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峰
又一次,送兒子出門遠行。
每次送別,都有不舍,都有牽掛,都有無奈,都鼻子酸酸的。為了不影響兒子的情緒,便強做若無其事、興高彩烈的樣子。但情緒這個東西是無法完全遮掩的,是會傳染的;何況父子情深,心有靈犀,我分明看到悵然憂郁的光在他的眼睛里游移了一下,一閃而過。大約他的想法和我一樣,不想我心情不好。于是,我們都又高高興興地告別。在車站的廣場,我們放下行李擁抱一下,都說“再見”;我站在廣場上沒動,兒子到了進站口處,又把右手的行李交到左手上,揮揮手說:“回去吧!”我依然沒走,看著他走進乘車的人流中,直到分辨不出他的背影。
我忽然就想到了當年父親送我出外求學的情景。
三十多年前,我是我們家族在國家恢復高考制度后通過高考走出農門的第一人,從我記事起,父親就起早摸黑忙忙碌碌,我們兄弟姊妹多,依靠在貧瘠的土地上勞作要養活祖孫三代、十口之家,實屬不易!所以,到了冬天農閑季節,又到山里給人開墾山坡地,以求來年換回幾升玉米貼補家用,在開墾坡地的同時,再捎帶拾兩車柴火??梢姼赣H的勞累之重,正因為如此,父親的脊梁被早早壓彎了!
我覺得父親的偉大之處正在這里。生活的重擔壓彎了身體的脊梁,但他精神的脊梁卻依然頂天立地。如此繁重的生活重擔,他和母親兩個人咬牙堅持住,卻堅決不讓我們兄弟姊妹中斷學業。
我是我們家第一個跨出那片貧瘠的土地的,所以,父親很高興。但這時父親的身體狀況很差,肺氣腫病日益嚴重,每次離家遠行,母親在家給我收拾行李,父親怕我出門走得快,就早早先出門在村外等著,以便能把兒子往遠處送送,再多看兒子一眼。我很體諒父親這種心情,但無法忍住離別的傷感;總是到村口在父親面前站一會兒,說一聲“你回去吧”,然后扭頭揚長而去。因為我不能回頭,因為我淚流滿面,泉涌的淚水砸在村外小路上的塵土里,“噗噗”有聲,我更知道父親的目光正被我的背影拽得老長老長,一直到我翻過山崗,似乎還能感覺到他眼睛的光芒!
以至于多年之后,我老是想起父親送我遠行的情景,有感于父親的送別,還寫過一首詩叫《送別》:
拉著您粗礪峻瘦的手
我呵呵笑著
裝作沒事兒一樣
其實很勉強
一扭頭再不回望
任熱淚涌滿眼眶
村外 我
遠行的背影
把您的目光
拽向遙遠的山崗
那佝僂的身影
和遮在額頭張望的手
已經刻在我的心中
成為永恒的雕像
因為不能忘記父親當年為我送行的情景,今天,我送兒子遠行,就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每次分別,都有無限的思緒,都有莫名的感動。去年,兒子去武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讀研究生,分別后,想到家國責任,前程期望,感慨良多,我寫了一首詩《送子去武昌》:
千流萬溪出峰崗
匯通白河奔長江
子在長江觀涌波
可知那波自故鄉
有子皆望成龍鳳
前程路上有離傷
長江逐浪氣勢宏
源自家山清溪旺
兩代人的送行,只是時代不同而已,那種離別的牽掛和殷切的期望永遠都是一樣的。而且,兒行千里,不是只有母擔憂,父親也一樣會“寒露秋風再相囑,但將冷暖記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