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海
電視節目畫面細節,即電視節目編導注重抓捕那些可吸引人們反思、感悟,或展現生活里瑣碎小事或人物不經意的神態動作,或有較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或通過后期編輯結合節目事實依靠電腦特技等手段,插入相應的背景資料,制作出可強化對事實內容的證實能力,增強節目傳播信息飽滿度的畫面[1]。畫面細節可生動豐滿的描述人物性格、事件進展、取景特征,還可刻畫出人物真實性格,揭露社會本質。因而電視編導應注重畫面細節的把握,為廣大觀眾提供優質且富有感染力的新聞報道。
第一、可提高電視節目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好的畫面細節具有“以小見大”的特征,編導通過少量的畫面細節,可為觀眾帶來獨特的視覺體驗,增強節目感染力[2]。如在汶川地震里,被救的三歲小男孩在擔架上向軍人敬禮,這雖是一個小小的動作,不過通過對這一畫面細節的把握,感動了成千萬人的人,無數辭藻華麗的語言和這一瞬間的畫面捕捉相比,都顯得蒼白無力。
第二、可增強電視新聞節目的真實性。真實性是電視新聞作品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真實性越高的作品越有吸引力,而畫面細節的把握則是反映客觀事實的有力表現。如2013年4月15日,《新安晚報》里刊發的一篇新聞稿件《一個養雞人的七天七夜》,整篇稿件記錄的是一個受H7N9禽流感影響的養雞人的故事,通過對老錢神情、話語的細節把握,將養殖者的不易展現出來,提高了新聞真實性。
畫面細節是整個電視節目的亮點,適當應用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不過濫用則會適得其反。所以,電視編導在畫面細節的使用上應適度,并意識到特寫鏡頭和畫面細節是有區別的,不可僅將重點放在特寫鏡頭上,如此可能會使節目編制形成一種思維定勢。正確做法是在新聞細節畫面捕捉前,統觀整體的新聞現場,尋找新聞細節點。同時,編導在細節抓拍時,需選好細節鏡頭,尤其是有視覺沖擊力的細節。并在拍攝時注意捕捉有代表性的畫面,通過對這些畫面的刻意展現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如新聞關鍵人物的一個舉動,一個微笑等均可為受眾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引發觀眾深思,提高新聞吸引力。如習近平主席在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陪同下,準備登上“雪龍號”科考船,參觀南極科考項目,當邁過一道艙門時,習近平轉回身伸手扶夫人彭麗媛進艙,并輕聲說道“來”,隨后二人一同進入“雪龍號”參觀。這雖是一個不經意的動作,不過編導因注重把握畫面細節,卻凸顯了習總書記不僅僅是國家主席,更是一位疼愛妻子的好丈夫,使整個報道既不脫離“雪龍號”參觀南極科考項目的這一整體事件,又展現了習總書記的溫情舉動,更有感染性,觀眾更愿意看。
電視編導應懂得發現典型,并依靠典型塑造細節,進而增強畫面細節說服力。新時期,觀眾都不愿意觀看會議類新聞報道,關鍵即在于這種新聞千篇一律,基本都是會議畫面,和陳述詞,無創新,無特色,所以編導應搜尋會議中容易被忽視的閃光點,注重其中有特色的畫面細節,提高觀眾吸引力。如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共十九大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編導非常注意捕捉典型,關注畫面細節,發現習總書記講話長達多小時,不過期間全程站立,對這位60多歲的老人來說是非常不易的。同樣是會議新聞,卻會因不同的畫面細節,而更受觀眾歡迎,更有感染力。
電視編導的畫面細節意識直接決定他們可否及時準確的通過鏡頭抓捕生動傳神的畫面細節,畫面細節的捕捉要求電視編導對事物發展規律有充分的預見性。電視編導對畫面細節的把握與運用應注重如下幾點:①畫面細節有一定的感染力,可打動觀眾,此種細節捕捉要求電視編導能準確把控事物發展規律,且有較強的觀察力和透視力;②可打動自身的畫面細節方可打動觀眾,因而電視編導在節目編輯時需融入自身的真情實感,掌握新聞背景,如此方可及時抓捕到感人心脾的畫面細節;③新聞節目中,要求所報道的內容能表達事實,傳遞信息,為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還要求編導懂得用畫面細節展現新聞事實,且有畫面組織能力與創造力。
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競爭力不斷增強,若電視編導要使自己所制作的節目脫穎而出,做好后期制作,并借助特殊處理手段來增強畫面細節生動性與感染性也是很重要的環節。如可利用慢鏡頭、鏡頭回放、特殊符號等方式使觀眾對部分一閃而過的畫面細節印象更深刻,促節目畫面更和諧。并且,后期制作的特殊處理應始終本著“真實性”原則,不可使用過多技巧與多余畫面來干擾觀眾視聽。
總之,畫面細節屬于電視節目不可缺少的鏡頭語言,還是增強節目深度的有效手段。所以,電視編導需充分意識到畫面細節把握與運用的意義,結合電視節目主體選擇合理的畫面細節表現方法,做好后期制作,打造更多精品節目。
[1]張云江.淺談畫面細節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的重要作用[J].新聞研究導刊,2017(07):197.
[2]胥廷社.“畫面細節”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的重要作用及采編策略[J].中國傳媒科技,2014(10):105-10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