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婧臻
在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下,新媒體應運而生。高校新聞傳播實驗室建設也逐步加快了步伐,但在實驗室建設的過程中,實驗用房以及實驗室的設備配備,還無法滿足實驗教學開展的需求,資源比較緊張;新聞與傳播專業實驗室中,攝像機與三腳架的使用頻率不宜過高,高頻率的使用戶導致設備發生損壞;人才隊伍建設的不合理也為實驗室的合理建設與科學維護埋下了隱患。基于這些主要問題,本文將分析高校新聞傳播實驗室存在不足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舉措。
在我國,有許多高校都開設了新聞與傳播專業課程,但是由于開辦時間短,實驗室的建設工作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許多問題。第一,實驗室在功能的設計和規劃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現象。由于缺乏專業開辦的經驗,導致實驗室的建設也存在諸多不足,僅僅是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購買了一批貴重的儀器,保證專業有配備的實驗室,有相關的任課教師,并安排了專員負責管理和看管。
就目前高校實驗室的使用該情況來看,在安全管理工作當中,還存在許多問題:第一,師生在使用實驗室,進行實踐教學時,缺乏相應的安全意識。大多數的老師和學生都認為,文科類的實驗室不同與理科實驗室,沒有安全隱患,因此,在使用實驗室開展實踐課程教學時,缺乏相應的安全意識。
在地方高校新聞與傳播專業實驗室的隊伍建設中,隊伍結構存在嚴重的不合理。首先,實驗室隊伍中,缺少具有對口專業的人員,而且無論從其知識結構上看,還是從年齡上看,都具存在嚴重的老化現象,其次,實驗室人才隊伍建設中,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偏低,并且在隊伍人數方面,存在著不合理的因素,這些不合理的因素,共同導致了實驗室管理水平偏低,管理工作無法有效開展,導致實踐教學課程的開展,缺乏穩定的基礎和保障,無法有效進行。
投入使用是實驗室建設的最終目的,以期通過實踐教學來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作為實驗室得以良好投入使用的關鍵,除了建設以外,就必須要做好實驗室的管理工作。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實驗室作用的發揮。首先,在管理人員方面,高校應任用具有專業的管理技術的專職人員,對實驗室進行管理。其次,實驗室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研究隊伍。
新聞傳播理念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需求在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縱觀新聞實踐活動,一線新聞工作者的實踐經驗,往往要比新聞傳播的理論研究成果要領先許多,因此相關人員需要結合當前新聞一線人員的采編實踐,對實驗室進行超前的規劃,實驗室的設計、建成通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超前的設計規劃,避免出現實驗室面臨還沒建成就已經技術落后的局面。
各大高校建設新聞傳播實驗室,其主要目的,就是為本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平臺,讓他們可以模擬真正的記者,去感受記者的工作,提高專業技能,最終實現人才的專業性和全面性發展。基于此,高校在進行實驗室的建立時,首先要以多元化為目的,通過設備功能的配備,來保證實驗室多元化的發展;其次,立足于當代媒介融合的發展趨勢,在人才的培養方面,要更加重視其能力的提升,較之專業人才,全面型人才越來越多的受到市場的追捧,市場對全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綜上所述,高校在進行新聞傳播實驗室的建設時,要堅持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著手,通過技能、物力、方法與應用,提升實驗室的硬件設施水平,通過意識建設,來提升實驗室的軟件設施水平,受到的效果令人滿意。基于我國媒體環境發展的“全媒體”化大趨勢,為實驗室建設探索出一條適應時代發展的道路,要秉持服務社會的目標,樹立開放、融合的宗旨,不斷推進新聞傳播實驗室的改革與建設工作的發展,打造具有有序性和包容性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模式,實現管理與運行的多樣化發展。
[1]郭偉.新聞傳播實驗室建設討論[J].魅力中國,2014(8):307-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