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敏
作文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是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優(yōu)勢。但目前小學生作文內容和兒童生活脫節(jié),重課內輕課外,致使學生被動作文,心態(tài)消極,生編硬造。課堂上千篇一律的指導審題立意,選材謀篇,過分強調共性,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有意無意地造成了學生心理上的障礙,因而學生普通缺乏主體精神和創(chuàng)造意識。
一、起步作文的有效調控
長期以來,小學作文教學的效果不佳,許多教師對如何上好作文課深感困惑,很多學生也不時發(fā)出“作文,作文,聽見頭疼”的感嘆。造成此狀況的原因之一是教師對作文教學的具本要求不明確,教學中不能按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證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造成的。
(一)目標定位
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打好作文教學的基礎,才能使學生的習作自然走上正軌。作文的材料必須是兒童自身行為與思維的效果真實的反映。由于生活環(huán)境中生理素質、個性的差異,兒童對于生活的感受與認識水平也有強調、高低之分。因此,命題不能統(tǒng)一得過死。所以,我們應當盡量鼓勵兒童寫放膽文,鼓勵學生自由命題,寫他們之愛寫,做到有話可談,有言可寫,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提高寫作積極性。
(二)內容發(fā)散
通過有意識的行為導向,如組織看圖、剪貼、描圖、游戲、參觀、游覽、看表演、聽故事,各種競賽等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形象、豐富表象、展開想象。然后把自己最感興趣,感受最深的選擇記錄下來,寫成短文,由于他們興趣較濃,寫起短文也就不感到費力了。
1.依據(jù)教材,不拘形式
新改編教材中的作文訓練,要求命題要靈活自由,形式要新穎多樣,能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欲望。教師可開辟新的作文訓練形式來豐富學生的作文生活,如“童話作文”(自編童話)、“詩歌作文”(改寫)、“應用作文”(紀實活動課)、“美術作文”(繪畫比賽)等。
2.聯(lián)系生活,挖掘素材
教師可經常安排學生在生活中觀察事物,從生活中獲取作文素材,如在家中學做家務,包餃子、燒飯、洗衣服等。但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去做,然后再把做的過程如實地、具體地寫下來。
二、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
“作文源于生活”,學生的生活像萬花筒一樣多姿多彩,“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生”。因此,我們讓學生走出學校封閉的空間,有意識地組織學生觀察大自然的風雪雷電、日出日落;讓學生走向社會,了解市場、環(huán)保及城鎮(zhèn)變化,采訪人物等等。學生有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為、所想、所感,就能為寫出屬于他們自己的閃耀個性色彩的作文奠定了基礎。
(一)先玩再寫。可結合學生的好勝心強的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引導他們追求超越的自己和他人的進取精神,促進愛集體、為集體爭光的品質在他們的心靈中萌發(fā)。在學生選擇好了作文材料后,再對學生進行指導。指導中著眼于幫助學生打開作文思路,注意啟發(fā)性。
(二)先做再寫。如寫家務活動,可先讓學生在周末適當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一則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技能;二則可以為父母分擔家務,了解父母勞動的艱辛。在作文里,為了把內容寫充實、具體,就要善于捕捉人物的動作,學會描寫動作,就要學會用“事實說話”。
(三)先觀察再寫。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是作文選材的重要源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草木生蟲魚、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等,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認識自然世界的能力,從而開闊眼界,提高能力,還可以通過觀察、描寫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熏陶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社會、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從而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思想感情和樹立改造自然、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通過觀察,學生對事物有了比較清晰的印象,寫起來自然就行文流暢,有話可寫了。
三、優(yōu)化作文教學過程
作文的過程,經歷了信息輸入到信息加工制作到信息輸出這樣一個完整的運動過程。因此,教師要研究作文教學的整個過程,研究作文過程的每一環(huán)節(jié),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精心施教,要重視對作文過程的指導??梢圆扇∫韵聝煞N教學方法:
(一)鼓勵學生多寫放膽文
這種教學方法的一般程序是:做做——說說——寫寫。
1.做做?!白鲎觥痹谶@里是實踐、經歷、體驗的意思,包括游戲、實驗、小制作、觀察實物及標本、參觀、訪問、朗誦比賽、開故事會、聽廣播、看圖、看影視片等多種實踐活動。
2.說說。“說說”就是在“做做”的基礎上,教師不給固定的提綱,不作滔滔不絕的指導,讓所有學生都能說說自己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3.寫寫。“寫寫”就是讓學生將口述的內容整理成文。教師盡量放手,盡可能減少對學生的束縛,給學生一個充分自主的空間,讓他們“獨立自主”地確定寫作思路,選擇寫作方法。
(二)先寫后導,導評結合
“先寫后導,導評結合”,則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調動學生作文的主動性,并順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讓學生在不受約束的情況下自由地寫,自主地嘗試;而教師的“導”則建立在學生“寫”的基礎上,既“導向”明確,有的放矢,又能保留學生的鮮明個性。
(三)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1.想象與創(chuàng)新
在作文教學中,利用簡單的圖形及圖組合,使學生從形及物、從物及事,從事及理,逐層展開學生想象的翅膀,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思想掙脫束縛,展開想象的翅膀。
2.信息與創(chuàng)新
在上課的時候,先請學生進行信息交流,在學生的心中形成一個信息庫。當他們準備寫作的時候,從自己的情感,喜好出發(fā),從豐富的資源中提取、組合、加工,而后進行再創(chuàng)造,寫出自己的文章來。這時我們看到的作文,內容豐富、感情真摯,既有一定的知識,又充滿了童真、童趣。
3.實踐與創(chuàng)新
在作文課上,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給學生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機會。實踐給孩子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機會,而這些機會正是學生創(chuàng)新的舞臺。
總之,作文教學要深入改革,從形式上不斷創(chuàng)新,講求實效,使學生始終保持新鮮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優(yōu)化作文教學過程。在作文教學中教會學生做人,教會學生審美,教會學生生活,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