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海秋
人類進入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這一時代的到來亦對出版行業產生重要影響。在信息化、數字化時代到來之前,人類對知識、信息的傳播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在遠古時期,人類對知識、信息的傳播主要依靠口述以及極其簡單的記載形式。例如,在中國古代很多神話傳說都是以口述形式代代相傳,一些生活經驗及重大事件往往通過洞穴壁畫的方式予以記載。這種知識及信息傳播方式極其簡陋,以這種方式傳播的知識、信息極易丟失且難以具備相應的完整性。在紙張發明之前,人類對知識、信息的記載和傳播主要通過竹簡、羊皮等非固定載體。這些載體制作成本高且攜帶不便,因而嚴重影響了知識、信息的傳播。在紙張被發明后,人類找到了知識信息傳播的固定載體,知識、信息被記載在紙張之上,紙張具有成本低廉攜帶輕便的特點。因此,知識、信息傳播的范圍得以進一步擴大,且知識、信息保存的時間更為久遠,紙張傳播知識、信息的方式促使了出版業的發展。但是以紙張記載知識、信息的方式同樣具有致命缺陷,即紙張不易長期保存,且大量保存具有相當的不便利性。
數字信息革命對人類記載、傳播知識、信息的形式帶來了革命性變革。知識、信息以電子化、數字化的方式記載,通過發達的網絡空間予以傳播。這種傳播方式使得知識、信息的傳播范圍更加廣泛。同時,知識、信息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方式保存,保存的數量可以無限擴展。可以說,數字化、信息化的知識、信息的傳播方式克服了紙質方式的全部缺陷。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傳統紙質出版行業受到極大沖擊,數字出版行業就此興起。
在我國,數字出版行業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2005年,國家新聞出版署舉辦了第一屆數字出版博覽會,這一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我國政府正式確立扶持、鼓勵數字出版行業的發展戰略。2007年,國家新聞出版署舉辦了第二屆數字出版博覽會,這屆會議的召開進一步促進了我國數字出版行業的發展。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數字行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一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數字出版企業的技術手段更加成熟,在數字出版傳播及通訊領域,我國已經處于領先地位。
二是數字出版產品的用戶數量呈大幅增加趨勢,隨著智能設備的普及,我國數字出版物的購買、消費群體已經由過去的企業、機關、科研機構向普通個人轉化。可以說,數字出版物在我國已經逐漸普及,人們對數字出版物已經普遍接受。
三是數字出版行業逐漸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隨著數字出版社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加,與數字出版企業相關產業的企業數量亦隨之增長。與數字出版密切相關的計算機服務業、軟件業和推廣服務業與科技交流等,已經在我國整個產業結構中占居了重要的位置,有力促進了數字出版業的發展。
四是政府高度重視數字出版行業的發展,鼓勵、扶持這一行業的發展。
2010 年1 月1 日由新聞出版總署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新聞出版業將重點開發五大產業,其中就包括了數字出版產業等非紙戰略性新興出版產業。由此斷定,我國數字出版行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但是仍然面臨一些現實問題:
其一,傳統出版業企業向數字出版社企業轉化機制沒有完全建立。傳統出版企業在技術應用、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已經形成固定模式,這些模式與新興的數字出版企業具有較大差異。
其二,數字出版業缺乏統一、有效的行業標準。數字出版行業對于數字出版企業的產品沒有統一、有效的行業標準,數字出版物在生產、銷售過程中缺乏統一的規范性,進而導致數字出版市場秩序混亂。
其三,數字出版業專業人才嚴重匱乏。目前,我國數字出版企業中多數技術人員是由計算機、網絡媒體人員,缺乏數字出版專業性知識。其四,數字出版行業法律規范體系尚未建立。目前,我國既有法律體系中缺乏針對針對數字出版行業的專門性立法,數字出版行業的發展缺乏法律保障。
解決上述問題,保障我國數字出版行業的健康發展,我國政府應當著力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傳統出版行業與數字出版行業的協調、溝通機制;
二是建立兼顧傳統出版行業與數字出版行業的行業標準體系;
三是加強數字出版社行業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
四是完善數字出版行業的法律法規體系。如此一來,我國數字出版行業才能獲得持久發展動力。
[1]夏海清.數字出版業發展的再思考[J].編輯之友,2012(03).
[2]蘇曉軍.美國數字出版業發展模式及對我國數字出版業發展的啟示與對策研究[J].情報科學,2014(10).
[3]張維,鄧強庭,冷懷明.數字出版的發展現狀及我國科技期刊的應對措施[J].編輯學報,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