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柏宇
在2017年11月12日晚,沅江市“16歲學生刺死老師”的案件轟動全國,該案件不僅反映出現階段學校教育中的師生交流問題,更引申出一個更加實際的問題——學生為何會持刀傷害老師?是師生關系極度惡劣,還是學生本身就存在心理問題?本文認為,缺乏法律意識是導致這一悲劇發生的根本原因。
新浪網調查結果證實①,被害老師對羅某“視為己出”,尤為重視學生的學習,因此不存在師生關系惡劣問題。同時,在案發后羅某的行為正常,并將事情經過告知被害老師的女兒與周圍同學,在被警方逮捕后,能夠清晰的闡述案發經過,無任何異常,因此可以排除心理或精神上的問題。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認為,法律意識的缺乏是導致這一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
總體而言,當前大部分高中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法律知識,例如《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了解自己在未成年之前,法律規定不得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因此很多學生在面對老師的時候往往會變得“有恃無恐”,在面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導時完全當成“耳旁風”,依然我行我素。在本次案件中,羅某是未成年人,受《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在傷害老師后,他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會“輕”于成年人,但是并不代表著他會逃避法律的制裁,而更多的學生只看到了《未年人保護法》對自己的保護,卻認識不到自己觸犯法律后應該承擔的惡果,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悲劇的發生。
在本次案件中,有學生向媒體反映,羅某在一次語文課上,當老師要求他默寫文言文時,他拒絕并且與老師發生爭執,在回到座位上時,羅某就在桌子上刻字,并且嘴里還念著“殺”字。通過這一現象可以看出,羅某對“殺”仿佛已經成為一個“常態”,在遇到委屈或者不公平的對待后,在內心深處希望通過“殺”解決問題。但是我國法律對于殺人有著明確的規定,并且相關懲處措施十分嚴厲:故意殺人將面臨最少十年有期徒刑最高死刑的懲處。而羅某沒有認識到“殺人”的嚴重性,他也沒有意識到他的犯罪,即使現階段不因此付出生命的代價,但也要付出十年或以上的自由。因此在時刻將“殺”這種錯誤的思想掛在嘴邊,也在成為本次悲劇發生的重要原因。如果在其剛萌發危險思想時就向其陳明利害、辨清違法犯罪的嚴重性,那么這個悲劇發生的可能性也將大大減小。
“沅江學生殺師案”充分說明了現階段高中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緊迫性,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必須要從以下幾方面培養自己的法律意識:
法律是規范人行為的準則,為了能進一步培養自身的法律意識,就應該讓“守規矩”的思想深入到學生心中,讓學生能夠時刻在法律的界限內學習、生活。因此在實踐中,學生必須要積極宣傳學校管理條例,讓全班級學生了解校規校紀。為了能讓“守規矩”思想深入影響學生,就應該積極宣傳“守規矩”的思想,在入學之初,學生就應該充分了解學校所發放的《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資料,并通過校園廣播等,詳細了解本學校的校規校紀,并嚴格按照校規校紀規范自己的行為[1]。
同時,深入學習學校的管理規定對于學生成長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對于學生而言,高中的校規校紀都會以學校期刊、校園知識角的形式存在,為了加深對學校管理規定的認識,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充分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不僅放松了心情,還能對學校管理制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現代高中生都是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因此對新事物具有很大的興趣,在培養學生法律意識過程中,若單純的采用書本學習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在實踐中應該采用多種積極有效的方法。
1.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法律知識宣傳。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手機越來越常見,大部分學生基本能夠實現“人手一部手機”。對學生而言,就應該依靠這一優勢宣傳法律知識。例如,組建班級微信群,定期向微信群中上傳有關法律知識的視頻、圖片等,保證班級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的接收法律知識,進而對法律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2.在學校教育中,學生必須要積極引導其他同學學習法律知識內容,例如,可以在法律意識培養中強化與教師的交流,針對社會熱門的法律案件,從公正的角度對這一案件做分析,在基本了解案件的脈絡之后,再從多個角度了解法律內容[2]。因此在校期間,學生必須要轉變自身的定位,從法律知識的學習者變成宣傳者,采用多種途徑加深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例如,學生可以通過班會等,在班級內部召開法律知識學習活動,鼓勵相關同學走上講臺講述自己所知道的校園違法現象案例,加深全班級同學的理解;在有能力的情況下,班委會還可以開設模擬法庭,請法律工作者作指導。由班委會購買與《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的書籍,并在班會上發放,這樣學生就能通過書本加深對法律問題的印象。
培養學生法律意識不單單是學校的責任,家庭也應發揮相應的作用,所以學生在培養自身的法律意識過程中,可以通過家庭日常教育進一步培養自身的法律意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應該將學校下發的法律手冊、法律準則等交給家長,要求家長必須要做到以身作則,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在孩子心目中樹立一個“遵紀守法”的父母形象。同時在閑暇時間,學生也可以邀請家長一起學習;如通過收看“中央12”頻道,其中有大量的法制影片,這樣不僅能強化父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還能深入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
“沅江學生殺師案”透露出當前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問題,因此對學生而言,必須要強化自身的法律意識的現狀,采用多種方法加深對法律問題的理解。所以在未來學習中,應該明確《未成年人保護法》的適用范圍,開拓自身視野,不斷規范自身的行為,做到尊重法律、了解法律,最終成為遵紀守法的人。
注釋:
① http://baby.sina.com.cn/news/2017-11-21/doc-ifynwnty6273929.shtml
[1]張正.高中生法律學習現狀與建議[J].法制與社會,2017(28):208-209.
[2]王琳淳.高中生法制意識調查與思考——基于焦作市120名高中生的調查[J].法制與社會,2017(02):24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