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 楠
近幾年來,科學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以及手機、電腦等新興電子產品的普及,使得新媒體的傳播渠道大大拓寬。因此,在新媒介語境下,如何加快電視新聞報道方式的創新和敘事方式的轉變步伐,豐富新聞傳播的內容,使得新聞報道的形式更加多元,模式更加靈活多變,并保持電視新聞的真實有效性,夯實新聞傳播的生命力和活力,是每個新聞工作者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數字媒體的興起使電視新聞報道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實現了新聞傳播在不同設備上都可以傳播的目標。信息在各設備間的靈活轉變使得人們隨時隨地都能收看自己想看的新聞節目,了解新聞信息,這種節目選擇的自主性和多樣性有利于傳播新聞信息。因此,電視新聞的敘事方式大多偏向于大眾易于接受,比如運用大量的動漫形式表達新聞內容,增加新聞的幽默感。例如央視的新聞曾以動漫影像展現環境污染指數,動漫影像占據空間越大,地球承受能力越低,這就呼吁大眾要愛護環境,減輕污染。這種動漫新聞的形式較吸引大眾,有利于信息的傳播。另外,觀眾借助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隨時對新聞節目進行重播和停止,不僅給予了觀眾更多的節目收看自由,而且不會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時間,更有利于觀眾借助微信微博等平臺對節目進行反饋,節目組便可了解大眾的需求和感想,并相應的對敘事方式進行改變
在播報搜集到的信息之前,需要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整合,一是對搜集到的信息的生產過程進行整合。二是對信息產生的源頭進行整合。傳統媒體技術信息的來源極度單一,只能在觀眾熱線和來信中獲取信息,而網絡的出現打破這一局限性,使新聞敘事更加多元和開放。例如天津電視臺的都市新拍客,它敘事的文本很大一部分來源于網絡中的熱點事件。例如,它對某網友上傳的撞車事件進行了詳細分析,該分析是經過對整個事件的充分了解后進行整合后的綜合性建議,讓受眾能清晰的了解整件事情的始末以及社會輿論的看法。這樣的報道極大的的貼近觀眾的日常生活,容易與觀眾產生共鳴,有利于激發觀眾的收看興趣,提升收視率。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媒體世界在未來也是合作共贏的世界。新媒介在傳統媒介的基礎上為觀眾參與新聞事件的評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當下新聞報道的內容很大程度上離不開觀眾對新聞事件的參與。在新媒介的語境下,電視新聞與網絡媒介、手機媒介等新媒介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打破了傳統媒體傳播方式的單一性,同時針對不同類型的新聞內容,將其鏈接到報刊、廣播等傳統媒介中,收視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這種敘事轉向,彌補了電視新聞在消息的收集和發布方面的不足,也增加了電視傳播渠道和頻率。此外,新聞節目形式是新聞事件呈現在觀眾眼前的另一種形式,在整個新聞信息體系中,觀眾根據個人喜好將事件鏈接到網絡、手機、報刊等媒介形式中,新聞工作者對新聞事件的始末進行充分的整合和分析,有效地實現了各媒介之間的相互推進與共贏。在新媒介的語境下,要在激烈的電視媒介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必須緊跟時代步伐,與網絡科技相鏈接,融合各種媒介的力量,突破單一的發現方式,緊握大眾需求。
全新的媒介發展環境下,直播已經成為一種日常化的新聞報道方式。通過新聞工作者的事件現場報道,觀眾能第一時間獲取事件和具體情節,新聞的時效性、迅速性和真實性得以保證,新聞的信用度在觀眾心里得到提升。在新聞報道中,即興敘述是新聞講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新聞播報者按照一定的原則對新聞事件進行適當的帶有個人觀念的評價,在觀眾收看過程中能夠充分感受到新聞事件的真實,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觀眾還原事實的需求,提高了新聞的質量。此外,在收集、整理和發布新聞稿件方面,電視媒體的優勢逐漸減弱,但電視媒體現場直播期間所表現出來的時效性和真實性也使電視媒體節目在新媒體背景下的分布格局表現特殊優勢。尤其是對于較大型的新聞事件,現場直播可以實現事件發生的高度還原,從而有效地防止相關謠言的出現。
新媒體語言環境的影響下,觀眾的主體意識復蘇,在央視對相關事件進行報道和傳播的過程中,觀眾不再是一味的被動接受,而是高度關注新聞事件并主動參與到新聞事件的評論中,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參與評論、分享態度、積極反饋自己的想法。這種動態的參與,使觀眾對新聞事件評論的同時媒體對廣大觀眾評論的關注度也隨之提升,這種新聞傳播方式既促進了媒體新的敘事方式的發展,也激發了群眾對社會對國家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因此,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敘事方式將逐漸轉變為動態新聞敘事方式。
在網絡數字技術大發展的新時代下,電視新聞敘事方式必須相應的與新時代融合進行轉變,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1]王峰.在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的改革和發展[J].新媒體研究,2015,6.
[2]申丹.敘事學[J].外國文學,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