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殿喜
目前,很多法治類節目為了增加收視率以獲取經濟利益,多數情況下都只注重報道案件的懸疑性以及故事性,這將會對一些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所以法治類電視節目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也要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處理好媒體利益與媒體責任之間的關系。
對于法治類電視節目而言,其媒體利益多數都指經濟利益。現階段,付費電視和版稅繳納的情況并不是十分理想,廣告收入自然就成了法治類電視節目的最主要利益來源。而在媒體責任方面,法治類電視節目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包括傳播法律知識、輿論監督責任以及扶弱救困的責任等。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法治類電視節目存在社會責任缺失的現象,其沒有處理好媒體利益和媒體責任之間的關系,導致二者存在一種相互對立、相互矛盾的關系。這種關系的產生從根本上講是媒體的雙重身份和市場競爭導致了新聞道德以及新聞社會責任等處于兩難境地。
新聞媒體具有商業和專業雙重身份。作為一種商業,基于市場經濟制度下,媒體人屬于利益追求者,而發行量、利潤以及收視率等主導了一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許多新聞機構都是將“獨家新聞”以及“頭條新聞”等作為衡量記者能力的標準。在這種情形下,對于專業素養較高、責任心較強的記者,他們需要想盡辦法去挖掘一些應該公布但是卻被隱藏的消息,進而可以讓公眾對這些消息進行了解并參與社會發展,這是一種承擔社會責任的現象。而對于一些專業素質較低、責任心不強的記者而言,他們就會為了升遷而采取各種手段去挖掘獨家新聞,進而提升電視收視率,增加法治類電視節目的媒體利益。比如有些記者為了增加案件的故事性以提升節目的收視率,他們經常會對受害人或者是他們的家屬進行采訪,讓他們回憶整個案件的經過,這無非是對受害人及其家屬造成了第二次傷害,這與新聞工作人員的社會責任以及職業道德極不相符。由此可見,對于法治類電視節目而言,要想獲取高額的媒體利益,就會喪失一定的社會責任,所以其媒體利益與媒體責任是一種對立的、相互矛盾的關系[1]。
道德評價指的是對新聞從業人員在各個階段的新聞職業道德情況進行分析及評價,對一些符合職業道德標準的新聞從業人員進行鼓勵及褒獎,對一些違反標準的新聞從業人員的行為進行批評及責罰。現階段,美國、韓國以及日本等都有新聞道德評價機構,而對于我國而言,也應該建立健全新聞倫理道德評價機制。比如建立健全“新聞申訴委員會”,使得社會公眾或者是組織如果發現媒體報道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就可以向該委員會進行投訴,委員會在接到投訴之后,應立刻展開調查,明確被投訴人員是否違反行業準則及規定,并根據實際情況做出仲裁。如果是媒體方的錯誤,應該要求其進行公開道歉。
政府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加強對新聞媒體的管制:一方面,明確自己在媒體管制中的地位。從經濟層面來看,對于傳播媒介而言,其本質屬于經濟實體,其價值取向也主要受到了市場規律的調節,而政府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扮演的是被動的角色,為了確保“言論自由”,政府多數情況下都不會對傳播媒介進行過多干涉。從社會層面來看,為了對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進行維護,政府應該擔當起主動的角色,對傳播媒介進行控制及調節。所以對于政府而言,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明確自己在新聞媒體管制中的地位,必要時可以通過市場經濟杠桿對新聞媒體進行調控;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廣電總局以及司法部門等行政手段對法治類電視節目進行監管,加強法制宣傳,正確掌控輿論導向。比如我國廣電總局曾經指明不能將血腥、色情以及病態心理等作為提高收視率的有效手段;對于綁架案、縱火案以及殺人案等在報道過程中要進行嚴格控制;不得對作案手段及犯罪心理等做出過分描寫及分析等。這些新規定的出現,對法治類電視節目進行了有效的約束,進而避免了一些道德倫理缺失的現象[2]。
總而言之,對于法治類電視節目而言,其媒體利益與媒體責任都極為重要,因此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應正確處理二者之間對立的、矛盾的關系,在承擔媒體責任的前提下,再追求媒體利益的最大化。另外對于政府而言,也要通過一些行政手段或者是經濟手段等對新聞媒體進行適當的管制,同時也應建立健全新聞道德倫理評價機制,進而讓法治類電視節目可以更好地為社會公眾服務,增強它的社會效益。
[1]白貴,王舒熒.法治類電視節目媒體利益與媒體責任關系芻議[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6):49-54.
[2]王舒熒.法治類電視節目媒體利益與媒體責任的關系研究[D].河北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