民體育權利這一問題。都是簡單的把完善利益表達機制、協調機制、保障機制等作為最終的選擇,這些理論成果由于不能和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很好的契合,在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無法在實踐中得到真正的適用。
近幾年,國外在公共體育服務管理中,逐漸引入了多中心理論,認為在公共體育服務購買中市場主體,社會主體、公民主體都應該廣泛參與。最近幾年我國在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中,也特別希望市場主體,社會主體能夠積極參與,但是對于公民參與的重視是非常不夠的,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管理部門目前處于一個兩難的境地,如果在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中不引入公民參與,實際的公共體育服務購買很難與公眾需求相契合,經常會影響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效果。如果在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中引入公民參與,由于我國人口眾多,階層差異較大,信息的收集與整合非常困難,公共體育服務的購買效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并且由于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公民的主動參與意識不強,政府需要花較大的力量去引導,進一步影響了工作效率,當前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也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3]。對如何通過社會協同提升公民參與意識,對如何進行理論創新,提高公眾的參與效率研究不夠,從而影響了我國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應該說,對相關制度的研究,制度問題是影響其均衡發展的關鍵,在公共體育服務利益分配中,制度問題是關鍵,所以當前研究對制度的改革非常重視是應該的。但是當前產生了這么一個問題,并不是所有的制度改革都受到了重視,特別重視的是財政體制改革,眾多研究者都認為應該盡快進行財政體制改革。不斷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完善不斷提高基層政府的財政能力,從而提升基層政府的購買公共服務能力[4],從而為民眾提供盡可能多、盡可能好的包括公共體育服務在內的公共服務。想法是好的,結論也沒有錯,通過財政轉移支付重新劃分各級政府的事權和財權,這是推進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必經之路。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在研究中有點走火入魔,過于強調了財政的重要性,認為通過財政改革就能解決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中的所有問題。雖然我們說公共體育服務需要巨大的財政投入,但是當前的條件下,再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各級政府也不可能擁有足夠的財力進行大規模的公共體育服務的購買,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也絕不是簡單的通過財政體制改革就能實現的。當前我們應該解決的重點是如何通過有效的制度建設保證公共體育服務的財政投入與經濟發展速度基本一致,應該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盡快設計對不同階層、不同區域的人群的公共體育服務資源的優先配置順序。這在目前的條件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難以解決的問題[5]。
另外,如果我們在研究中過于重視財政體制改革,也能會給人帶來以下錯覺:一是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實施,必須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做保證,經濟發展上去了,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自然就上去了,降低了現階段農村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進行公共體育服務市場化、社會化改革的信心和決心。二是,有可能把我國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中最重要的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直接的歸結于城鄉經濟差距,在這種現象下,農村地區可能會把目光過多的放在爭取財政投入上,增加對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過程中的利益補償依賴,在農村體育發展中僅僅重視體育場地的建設、體育器材的購置上,對于農村體育文化的發展不夠重視,中如何提高農民體育意識等方面缺乏關注,這些問題都是不利于農村體育可持續發展的。
無論從整體還是從局部看,我國公共體育服務非均衡發展問題都不是通過簡單的財政制度改革能夠實現的,財政制度的改革必須與其它制度的改革相互配套發展。我們回過頭來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問題[6],應該說,我們農村公共體育服務近些年在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推動下,發展很快,農村體育設施水平快速提高。但根據許多研究者實際調查的結果,農民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主動對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參與意識并沒有本質的提高。換句話說,農村用于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財政投入增加了,但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是什么原因?就是財政投入沒有與宣傳機制良好的結合。再比如在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投入中,很多地方都是政府一言堂,想當然的為農民建了一些健身廣場,但農民根本不買帳,為什么?就是由于信息收集不夠,公共體育服務的購買與農民的需求沒有很好的契合。這也就說明了我們在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改革中不能把所有的重擔都壓在財政制度改革上,財政制度改革的確能為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必須要保證其它配套制度的改革協調發展,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7]。
