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華+孫林軍
摘 要: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發展方向的實現,為水稻機械化插秧栽培技術的使用提供有利依據。實現化水稻機械化插秧栽培技術不僅能減少人力、物力等要素,還能實現高產性種植。基于此,分析水稻機械化插秧栽培技術要點,并闡述除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水稻;機械化;插秧栽培技術;除草技術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0.020
在我國種植產業中,傳統的人工栽培具有勞動強大、成本高、效率低等特點,實現水稻機械化栽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水稻栽培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1 水稻機械化插秧栽培
1.1 發展現狀
我國已研制多個型號的洗根苗插秧機,因為未實現育秧與工藝結合,導致無法有效使用,水稻機械插秧無法得到廣泛推廣[1]。在20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引進外國的盤育機械水稻種植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稻的種植機械化水平。在80年代,隨著我國家庭聯產承包制的產生,種植田塊小、形式較為分散,導致水稻機械插秧在推廣期間,受到較大限制[2]。近幾年,我國插秧機的數量增長速度較為緩慢,在我國黑龍江、吉林等地不斷實現農業機械化發展,促進了農業與工業的更快進步。且隨著水稻插秧機數量的不斷增加,插秧田的面積也在不斷擴大,給我國農業發展提供較為有利的條件[3]。
1.2 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水稻機械化插秧能夠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其一,能促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的水稻生產勞動力老齡化現象不斷增加。在這種傳統農業轉化為現代農業發展趨勢下,利用水稻機械插秧不僅達到了省時、省力等目的,還促進了生產的高效性,從而為我國農業實現現代化發展方向。其二,促進水稻的高產與穩產,機械化插秧水稻改變了傳統的插秧方式,獲得了更高的生產產量。其三,具有節約成本、節省工作量的特點,手扶插秧機械、高速插秧機械與人工插秧機械相比,都能獲得較高的工作效率。一般情況下,水稻大田機械插秧育苗工作都是采用直播、麥套稻等方式,不僅能提高苗期的施肥效率,還能降低肥料的使用量。在水稻機械化插秧過程中,一定要采用寬性栽培方式,這樣不僅能使田間有更好的透光性,還能緩解條紋葉枯病的危害,降低農藥的使用量,從而促進生態環境的積極改善,保證水稻的生產質量。其四,達到節省秧苗的作用,利用水稻機械執行秧苗工作,一般采用的是毯狀育秧,在秧田與大田比例為(1∶80)~(1 ∶100)情況下,為了提高秧田的利用效率,一般采用的是肥床旱育秧工作,比水育秧高5倍以上。但該方式與人工栽培秧田相比,為其10%。從上述分析可看到,利用水稻機械化插秧,不僅能達到節約耕地的作用,還能為人們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4]。
1.3 存在的問題
在推廣水稻機械化插秧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雖然我國已受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宣傳,水稻機械插秧技術得以不斷提高,但隨著水稻插秧面積的不斷擴大,使用機械化插秧栽培技術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因此,我國的機械化插秧技術還需要完善。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首先,水稻插秧育苗密度大、移栽秧苗小等特點,制約了我國水稻機械插秧技術的使用,該特點主要發生在我國南方雜交稻和雙季水稻栽培區域內。基于這種現象,一定要在使用雜交機械插秧技術的同時,解決育秧密度大問題。對于雙季稻來說,因為其生長季節比較緊張,水稻機械插秧時的秧齡彈性小,給晚稻品種的選擇和應用造成較大限制。其次,因為我國大規模機械插秧都集中在農場、生產隊等地區,對于農戶自愿留在插秧田的比較少,這種小而分散性的田地無法統一插秧。同時,受水稻插秧季節短的影響,不僅插秧機械的使用效率低,還延長了成本的收回時間,從而影響機械插秧的有效推廣。因此,在水稻機械插秧過程中,保證機械插秧秧苗的一致性和均勻性,促進秧苗培育的適宜性,實現技術的先進性,都能促進機械插秧工作的實現[5]。
2 水稻機械化插秧中的除草技術
2.1 雜草的產生與危害
在水稻機械插秧后期,利用淺水灌溉的方式能夠獲得良好的生態條件,促進水生、濕生雜草的生長。機械化插秧工作與傳統的手工插秧存在較大不同,在水稻機械化插秧中,由于雜草的種類、產生的時間、產生數量多于人工插秧田地,雜草危害比較嚴重。經過田間情況的分析,使用機械化插秧5 d后,出現明顯的萌發草種,在栽培10 d后,出現第一次雜草高峰期。在栽培25 d后,出現第二次雜草高峰期。近幾年,水稻田地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為雜草種群,不僅影響了水稻的高產、穩產,還制約了水稻的正常成長。
2.2 化學防除
對水稻機械化插秧田雜草進行防除工作,可以利用化學防治方法。首先,處理土壤,該工作主要在水稻機械化的插秧前的1~3 d或在插秧后的4~7 d進行,并完成土壤封閉工作。期間,使用的除草劑為乙草胺、丁草胺等,這樣不僅能防治雜草,還能降低雜草的基數。其次,苗后莖葉處理工作,在中期與后期,要根據水稻機械插秧田的不同特征和危害雜草的種類,選擇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等滅草劑對葉面、莖葉進行噴霧。對于闊葉雜草、莎草等田地,可以使用滅草松混合試劑;對于禾本科雜草、闊葉雜草等田塊,可以利用五氟磺草胺等對其防除[6]。
2.3 化學防除問題
目前,在水稻機械化插秧田種植過程中,使用的雜草化學防除技術都采用了傳統水稻移栽方式,以促進草害防除技術的使用。但利用除草劑、復配劑等不僅藥效期限短,也無法控制水稻機械插秧田中的雜草危害。導致該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插秧機械一般采用的是小苗、寬行移栽的方式,其封行時間較長,同時農戶在水稻插秧時間上存在一定的被動性,這樣不僅能延長雜草的生長時間,還增加了更多成本,加大了對環境產生的壓力。第二,在使用機械化插秧過程中,水稻都處于離乳期,受起秧、運輸、機械的插秧等要素的影響。
3 結語
國家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強,發揮了一定的帶動作用,特別是種植業中技術指導工作、服務組織得以不斷創新和發展,不僅形成了新形式發展,還提高了水稻的生產產量。因此,隨著水稻插秧面積的不斷增多,解決草害工作成為重點關注的話題,不僅要保證水稻插秧田的生態性發展,還要促進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的有效推廣,為其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程淑嫻.雜交水稻機插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15,32(9):64,63.
[2]李建偉,儲西平,婁遠來,等.異丙·丁·芐WP對水稻小苗機插田雜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J].雜草科學,2011,29(1):61-62.
[3]李克虎,余弟峰,戚士章,等.壽縣水稻機插秧大田栽培技術規程[J].現代農業科技,2015(14):24-24,36.
[4]趙力勤.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試驗分析[J].農機科技推廣,2016(11):50-51,54.
[5]王在滿,羅錫文,陳雄飛等.水稻機械化穴播技術對稻米品質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15(16):16-21.
[6]張岳芳,陳留根,張傳勝,等.水稻機械化播栽對稻田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15,31(14):232-241.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