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胎衣不下的獸醫療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敦化市周邊鄉鎮某一地區母豬發生胎衣不下情況的30只母豬作為試驗對象,所有母豬均有瘦弱、氣血虛弱的現象,其中4只發生流產,8只發生難產,母豬均有不合理飼養情況發生。其中29只母豬有異物從陰門露出,1只未發生這種情況。
1.2 病例特點
整個胎衣不下。這種情況在獸醫臨床上較為常見,有帶狀胎衣從陰門垂下。這類胎衣不下不僅發生在豬身上,在牛羊馬等家畜中也可以見到。豬的無子葉區為灰白色,其表面較為光滑。
部分胎衣不下。這類胎衣不下發生較少,且發生較為隱蔽,需要獸醫有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并對母豬排出的胎衣進行仔細檢查,如果發現絨毛膜破口的斷裂痕跡不能很好的吻合,同時并伴有子宮角部分不完整,就可以初步確診為部分胎衣不下。必要時可以通過將手伸入子宮,觸摸其殘留的胎膜,從而對其進行確診。通常情況下,母豬可留下一個或多個仔豬的胎衣,因此,在進行檢查時,需要注意臍帶斷裂端數目能否與仔豬數目相吻合,如果不吻合就可以確診為部分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是母豬生產中一種常見的并發癥,如果飼養人員或獸醫沒有及時發現母豬發生胎衣不下的情況,在1~2 d后,胎衣就會在母豬子宮中發生腐敗,導致子宮內膜炎等疾病的發生,如果母豬機體對腐敗物進行了吸收,就會出現全身中毒現象,如果嚴重會發生敗血癥等嚴重病癥,對母豬的生命構成嚴重威脅。
造成母豬胎衣不下的原因有很多,但通常就是由于飼養人員沒有使用正確的飼養方式對其進行飼養,從而導致母豬身體較為瘦弱,氣血不足,從而容易發生流產或難產。如果在對母豬進行飼養時,其飼養環境清潔度不夠,就容易導致母豬子宮發炎、收縮力失常等情況,從而導致母豬產后子宮弛緩或陣縮微弱,從而引起仔豬胎盤或母豬胎盤黏連,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胎衣脫落,很容易被母豬子宮收縮過緊的角落夾住,從而影響胎衣掉落,也是引起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
3.1 西藥抗生素
在治療過程中可以在其中加入西藥抗生素,對母豬的子宮發炎癥狀進行控制,增強子宮收縮力,從而使胎衣能夠順利排出。同時,抗生素還可以殺滅母豬子宮內的一部分細菌,避免二次感染的發生。
3.2 中獸醫藥方
母豬發生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母豬氣血較為虛弱,可以加入當歸、川芎對其進行治療,可以有效補充母豬氣血;甘草與紅花聯合使用能夠活血化瘀、疏通經脈,通過多種藥材聯合使用,可以對母豬瘦弱、氣血虛弱、流產、難產等病癥起到良好的效果,在中獸醫臨床上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對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的30頭母豬分別采用中、西醫的方式進行治療。所有母豬在治療后均痊愈,沒有發現寄生蟲和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中西醫均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治療效果,臨床使用時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對中西醫治療方式進行選擇,從而對癥治療。
在對母豬進行飼養時,應當在飼料中加入更多的營養物質,以保證提高豬體的抵抗力,一方面可以降低母豬的發病概率;另一方面還可以在母豬發生胎衣不下時,對其進行治療時藥物能更好的發揮作用,促使病豬迅速康復,避免留下后遺癥。
加強飼養管理。在進行母豬飼養時,要給予母豬干凈衛生的豬圈環境。由于豬場的實際情況不同,因此,需要結合當地氣候對豬場進行衛生管理。在溫度較高、濕度較大的夏季,母豬的患病幾率就會大大增加,在飼養過程中應當隨時對豬籠進行清掃,從而保證其清潔衛生。
對豬圈進行管理是預防母豬胎衣不下的一項有效的管理手段,但是就目前來說,我國的養殖業并不發達,大多數養豬場的硬件條件都無法滿足其要求,就需要飼養人員提高養殖知識,做好相關工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豬舍的衛生和食料選擇上進行把控,對日常用具進行嚴格消毒、清洗,做好日常的防疫工作,就能夠避免母豬胎衣不下對養殖工作所造成的損失。同時,在進行飼養管理時需要將多種方式結合起來使用,從而達到最終的治療和預防的目的。
(吉林省敦化市鄉鎮獸醫工作總站沙河沿分站,劉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