當前的研究中,都認為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對促進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但是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對社會、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是怎樣的呢?關于這一問題,在目前研究中有所提及,都認為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能促進社會和諧、經濟發展,但是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僅停留在宏觀理論層面。我們從經濟學的視角出發,公共體育服務能促進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展,這一點是毫無異議的[8]。從表面看,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不能像教育、醫療等為社會經濟的發展直接帶來貢獻,但是那是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當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必然會帶來體育投資,體育消費的產生,同時還能提高全體公民的身體素質,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隱形的寶貴資產。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和其它國家一樣,只要存在多民族就會產生民族問題,民族問題主要通過相關的政策去解決,但體育在其中也能發揮獨特的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民族的交流與團結,這一功能也是其它服務所不具備的。那么如何利用體育這些獨特的功能促進社會的和諧與團結?關于這一問題研究,目前在關于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研究中有所涉及,但在如何發揮體育的優勢,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方面,研究是不夠的,尤其是對一些具體問題的研究,例如體育與民族問題研究,體育與國家安全研究,這些并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9]。另外,雖然現在和平是世界主流,但是畢竟不同的國家也會產生很多摩擦,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社會主義國家更是面臨復雜的社會環境,我國和世界上許多國家依然存在不和諧的問題,利用體育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但是當前主要是利用競技體育的作用,對如何利用社會體育的作用研究不夠,這些問題都需要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提供必要的支撐,如何利用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充分發揮社會體育的作用,這些問題都缺乏相應的深入的研究。
關于體育與經濟問題的研究,雖然大家都提出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能提高消費,擴大投資,但是對一些深層的問題缺乏研究,例如在具體的區域,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到底能給這一地區的經濟帶來多少投資,多少經費,在這些經費中,有哪些經費能對經濟發展產生直接影響,有哪些會帶來間接影響,哪些公共體育服務項目可以帶來就業機會,能帶來多少就業機會,如何利用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促進就業,具體的公共體育服務項目會對經濟發展帶來怎么樣的貢獻,貢獻率是多少[10]?這些問題的研究都對經濟的發展具有直接或間接的推動作用。但我們對這些問題都是缺乏研究的。
關于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與社會經濟的關系,當前比較密切的有以下幾點:一是如何通過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促進人的權利的發展,促進市場規劃的發展。前一個問題是《憲法》等法律所規定的,重點如何通過均等化的發展提高人的權利意識,政府如何通過回應人們的體育公共需求,取得人們的信任,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減少包括公共體育服務政策在內的政策執行阻力。關于后一個問題,是如何通過公共體育服務市場化,社會化的發展,在提高均等化水平的同時,促進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二是如何通過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促進法制社會的形成和法制市場的建立。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要想均等發展,必須保證投入,那么投入比例、投入的增長幅度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法律做保障,政府的行為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這在無形中就促進了法制社會的發展。而在公共體育服務市場化、社會化改革中,市場、社會要能夠接受必要的監管,這些監管也要建立在相應的法制之上,在無形之中能促進市場規制的形成,所以當前我們關注的重點應是如何通過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促進法制社會的形成和法制市場的建立,相關的《體育法》等法規如何根據這些問題進一步修訂和發展[11]。
眾多研究者從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提出短期內我國進行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肯定會出現資金不足、人才不足的問題,單純依靠政府肯定不能解決,借鑒發達國家經驗,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大力推行公共體育服務市場化、社會化改革,借助社會的力量,市場的力量推進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但問題是當前的研究都把重點放在了如何進行市場化、社會化改革方面,而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重視不夠。我們都知道,公共體育服務社會化、市場化改革就是政府轉變職能,逐漸把公共體育服務職能轉移給市場和社會,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方面,促進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中的多元參與[12]。但是多元參與的關鍵在于競爭,沒有競爭,多元供給就不能產生效率,無法提高供給質量。但是如何競爭,在當前的研究中缺乏深入研究,尤其是市場與政府如何競爭,市場如何與市場競爭,都缺乏一個詳細的理論闡述。
公共體育服務市場化、社會化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與質量,但是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核心追求是公平,如何在公平與效率之間找到一個契合點顯得非常關鍵,當前的研究成果都對這一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雖然結論都一致,但在具體的操作上,卻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這實際上就造成了這樣一種后果,政府通過市場化、社會化改革提高公共體育服務發展水平,促進均等化的不斷發展,但是市場追求利潤的本質并沒有變,在很多地方公共體育服務市場化、社會化改革不僅沒能緩解公共體育服務非均等化,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非均等化的發展。另外當前的研究也沒能重視資源壟斷的問題。我們和發達國家不同,當前的公共體育服務資源非常有限,雖然從理論上講,私人產權在公共體育服務資源中優于公有產權,但由于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成熟,就容易形成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中壟斷行為,使公共體育服務的公共性受到傷害。近幾年我國研究者把國外一些先進的理論如:“合同外包”引入中國,其出發點是好的,也是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但是這些理論如何與中國實踐結合是一個大問題,當前我們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也不夠深入,在實踐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13-14]。
