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玲,車麗彬,黃 俊,汪 峰
(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湖北 武漢 430023)
武漢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研究
陶 玲,車麗彬,黃 俊,汪 峰
(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湖北 武漢 430023)
在武漢市創建“無障礙建設城市”的工作基礎上,總結近幾年無障礙環境建設情況,分析了武漢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武漢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對策和建議。以期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無障礙環境建設,為殘疾人、老年人創建更宜行、宜居的文明城市。
無障礙環境建設;無障礙設施;建設研究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指為便于殘疾人等社會成員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關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獲得社區服務所進行的建設活動。近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殘疾人狀況明顯改善,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殘疾人對城市道路、公共建筑以及信息交流的無障礙意愿越來越迫切。無障礙環境建設已經成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條件,也是社會進步和現代城市文明建設的重要標志。
武漢市作為湖北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綜合交通樞紐,自1994年開始開展無障礙設施建設工作至今,一直把無障礙環境建設作為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的內容。本文以武漢市為例,淺談無障礙環境建設情況。
2007年,根據《關于開展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工作的通知》,武漢市開始開展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城市工作,在此期間,武漢市精心組織、采取有效措施,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于2010年獲批“無障礙建設城市”,取得了顯著成效。2012年8月,《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開始施行,武漢市在既有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工作力度,無障礙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貫徹落實既有法律、法規。在嚴格貫徹落實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湖北省人民政府先后發布了《湖北省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規定》(省長令第317號)、《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鄂發〔2009〕10號)。武漢市相繼發布了《武漢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武漢市無障礙建設和管理辦法》等規定,涵蓋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居住小區、居住建筑、信息交流等各個方面,為武漢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提供了法制保障。
完善地方標準,指導無障礙設施精細化建設。2013年,湖北省工程建設標準設計辦公室頒布了《湖北省市政公用工程細部構造做法》(簡稱《做法》),該《做法》對路段、路口、天橋、通道、公交車站無障礙設計以及有障礙物路段盲道設計進行了詳細規定,統一了無障礙設施建設標準。2015年,市城建委開展《武漢市城市人行過街無障礙設施建設體系專項研究》,擬形成《武漢市人行過街無障礙設計指南》,統一過街設施無障礙設計標準。
在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居住區建設方面,武漢市城建部門一直高度重視新改擴建項目的建設管理工作,要求建設主管部門堅持“四同時”原則:新建項目無障礙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時,從加強建設項目的流程監管入手,力求把好設計、施工和竣工驗收備案關口。以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為抓手,檢查督促設計單位嚴格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以及地方性標準,對城市道路和建筑物開展無障礙設計,把住施工圖無障礙設施設計關;以工程質量監督為抓手,在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過程中把涉及無障礙設施的相關內容列入監督計劃的質量控制要點,把住無障礙設施建設關;以竣工驗收備案為抓手,檢查督促工程參建單位把無障礙設施列入竣工驗收內容,評價無障礙設施建設質量,把住工程交付使用關。目前,新、改、擴項目基本能夠按規范要求配套無障礙設施。
在公共交通工具投入方面,全部公共汽車和電車實現語音和字幕報站,每年投入加裝活動踏板和輪椅固定裝置的公交車輛;軌道交通車輛、車站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配備無障礙電梯、盲道、扶手等;客運碼頭的上下船均設有無障礙通道。
在既有設施改造方面,武漢市在創建無障礙建設城市期間,編制了無障礙設施改造規劃,對2010年之前未按規范要求設置無障礙設施的道路、公共建筑開展了大量改造工作,無障礙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電視節目方面,武漢電視臺已按照國家廣電行業規范,在每天的日常新聞報道節目中,凡是電視現場采訪加配中文字幕,紀錄片、社教專題制作中文字幕;所購買的影視劇中均加配有中文字幕,對沒有加配中文字幕的影視劇不予編播。中文字幕加配率達100%。并且推出了《雙語周報》欄目,配備手語播報方式,節目涵蓋過往一周的時政文化要聞。
圖書閱覽方面,在武漢圖書館、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等公共圖書館設置視力殘疾人閱覽室,提供盲文讀物和有聲讀物。
網站方面,武漢市政府門戶網站按照國家相關無障礙系統標準建設,已達到無障礙網站設計標準。政府門戶網站首頁有專門的無障礙系統導航入口,提供輔助工具及語言功能的無障礙服務,方便殘障人士從網絡上獲取信息。
公共場所交流服務方面,公園、影院、銀行、郵局、電信營業廳、醫院、圖書館、地鐵站、長途汽車站、火車站、機場、客運碼頭等公共服務行業的服務區均配備了語音提示和字幕顯示系統。為了普及手語知識,一方面由市聾啞人協會在漢口江灘定期舉辦手語角活動,向社會愛心人士教授手語知識;另一方面舉辦手語技能培訓班,對社區殘疾人協理員,部分公共交通、商業、醫院等服務行業從業人員進行手語培訓。
