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莉
融媒體時代讓傳媒行業形勢得到改變,讓人們生活得到改變,何種傳媒形式可以得到發展取決于人們的喜愛程度,因此,每一個新聞工作者都需要著眼于自身工作條件進行學習和創新,以讓此種傳媒形式的受歡迎度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融媒體時代中,廣播新聞的變化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1)聽眾參與度得到提升。在融媒體時代,每一個聽眾都可以是新聞報道見證者與參與者,在收聽新聞的同時,還希望針對新聞內容可以發表相關看法和評論,融媒體時代的互聯網技術可以實現這一想法。(2)新聞寬度與深度得到拓展。在融媒體時代,新媒體中的新聞傳播比廣播載體的新聞傳播速度更快,在此種形勢下,廣播新聞需要明確自身優勢,需要重視新聞寬度與深度的拓展,可以進行深度報道或專題研究等活動。(3)權威性得到凸顯。新媒體的崛起暴露出了網絡新聞監督力量不足的問題,新媒體存在的虛假新聞會對受眾進行誤導,這也就使得廣播媒體、電視媒體、報紙媒體的新聞權威性得到進一步凸顯,聽眾對于廣播新聞的信任度相對較高[1]。
新聞編輯觀念的轉變是培養創新意識的第一要務,在融媒體時代中,廣播傳媒將面臨多種挑戰,在這些挑戰中,其中既有新媒體的挑戰,也有紙媒與傳統電視媒體的挑戰,現階段,很多廣播新聞編輯缺乏對新媒體以及融媒體的了解,思維較為傳統守舊,廣播新聞編輯如果不能對新媒體優勢做到充分了解,就不能對自身不足之處予以認清,阻礙新聞編輯工作的創新發展。在新媒體的選材方面,需要選擇貼近人民生活的題材,讓群眾喜好程度得到良好把握。創新是廣播新聞事業謀求發展的主要手段,而節目內容的豐富性、節目內容的質量是新聞廣播創新的重要內容,廣播新聞編輯必須要積極轉變自身觀念,利用先進的理念、創新的意識開展新聞廣播的報道與制作工作。
過去的廣播新聞播放內容與形式很難和當前聽眾收聽需要予以適應。在內容方面,廣播新聞編輯很難對當前焦點問題、社會熱點問題予以緊跟,需要針對此類新聞內容需要開展深度報道,讓聽眾喜愛得到盡量滿足。在新聞稿件播放形式上,需要讓每一個聽眾都能夠參與進來,可以讓聽眾打電話參與到廣播新聞活動當中,也可以在網上進行留言參與,讓其成為參與者與播報者;在新聞稿件內容上,可以對其靈活性與多變性進行適當調整,稿件語言內容應該和聽眾生活予以貼近,在播放新聞時可以采用一種聊天交流的方法。
在收集新聞與整理新聞時,需要對當前渠道進行拓展,利用多樣化的渠道來收集新聞,當前是信息時代,在新聞獲取上,相關渠道十分豐富,廣播新聞編輯需要對信息時代的多種方法予以充分利用,讓新聞收集與整理的效率得到提升。在新聞傳播中,網絡媒體的時效性較強,在新聞編輯發現相關新聞素材后,需要對其進行迅速核實,然后播放給聽眾。在新聞收集過程中,編輯需要對新聞的真實性與有效性進行保障,對廣播新聞權威性予以自覺維護,讓聽眾利益得到保障。除此之外,新聞編輯在廣播新聞傳播渠道的拓展上也需要充分利用融媒體,如通過微博官方賬號與微信公眾號的開設,就可以讓新聞在網絡媒體上通過視頻與圖片進行播放,利用網絡,聽眾可以對廣播新聞進行收聽,進而讓傳播形式更為多樣化。節目活動的有機結合與集群模式的合理運用可以讓資源得到整合,可以讓廣播新聞品牌得到推廣,讓其社會影響力得到提升[2]。
廣播新聞編輯的工作較為繁重,每天都需要對大量突發新聞與新聞稿件進行處理,因此,新聞編輯的工作能力需要得到保障。需要了解多個不同領域的知識,讓自身選擇的新聞準確性與真實性得到保障,對聽眾起到一定幫助。為讓新聞編輯工作者的綜合素養與工作能力滿足融媒體時代廣播傳媒需要,需要對新聞編輯工作者進行鍛煉與培養,讓他們的專業技能得到培養,進而讓聽眾可以得到有效且準確的新聞服務。新聞編輯綜合素養的具體內容包含了多個方面:(1)編輯能力。在融媒體時代下,廣播新聞編輯既要學習利用新媒體進行編輯的能力,也要對以往編輯過程中的用語規范性予以重視。(2)心理素質。廣播新聞編輯人員需要對自身原則與道德底線予以堅守,同時,還需要讓自己內心得到進一步強化,如在報道社會惡劣事件與感人事件時就應該做到真實、客觀地報道。(3)采訪能力。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讓廣播新聞編輯工作形式發生改變,為讓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可以通過互聯網等多種方式進行采訪,同時還需要保證采訪具有規范性。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時代中,廣播新聞的聽眾參與度得到提升、新聞寬度與深度得到拓展、權威性得到凸顯,通過轉變新聞編輯觀念、創新廣播新聞形式、利用多種渠道收集新聞與增強新聞編輯綜合素養的方法可以讓廣播新聞編輯創新意識得到培養。
[1]吳國榮.論融媒體時代下如何培養廣播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J].西部廣播電視,2017(15):168+172.
[2]吳明.融媒體時代下如何培養廣播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J].新聞傳播,2016(2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