社區兼有政府和市場的雙重特點,在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國當前在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中也非常重視社區的作用,但是我們也忽視了一些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當前我國的單位體制還存在很大的市場,單位依然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首先,實際參與社區發展的意識還不夠,當前對如何加強社區與單位的結合方面缺乏研究[15]。實際上,當前如果單位能和社區有機結合,不僅能解決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中資金不足,人才不足的問題,還可以利用單位的組織體制,加強社區體育的組織工作,也可以利用一些單位的體育設施實現公共體育服務的購買,很好的解決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中的資源共享問題[16]。
總體來看,發達國家對于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研究起步早,起點高,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部分:第一,公共體育服務購買的實現以社區體育服務為基本載體。如日本、德國等學者都提出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應該盡量與社區結合,應該充分發揮社區的作用,在滿足社區公眾公共體育服務需求的同時推進政府購買的不斷深入發展[17]。第二,各國體育管理體制改革都非常重視建立公共體育服務購買隨著經濟總量增加和財政能力提高的自然增長機制,如加拿大明確提出要逐步增加公共體育服務政府購買開支。第三,加大政府行政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完善政府間關系,力爭實現各個地區公共體育服務需求的財政能力均等化成為各國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中關注的重點。第四,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中,提高公眾體育權利意識受到普遍重視[18]。第五,弱勢群體公共體育服務利益受到重點關注。如英國、荷蘭等國家,在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中,把弱勢群體例如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的利益放在首位[19]。
近階段雖然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引起了眾多研究者的注意,但是由于研究剛剛起步,未來研究應該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突出實證研究。當前的研究主要是借用了公共服務的基本理論,沒有能和我國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導致很多結論和建議缺乏可操作性,未來研究要突出實證。二是理清研究思路。對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的概念、內涵、主要內容和實現途徑這些基本問題到底要如何去研究還不是很清楚,未來要加強這方面研究。三是加強對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路徑研究[20]。設計一個具有普遍適應性的路徑框架,有助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政策的到位,我國政府購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到底該分幾步走?一步到位行不行?當前社會轉型期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針策略?五是對當前發展的重點缺乏深入研究。這些問題也是當前體育學界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
[1]沈克印,呂萬剛.我國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制度建設研究——基于社會學制度主義的分析視角[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7,(1):37-42+49.
[2]趙蕊,程華,戴健.體育社團在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中的作用及優化路徑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26-30+40.
[3]朱毅然.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6):641-646+67.
[4]馮欣欣.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模式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4,(5):44-48+71.
[5]劉艷麗,姚從容.從經濟學視角試論我國體育公共服務產業生產主體的多元化[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5):16-18.
[6]錢凱.我國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討綜述[J].經濟研究參考,2007,(42):40-45.
[7]李萬來,閔健,劉青.公共體育管理概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163.
[8]王才興.上海市體育公共服務的實踐與探索[J].體育科研,2008,(2):20-26.
[9]肖林鵬,李宗浩,楊曉晨.公共體育服務概念及其理論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2):97-101.
[10]趙立波.公共事業管理[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269.
[11]王湧濤,劉蘇.論公民體育權利的法律保障[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13-15+36.
[12]于善旭.再論公民的體育權利[J].體育文史,1998,(1):32-36.
[13]童憲明.體育權利特點與構成要素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7,(2):46-47.
[14]邱莉.社會政策視角下的非營利組織[J].東岳論叢,2007,(3):32-37.
[15]馮國有.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及其財政政策選擇[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6):26-31.
[16]戴健.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報告(2013)[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87.
[17]汪波,李慧萌.論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概念與結構[J].體育科學,2011,(2):5-11.
[18]周學榮,吳明.新起點 新跨越——《全民健身計劃》新點解析[J].體育與科學,2012,(1):92-95.
[19]王鄆,李敏.中、美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比較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5,(12):31-38.
[20]鄭家鯤.五大理念引領下“十三五”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6,(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