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泱
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試點盤點
文/王泱
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歷時半年。
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安徽、山東、廣東、四川、云南、寧夏,10個試點省區市,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試點工作實施。
目前,試點工作已進入尾聲。2017年4月1日,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將在全國正式實施。在過去的半年中,各試點省區市的試點工作進展如何?取得了哪些可資借鑒的經驗?實施了哪些各具特色的具體措施?下面,本文將為您做出簡單梳理。
2015年12月,國務院審改辦決定將“外國人入境就業許可”和“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整合為“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以下簡稱“兩證整合”),中央層面由國家外國專家局組織實施,地方實施部門由地方人民政府結合實際參照執行。
2016年9月8日至9日,國家外國專家局在天津召開“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試點工作座談會”,對“兩證整合”試點任務及實施工作進度進行部署。決定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在10個試點省區市開展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試點工作。10月1日起,試點地區做好用人單位培訓、宣傳工作,組織在線注冊賬號。11月1日起,正式啟用《外國人工作許可通知》和《外國人工作許可證》。試點期間,現行有效期內的“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外國人入境就業許可”、《外國人就業證》、《外國專家證》繼續有效。非試點地區外國人來華申請工作許可按照國家現行規定執行。
2017年4月1日起,全國將統一實施《外國人工作許可通知》和《外國人工作許可證》,不再發放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和外國人入境就業許可。有效期內的《外國人就業證》或《外國專家證》繼續有效。
《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試點實施方案》及其配套文件是實施試點工作的重要依據,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試點工作做出了部署。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各試點省區市嚴格按照文件的要求,做好“規定動作”,為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
打造“火車頭”:各試點省區市均成立了由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局)領導或外國專家局領導擔任組長的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
“因地制宜細化方案”:各試點省區市均以《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試點實施方案》及其配套文件為依據,因地制宜地對本地區試點實施方案進行細化,按照關鍵時間點擬定試點工作推進計劃表,重點事項倒排工期,分工協作。
“統籌協調,加強溝通”:各試點省區市均在領導小組領導下,建立了多方溝通協調機制,以工作例會、協調會、培訓會、座談會、工作月報簡報等形式,加強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外交外事、公安等職能部門的溝通,外國專家局與各用人單位之間溝通,外國專家局系統內部的溝通,統籌推進各項工作,保證各環節順暢銜接,及時協調解決試點中出現的重大問題。
“加強宣傳,營造氣氛”:各試點省區市以新聞發布會或專稿形式,充分利用新聞媒體主動發布權威信息,宣傳政策、答疑解惑,回應社會關切,引導社會預期。
不同地方在外國人來華工作問題上都有著自己的特殊情況。因此,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各試點省區市因地制宜地創新了許多“自選動作”,體現了他們自己的特點。
北京:用信息化提升外專管理服務水平。截至2017年1月上旬,共有121人通過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的申請,28人辦理了《境外申辦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通知》,93人辦理了《境內申辦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
為更好地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北京市外國專家局與市公安、市外辦、市商委等部門共同簽訂了信息共享協議,商定通過北京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網絡進行數據交換,并確定在實現數據交換前,通過加密郵件的形式發送相關信息,確保試點期間工作的安全、有序運轉。
在加強信息化建設基礎上,北京市外國專家局還計劃在外籍人才相對集中的朝陽、海淀和順義3個區增設外籍人才工作類證件受理點,將現場材料受理、證件辦理(延期、變更、注銷、補辦)的審查工作下沉,進一步提升外籍人才引進管理服務水平。
