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昝忠英
編導,顧名思義就是“編輯”和“導演”兩個職位的統稱。編輯就是編文稿思路、編拍攝方法、編制作理念(包括特技使用)等。導演,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圖來尋找、引導和演繹拍攝場景,讓動人的故事和美麗的畫面呈現在電視屏幕。
節目策劃質量直接關系到節目的后期的播放效果質量。編導在節目策劃時要特別注重的2個因素:
想要做好電視節目,首先要明確節目所表現的目的是什么?是信息的存檔?作為小的匯報片進行播出?還是要把它放在電視上進行播放?當電視編導通過收集到的資料信息進行整理并制作成節目時,首先考慮的問題就應該是節目所要表現的是什么樣的目的和主題。
對于一檔固定的電視節目來說。首先是選擇首映的時間,在節目播放前要做好宣傳工作。吸引觀眾觀看節目的基本都是節目前期的預告宣傳。若臨時播放一檔電視節目,除了通知播放時間外,還應該有選擇地提示節目的宣傳內容,以吸引觀眾的觀看欲望。第二個是重播時間。在電視節目的收視率高,社會反響強烈,又不影響其他節目的播放時,則可以安排重播來擴大宣傳力度。
電視專題節目制作時,編導文稿撰寫的思路節目的定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最終關系到節目的質量。
編導的意圖體現在文稿的撰寫,對以后的拍攝和制作流程可以進行把握。尤其是社會教育和文藝專題,要依賴編導的撰稿內容和意圖,他自己撰寫編稿能體現出對節目的認識和定位,但是要是其他記者撰寫的,編輯還必須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和撰稿人進行有效溝通。并親自審稿,以充分體現編導意識。
撰稿階段,編導就應考慮到以后的幾個環節上完善和修改解說詞。解說詞可能在現場采訪之后,因為同期聲的使用而增加或者減少。而且,制作階段通過音樂的加入,氣氛也被烘托出來,解說詞也以此被改變了。所以撰稿階段就該為最后的解說詞定稿留有余地。
電視節目的畫面對節目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畫面的拍攝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因此,前期拍攝時,編導應主動控制拍攝場景。
在完成節目初稿后,通過編導和攝像的交流,攝像人員在按照計劃進行拍攝拍攝畫面時也能做到心中有數。拍攝有關事宜,如拍攝時間,車輛,地點,相關人員等要做好提前與有關部門,單位的聯系和協調的準備。第二是拍攝設備的準備和員工工作的分配。
首先要掌握拍攝內容,必須按照規劃和初稿設計的畫面和場景進行每一步拍攝,避免在后期制作中出現“殘缺不全”的現象。其次,編導應該提醒并協助攝像及時拍攝捕捉一些突發的畫面,即使沒有構思好的場景出現在節目中也會有更好的效果。第三,現場同期聲拍攝必須事先計劃好,了解編導的意圖,不能讓被訪者隨意發揮,以免后期制作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第四,編導必須有現場安全意識,以免因為攝像人員拍攝時過于集中精神,而忽略了運動場景和自己運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拍攝的安全。
聲音和畫面相結合后的產物就是電視專題節目,畫面,同期聲,音樂,字幕等視聽元素的合成過程實際就是節目編輯階段。因此,電視編輯一定要具備后期剪輯意識,全面把控電視專題節目的后期剪輯制作,從而體現出電視編導在節目剪輯時的作用。
電視節目的各個鏡頭和畫面的組接成為了節目后期制作的全過程。在專題節目的后期制作編導要協助制作人員,共同來完成鏡頭和畫面的剪接工作。編導對畫面的組接順序、畫面時長的安排、鏡頭景別的選擇等,都要進行認真的把關。
電視專題節目的音樂背景是一種“不能被看見的有聲語言”。它對畫面的烘托,主題的深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一系列的作用是文字和圖像都無法取代的。音樂對節目內容情節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可以進一步起到突出主題,深化主題,傳遞情感和拓展影像畫面的作用。第一,電視專題節目中各個環節的配樂應該和電視節目的內容能夠相匹配。根據節目的節目性質,主題,情節來進行適合的搭配。第二,同期聲和解說詞應該高于配樂的音量,避免出現分不清主次的狀況。最后是,畫面和音效能夠對專題節目敘事情節的延伸和氣氛的烘托起到一定作用。后期也可以適當的運用。
節目制作結束后,編導就要組織有關領導對節目進行審看。
首先對流程的審查,審查節目的整個完整性,其中包含配樂,同期聲,解說詞等等。其次,內容審查,即整個內容解說詞是否錯誤,同期聲是否不當使用,配樂音量大小變化以及連續與否,看是否有字幕錯誤,包括解說詞,題目,同期聲,審查資料畫面,人物職務姓名是否使用合理。第三,審查后應及時提交到本級電臺管理部門安排播出。最后,就是考慮電視節目在其他電臺的播出,網絡直播。到此為止,編導最終完成了一個題材成為電視節目節目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