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懷民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逐漸推進,輿論導向扮演了重大的意義,新聞記者是新聞傳播過程的具體參與者與執行者,其需要較高的社會責任感和完善的知識素養,新聞記者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作用,其不僅需要精通各類專業知識,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社會能力,法治新聞記者同樣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對于具體的社會責任類型,有完善自身基本能力,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加強對于民生的關注等。
對于法治新聞信息來說,關乎人民最基本的生活事件,其中真實性是其最重要生命線,新聞記者必須客觀的記錄各種事件,切實提高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另外,新聞記者是社會生活的記錄者,必須對新聞進行客觀實在的報道,杜絕出現各類虛假的信息,新聞記者必須培養踏實肯干的性格特點,深入基層,提高專業素養。了解大眾的生活現狀,對法治事件予以關注,真正做到腿腳勤快,練好基本功。
筆者是1998年加入原寧夏法制報社,起初,對區域內的地形和人際交往圈不夠熟悉,單位不分口,并常會去各個單位進行采訪和交流,各個單位有較好的素材,筆者隨即全力以赴的做好。筆者在某些采訪過程中與采訪對象建立了密切的關系,有些聯系至今還在。
新聞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如果面臨壓力,必須堅持自身底線,在符合社會最廣大利益的前提下,將自身的觀點表達出來,記者在播報過程中同樣需要對事件和結果等進行全面的思考與總結。在遇到棘手事件時,可以向類似的范例請教經驗,不能胡亂報道。
法制記者更應該樹立正確的思維導向,防止生活中不正之風的侵蝕。新聞記者必須正確認識自身的職業素養,加強對自身主體意識的強化,保持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在社會報道中,逐步實現個人責任和社會責任,并進行優秀的新聞報道和采訪,建立充滿正能量的文化環境和工作環境,真正提升自身的主體意識。
筆者在2005年隨當地法院見證執行,在執行人員去銀行查詢扣劃被執行人賬戶時,該銀行故意拖延,導致資金被轉走,給法院執法造成了障礙。筆者根據具體情況寫了報道,但是銀行找到了法院的院長,希望不要讓事情見報,在外界的強力壓力下,我果斷選擇堅守自身的職業操守,將該事件見報,銀行在輿論的壓力下協助法院將款項迅速追回,我們的報道最終取得了積極地效果。
對于新聞工作來說,最重要的目標是為社會引導正確的輿論,法治新聞更是如此,法治新聞中傳達了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關懷與服務,其中各類信息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關注焦點和熱點,正確的輿論導向有著重大意義。
正確的新聞輿論,主要包括引導人們對行為事件作出合理清晰的判斷,并對社會各界的丑惡現象加以報道,弘揚社會中的真善美,將黨和政府的執政方針政策較好的貫徹到大眾心中,維護人民的利益,維持社會的穩定。法治新聞記者必須牢記自身的社會責任,并維護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4],堅持做客觀真實的新聞報道,較好的優化社會矛盾,緩解社會的不良情緒,首先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筆者在工作之余,看到了當地法院工作者的朋友圈,法院的工作者從下午的晚飯時間一直工作到夜里兩點,在朋友圈中進行工作的討論與感慨,在一般人的眼中,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朋友圈,但是對于筆者來說,這是一個較好的法治新聞素材,筆者隨機完成相關文章并見報,引發了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回應,其中有位人民陪審員的老人,說出了對法院工作者的感激之情,其辛苦的工作感動著整個社會。通過對社會真善美事件的充分發掘與贊揚,可以在社會范圍內建立正確的輿論引導路徑,促進社會和諧,法制完善。
柔肩也能擔道義,新聞工作者有著自身獨特的職業結構,必須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在高速的城市化建設中,同樣滋生著各類不良的社會風氣[5],法治新聞記者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利用自身的工作優勢,為更多的社會弱勢群體謀實利,為社會的和諧貢獻綿薄之力[6]。筆者在進行法治報道過程中,一個農村家庭幾乎被滅門,剩下一位重傷的婦女和在外地上大學的女孩。筆者隨即利用網絡平臺,發展社會公益部門,進行慈善救助,短短幾天時間,即籌集善款共計一萬元,為重傷者和女兒未來的生活盡了綿薄之力。
新時期對法治記者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記者必須強化自身的素養,提高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重點關注人民群眾關注的內容,全面強化自身的主體意識,堅持真理,不懼外界的壓力,以事實為基礎對社會中的法治新聞進行報道。同時,必須以促進社會和諧為己任,積極宣傳各類真善美的新聞,結合自身的力量,真正提高法制工作的質量。
[1]侯春利.淺談新聞記者如何提升職業素養與社會責任[J].西部廣播電視,2016 (24):163.
[2]王阿潤.電視新聞記者職業素養提升對策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7(22):129+137.
[3]康炳祥.淺談新聞記者的責任與素養[J].科技傳播,2016,8(1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