上海:“機構整合+兩級聯動”,踐行“互聯網+政務服務”。上海市將原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市人才服務中心分別負責的外國人就業與外國專家經辦職責進行整合,由市人才服務中心統一辦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和臺港澳人員來滬就業事宜,并增掛“上海市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中心”牌子;各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內設機構增掛“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科”相應牌子,各區設立統一經辦窗口,配備專人負責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預審、受理和審核工作。目前,上海市區兩級已實現緊密聯動,形成了包括16個區縣、3個功能區(張江、自貿區、虹橋商務區)和市人才服務中心1個市級受理窗口的“1+3+16”的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窗口服務體系。
在構建完備管理服務體系基礎上,上海市積極實踐“互聯網+政務服務”,從多個環節對“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服務系統”的數據導入和功能對接進行了兩輪系統測試,梳理匯總測試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共126條;完成了用人單位賬戶注冊、用人單位申請許可和工作人員后臺操作3個版本的系統操作使用說明書和境外、境內申請2種對外服務辦事告知單;分別建立預審、受理、審核人員微信群,按轄區建立用人單位人事微信群,適時答疑解惑,并采用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外國專家局網站開辟“兩證整合”專欄,通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手機APP不定期推送“兩證整合”相關信息的方式服務試點工作。

2017年2月16日至17日,國家外國專家局在廣州市召開“兩證整合”工作研討會
天津:創新服務管理模式務求“細致與嚴格”。“細致具體、貼心服務”是天津市創新試點工作服務管理的一大特點。天津市外國專家局面向公眾設立4條政策咨詢專線,安排專人接聽,提供中英文雙語服務,即時解答用人單位和外國人的有關咨詢;設立集中答疑日,確定每周二、五下午在市外國專家局接待室開展現場答疑,用人單位和外國人可以現場咨詢了解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政策;設立申報指導室,在受理機構開辟專區,對用人單位的經辦人員及外國人進行一對一指導,特別對不具備網申條件的單位,幫助其掌握操作系統,現場完成網上填報;實施容缺受理制度。

2016年11月10日,銀川卡瓦心臟中心塞爾維亞籍伍科曼諾維奇博士拿到了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張A類《外國人工作許可證》(攝影:高輝)
在此同時,天津市外國專家局也以“嚴格管理”為原則,制定實施了多項有效措施,以保證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實施比例抽檢制度,以網上預審和窗口受理兩個審批節點作為風險防控點,每月初對上月發生的許可經辦事項,按10%的比例進行隨機抽取,形成抽檢日志,重點審查資格條件、分類情況、申報要件等內容,對異常審批將及時糾正,并對審批當事人進行違規追溯、限時整改等處置;建立外國人及聘用單位誠信檔案,及時歸集獎勵和失信信息,并對誠信信息給予賦值,根據誠信分數認定誠信等級為A、B或C,認定為A級單位將鼓勵其自主管理,開展工作創新,享受“綠色通道”,幫助引進外國人才,優先參加國家及天津市重大涉外活動。
安徽:用“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方式服務外國專業人才。在服務外國專業人才方面,安徽省因地制宜地采用了“老人”“新人”分情況區別對待的方法。他們對“老人”適用老辦法:一是2016年11月1日前已辦理過《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證》或《外國人入境就業許可證》,持工作簽證入境的B類或系統評分不足60分的外國人,參照國家外國專家局《外國人來華工作分類標準(試行)》外國專業人才(B類)第一至第四條款進行“對號入座”,為其辦理《外國人工作許可證》;二是對在工作合同期及居留許可有效期內,所持《外國人就業證》或《外國專家證》需延期的,原持有的《外國人就業證》或《外國專家證》注銷后在新系統為其辦理《外國人工作許可證》;三是所持《外國人就業證》或《外國專家證》需轉聘的外國人,原《外國人就業證》或《外國專家證》注銷后,用人單位在新系統為其辦理《外國人工作許可證》。
“新人”采用新辦法:外國人在境外初次申請許可通知,按照《外國人來華工作分類標準(試行)》嚴格審查條件;外國人(非高端人才)在境內持其他簽證,須按境外申請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程序辦理;持其他簽證或有效居留證件已入境的高端人才(A類)直接辦理工作許可證;在華工作外國人的家屬持有效簽證或在有效期內的居留許可直接辦理境內工作許可證,但須提交經我駐外使領館或申請人所在國駐華使領館或所在國公證機構或我國學歷認證機構認證的最高學位(學歷)證書、無犯罪記錄證明、工作資歷證明。
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涉及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部門的職能定位和調整,涉及外國人才管理理念的創新與變革,涉及引智事業改革發展的方向和未來,責任重大、意義深遠。本文在4月1日這個關鍵時間點即將到來之際,對各試點省區市的試點工作進行簡單梳理,希望能夠為非試點省區市在因地制宜地細化實施方案、實施具體措施時提供一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