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藝璇
社交媒體有社區類、即時通訊類、移動直播類、視頻錄播類、娛樂類、婚戀類、職場社交類、旅游類、音頻類等等多種類型的社交媒體軟件。在對一百個社交媒體進行分類整理時不難發現社區類社交軟件所占比重最大,為百分之28,即時通訊類社交軟件占21%,娛樂類軟件占20%,匿名類軟件占19%,婚戀類軟件占6%,博客微博類軟件占3%。
有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用戶所有媒體每天總用時為6小時08分。騰訊發布截至 2016年12月31日的全年綜合業績顯示,微信活躍帳號數達到6.97億,較半年前增加近1億。另據根據騰訊發布的《2016年微信平臺數據研究報告》,超過九成用戶每天都會使用微信,使用微信時間有半數超過了一小時。61.4%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會使用朋友圈。
1.在互聯網時代下,自媒體發展愈加激烈,個體互動也愈加頻繁
自媒體就是指以個體用戶為單位的信息傳播源頭,以互聯網為平臺,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以圖片或者文字、視頻等形式傳播給其他社交媒體使用者,是一種自發的媒體傳播形態。
自媒體用戶可以通過登錄自己的社交賬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抑或是自己身邊發生的平凡小事通過網絡傳遞給任何一個社交媒體用戶。[1]P35-40現在很多有新聞價值的事件都是通過自媒體報道出來的。
2.每一個個體在社交媒體當中收獲信息的同時也在創造價值
在瀏覽任何一個網站時,網民都會看到網站上形形色色的廣告,而在瀏覽網站的同時也會被廣告所吸引,這個過程就創造了價值。他們的用戶點擊量或者是瀏覽量就像是商場中的價格標簽,使其網站都有了自己的身價,廣告商在投放廣告時,用戶的點擊量也是衡量是否可以在這一網站投放廣告的標準。
3.在社交媒體中用戶發布的信息是可以被追蹤的
在每一個用戶發布信息的同時,這個用戶名和這條信息就是同時存在的了。比如在新浪微博搜索一個關鍵詞,這個關鍵詞可以按照發布時間、討論熱度等邏輯順序排列,然后根據搜索細節,找到跟自己需求相關性比較強的內容。而與這個內容同時出現的還有發布者,可以通過點開發布者的主頁獲取到這個用戶的一些基本信息。并且可以跟發布者直接進行交流溝通。
社交媒體有一個比較顯著的規律特征,就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有更多的人能夠獲知此條信息。比如有很多的新浪用戶“大V”有很多的粉絲,其中演員姚晨的粉絲數量為8060萬,主持人何炅的粉絲數量為8454萬,他們的粉絲數量極其驚人,在這些微博“大V”在發布信息的同時,只要是關注他的人都可以接收到,而且是第一時間,而這些關注的用戶進行二次發布也就是轉發,就可以讓更多用戶,甚至是沒有關注這些人的用戶看到。從而得以在短時間內進行大規模、多層次的傳播。
每一次科技的變革都是對既往習慣的顛覆,互聯網領域的變革尤為如此。微博這一社交媒體通過實踐組織信息的排列結構和傳統站點通過空間呈現信息的結構,組合成一個信息交匯的網絡。社交媒體上的每一個賬號都可以通過一個看不見的手去抓取傳統網站的信息然后到他們各自的時間軸,并且每天都有數以億計的不看見的操作,把整個互聯網上常用的站點信息進行分享。
1.泛娛樂化[2]P101-105
社交媒體中泛娛樂化現象嚴重,受眾在選擇信息進行接收時總是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內容,就會出現“失衡螺旋”的現象,如此反復,一些通過人工智能的篩選,社交媒體所認為受眾不再感興趣的新聞、但是很重要的新聞就不再出現再在某些用戶的視野范圍內。所謂“回音壁”的現象也會愈演愈烈,也就是說,社交媒體通常會把用戶經常閱覽的同一類型的信息推送給用戶,反而對于一些并非同一類型但是很重要的信息就會被忽略掉。
2.謠言泛濫
在社交媒體這一公眾信息平臺上,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一些居心不良的用戶利用這一漏洞,認為傳謠造謠的成本比較低而在網上進行謠言的擴散和傳播。謠言傳播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事件本身的重要程度,二是公開信息的不充分程度。
1.每一個社交媒體用戶都有一條屬于自己的時間軸
數以億計的用戶,通過社交媒體記錄自己的生活,最終每個用戶都有一條自己的時間軸,這條時間軸只是記錄某一個用戶的使用情況的,它就像一個公開的日記本流淌在時間的長河里,并且是每一個用戶都可以擁有的。
2.社交媒體更加人性化
人工智能的發展令人矚目,它會應用于各種新興科技,同時也會應用于社交媒體上。同時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也同樣迅速,它同樣也會在社交媒體上有個更多的體驗。比如淘寶海購就應用了VR技術,使用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1]李良榮.新聞學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35-40.
[2][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