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大志
《的哥哈喜喜》節目是以一對開出租車的半路夫妻哈喜喜和夏莉莉為主人公,通過他們身邊的人和事展開故事情節,圍繞交通出行和百姓生活,把新近發生的熱點新聞,生活常識,交通出行以及交通法規等融入劇中,以輕松自然、詼諧幽默的風格,折射當代都市生活的眾生百態。調侃幽默的喜劇風格,地道純正的方言組合,雅俗共賞,老少皆宜,引人入勝。隨著時代的發展,該節目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筆者將從節目面臨的挑戰闡述,從而提出節目的創新對策。
我們正處在融媒體時代,要以“互聯網+”思維帶動節目的創新,讓節目在傳播過程中呈現多元化和立體化。作為一檔日播類的本土方言廣播情景喜劇,經過十年的歷練和發展,不斷求新求變,“無劇本即興創作”、進行“的哥哈喜喜”商標注冊、出版發行《哈》劇光盤、編排舞臺方言小品、制作微劇、微電影、成立“寧夏哈喜喜視聽傳媒演藝有限公司”、組織“哈迷喜粉”開展了幾十場次的線上線下主題活動等……。一路走來,《哈》劇根植本土,趟出了一條聽眾喜愛,市場認可的廣播劇發展之路。雖然取得了許多成績,在全國廣播劇界也小有名氣,但在新媒體的沖擊下,該劇的發展受到了很大影響,如何在充滿競爭的全新媒體環境下,進一步推動該劇的可持續運營和創新發展,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依托現有主創、演員團隊和豐富的劇本素材,精心創作微廣播劇、微視頻、微電影等系列衍生產品,通過網絡進行傳播,實現傳播途徑的多樣化,在培養和鍛煉隊伍的同時,擴大品牌影響力;二是在已有“哈喜喜微信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平臺功能,通過將每天播出的新劇集和曾經播出過的舊劇集上傳到微信平臺進行推送,培養和壯大網絡收聽群體;三是通過一直播、藍鯨FM等“手機直播”軟件,定期邀請主創通過手機直播平臺,圍繞網友感興趣的主題,在線與粉絲互動,突出參與性和娛樂性,讓劇中人物都能成為“網紅”。四是廣播和電視的深度融合。由寧夏公共頻道創辦,與《的哥哈喜喜》同名的民生電視欄目《哈喜喜扯磨》讓“哈喜喜”從聽覺認知轉為視覺直擊,收視率穩步攀升。今后,還應充分發揮廣播和電視互補優勢,讓《的哥哈喜喜》品牌深入人心。
習近平同志指出:“人類文藝發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粗制濫造,不僅是對文藝的一種傷害,也是對社會精神生活的一種傷害”。怎樣突破這種名韁利鎖的桎梏,在創作上下真功夫,這是我們必須應對的挑戰。一是要多渠道搜集真實生動又接地氣的故事素材,更加緊密的聯系現實生活,能與百姓生活同步,折射人世間的真、善、美,要與聽眾產生共鳴。二是隨時捕捉熱點新聞,注重時效性,鼓勵聽眾投稿積極性,集思廣益,豐富劇集故事內容;三是增強與聽眾的互動。比如在節目中提出問題,調動聽眾參與,最后在劇中體現,增加聽眾參與性;四是要始終保持節目創辦時期的那種激情,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沉下身子,潛心創作,讓每一集故事都更加“接地氣”。
為了讓品牌劇《的哥哈喜喜》常變常新,就應在編劇、導演、演員和制作等主要崗位引人新人,為該劇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目前劇中人物形象已經不能滿足當下年輕聽眾群體的審美、娛樂欣賞等需求。劇中人物角色長期不發生變化,主創人員年齡也凸顯老化。因此,《哈》劇應當進一步豐富人物角色,語言風格、故事內容和生活場景都要跟上時代步伐,這樣才能吸引并滿足不同層次聽眾的收聽需求。
要繼續加快“的哥哈喜喜”品牌建設步伐,注重對現有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維護,創新包裝和全方位推廣新模式,讓品牌經營符合市場經濟運行的規規律,要堅持走市場化發展道路,按照市場規則來運營《哈》劇,樹立產品意識,品牌意識,讓市場成為檢驗和推動《哈》劇不斷創新發展的動力。例如,通過策劃組織寧夏方言大賽活動,既增強聽眾的參與度,又能提升該劇的品牌影響力。
十年磨一劍,《的哥哈喜喜》從呱呱墜地到羽翼豐滿實屬不易。今天《哈》劇又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在復雜多變的競爭環境中,如何進一步挖掘潛力,創新發展,拓展服務和增收空間,在市場站穩腳跟。這就需要從劇本創新、節目運營創新、團隊建設、品牌打造和等諸多方面入手,不斷提高節目影響力和知名度,創作集思想性、藝術性、可聽性以及觀賞性為一體的優秀作品,推動《哈》劇的可持續運營,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1]董旸.廣播劇的新格局與新機遇[J].中國廣播,2005(09):56-60.
[2]趙明君.論湖南人民廣播電臺的可持續發展[D].湖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