對新建、擴建和改建的社區辦公場所,添加了助老、助殘設施設備,設置堅固扶手,設置無障礙通道、無障礙樓梯、無障礙廁所等,為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便捷舒適的環境。2016年,武漢市創建了100個“老年宜居社區”,啟動了如“社區老年人配餐中心”“社區扶一把工程”等社區惠老、助老項目,為老年人提供家的溫馨。
為解決殘疾人日常生活困難與不便,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市殘聯近年持續開展無障礙設施進家庭工程,對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設施安裝和改造。
盡管作為“無障礙環境建設城市”,武漢市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無障礙環境建設范圍廣、涉及部門多,武漢市又處于大建設時期,無障礙建設與國家規范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具體存在以下問題。
無障礙環境建設包括無障礙設施建設、無障礙信息交流以及無障礙社區服務三個主要方面,涉及城建、城管、交管、交委、民政、廣電、殘聯等各個政府部門,根據《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相關要求,目前由國務院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但根據部門職能劃分,城鄉建設部門僅負責新、改、擴項目無障礙設施建設管理,日常工作無法對無障礙設施改造、信息交流、社區服務無障礙工作進行監管,導致各部門各自為政,部分單位對無障礙環境建設重視不夠,出現不建、少建、責任不清、推諉等各種問題。
市民的無障礙意識薄弱,有較多的人包括殘疾人不理解什么是“無障礙坡道”“盲道”,對這些設施的作用不明確,不知道怎么去利用。有些業主或者投資人認為這類設施用處不大,可建可不建,導致近年來,一些政府出資的項目如城市道路、廣場、綠地等,由于規范約束,基本能夠全面配套無障礙設施,但一些社會投資的建筑和小區等,無障礙設施建設沒有得到重視,出現少建或不建,未給殘疾人出行、購物、就餐、辦事帶來方便。
根據《無障礙設計規范》(GB 50763—2012)的相關要求,受行業相關審查機制約束,目前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居住區等在設計階段都已按要求配套無障礙設施設計,但由于施工單位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各種原因,存在無障礙設施未完全按照設計要求實施、細節處理不到位,如有的盲道中間出現路燈、標牌桿件,單位出入口處兩側站石偏高,不滿足規范中“不得大于20 mm”的要求等,給工程質量、觀感以及殘疾人便利出行留下一些遺憾。
在“無障礙建設城市”創建期間,為改善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無障礙環境,武漢市政府高度重視,編制了五年改造計劃,并按計劃完成改造任務。但近幾年,“只建缺管”的問題突出,導致不少無障礙設施損壞、廢棄或者被侵占,如盲道或無障礙通道被攤位或非機動車、機動車停車擠占,無障礙坡道被機動車壓壞、輪椅不方便上下等各種問題,導致部分殘疾人不敢上路或走上機動車道,帶來安全隱患。
因無障礙環境建設范圍廣、涉及部門多,與殘疾人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建議建立由市殘聯牽頭,各部門通力配合的工作機制。市殘聯負責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監督、協調和管理工作,各部門根據職責劃分,結合相關法規、規章制度要求,各司其職,推進職責范圍內相關無障礙設施建設工作。殘聯根據建設需要,建立定期聯系會議制度,了解各單位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討論和協調無障礙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共同有序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
通過網絡、媒體、報紙等各種媒介,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宣傳,提升社會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認識;針對“助殘日”策劃一系列活動,加強普通民眾和殘疾人的參與度;通過《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無障礙設計規范》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定點、定期宣貫培訓,提高各級領導、各部門設計人員、專班人員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視,積極呼吁各單位通過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為殘疾人提供更便利、更人性化的服務。
在城市道路建設方面,繼續推行《湖北省市政公用工程細部構造做法》,加強路段、路口、天橋、通道、公交車站無障礙設計以及有障礙物路段盲道精細化設計;在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以及居住區建設方面,推進編制細部做法設計規定,督促建設業主按設計要求完成無障礙設施建設。同時,繼續督促工程參建單位將無障礙設施列入竣工驗收內容,重點加強對無障礙設施施工質量的監督管理,對工程質量差、未按設計要求施工的承建單位納入黑名單。
根據《武漢市無障礙建設和管理辦法》,明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交通工具等維護責任單位,確定維護責任,各單位應對管轄范圍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進行摸底排查,制定無障礙設施改造計劃,改造計劃完成情況應在聯系會議上進行通報。責任部門應定期巡查,對被占用、損壞的無障礙設施進行整改,確保無障礙通道通暢、正常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要及時進行處理。
加大公眾對無障礙設施建設的監督,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殘聯、婦聯、老齡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或者個人作為無障礙設施建設的公開監督員,對無障礙設施建設、改造、使用情況、存在的問題進行監督檢查。對不滿足要求的,通過當面督導、會議商討、發函等形式,向相關部門單位及時提出無障礙環境建設整改意見、建議。同時可不定期組織殘疾人參加體驗活動,反饋意見。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方便殘疾人和老年人、服務社會的愛心工程,也是一項持續的系統工程。作為“全國文明城市”“無障礙建設城市”,武漢市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其他先進城市還存在一些差距,需要再接再厲,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無障礙環境建設,為殘疾人、老年人創建更宜行、宜居的文明城市。
[1]應巧艷.淺談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J].江蘇城市規劃,2007(6):38-40.
TU99
B
1009-7716(2017)10-0171-03
10.16799/j.cnki.csdqyfh.2017.10.052
2017-05-24
陶玲(1984-),女,湖北黃岡人,工程師,從事交通工程、交通規劃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