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國慶++++納塔



十幾年前,圖片庫剛剛興起時,這個行業對攝影師來說是一片充滿利潤的藍海。圖片庫在依附傳統媒體的攝影師面前,其覆蓋面廣泛的客戶群體、嚴謹而靈活的版權授權方式以及讓攝影師能接受的分成比例,迅速吸引了很多人加入——“拍照片的”變成了大權在握的那個人。
當時,參與并投入到圖片庫工作的攝影師,的確從中受益匪淺。但對于今天大多數攝影師來說,圖片庫的銷售現實與過去大不相同。第一批加入到這個行業中的攝影師大多只是兼職攝影師,他們利用自己的工作機會或者業余時間,拍攝一些市場需要的照片。這種不算太多的時間投入,可以給他們帶來額外的收入。但三五年后,數量龐大的攝影師涌入這個行業,圖片每天海量增長,再用一種業余心態來傳圖,市場的反饋就不會像以前那么好。
當下在圖片庫行業中浸淫多年的攝影師中,也有人憑借自己的思考殺出重圍。在尋找那些至今依然可以通過圖片庫獲得較高穩定收益的攝影師時,我們找到了牛國慶,他拍攝的領域在這個時代也非常有代表性——娛樂。
勤和快
和牛國慶采訪前后邀約了三次,兩次遭到了他臨時接到任務的“阻擊”,這一方面說明,牛國慶現在的事業頗有起色,另一方面也說明他是個勤快人。
而“勤”加“快”,基本是拍攝文娛題材攝影師中佼佼者所必備的素質。憑借這兩點,讓牛國慶“比同齡工作的都要掙得多”,“一個月至少能收入過萬”。
本來學計算機專業的牛國慶畢業后在媒體待過一段時間,雖然他覺得并不算正式的工作經歷,但在那個時候,他的確觸碰到娛樂攝影的圈子:跟著其他記者一起去拍現場活動,如果有哪位記者的活兒忙不過來,招呼一聲他也能頂上。想抓住機會就需要“勤”,每周娛樂活動天天有,紅毯和明星出現在哪兒,攝影師的身影就需要跟到哪兒。
但每次紅毯周圍,黑壓壓站好幾排攝影師呢,為什么牛國慶的照片銷量這么好呢?這是最讓人想弄明白的問題。牛國慶自己將可能的原因歸結為,他對照片是有設計的。
這種設計并不是源自嚴密的邏輯,而是他的腦海里有一個客戶意識——客戶更需要背景干凈,有氛圍的照片。在這種意識的統領下,他在現場并不怕沒有最好的機位,而是會注意尋找干凈的背景,明星和粉絲互動的情緒、能體現明星自身定位的瞬間。
“只是普普通通把它當成一個娛樂事件,就沒什么意義了。而很多媒體,尤其是國外媒體會喜歡用特別有意思的肖像,不是很正式的,而是在現場抓拍的,所以我拍這種比較多?!?/p>
這些客戶意識,的確讓牛國慶的照片能在圖片庫中被一些國外媒體青睞。其次,“快”也是他在娛樂現場拍攝時的一大特點。明星走紅毯,可能需要10多分鐘,而據他自己描述“明星的表情從頭到尾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他只要拍到“夠用”的照片,就立刻停止在同一畫面上浪費時間,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將照片上傳到圖片庫?!耙话銇碚f,紅毯還沒走完,我的照片已經傳到后臺了?!?/p>
就這樣“一個人干三個人的活兒”,
牛國慶憑著勤和快,拍攝了大量娛樂現場照片,并在銷售中頗有優勢。
積累資源
憑著“勤”和“快”,到底能跑多遠,圖片庫的這口飯一直能吃飽嗎?牛國慶覺得自己的性格不適合一生都這樣干下去。他平時喜歡騎自行車,希望每個月能好好工作20天,然后放自己10天假。
為圖片庫工作應該是牛國慶攝影生涯的第一次積累。在與娛樂界的密切接觸中,他為自己積累了不少明星資源。與明星合作,作品得到更廣泛的傳播與認可,可能是娛樂攝影師的一個新臺階。
當下明星與“流量”緊緊掛鉤,以前人們喜歡稱呼出名的女明星為當家花旦,而現在最時髦的詞是“流量小花”。每個明星及他所屬的經紀公司都掌握著大量的媒體資源,如果能和炙手可熱的明星建立合作關系,對娛樂攝影師來說,也是“建功立業”的機會。
牛國慶接觸娛樂攝影早,在上學期間他就拍攝過不少平面模特。幸運的是,當時不少剛踏入娛樂圈的模特,如今已是當家花旦。有的明星則在出道早期就與他有過合作,比如,當年他就拍攝過現在很紅的女明星古力娜扎,由于當年古力娜扎經紀公司對他的照片非常滿意,到現在不少照片依然是交給他來拍。
而隨著這些明星照片在微博,以及通過圖片庫傳播得越來越廣,不少明星工作室會通過朋友找上他。隨著找上門的明星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牌,這一部分的收入也非??捎^。
就這樣,從最早因為拍到了一個日本歌手的演唱會現場而無意識地被圖片庫送來簽約合同的牛國慶,已經在娛樂攝影領域逐漸打開了局面。
在壓力下轉型
“我思考過,如果40歲時還和20歲的小伙子一起在紅毯邊兒搶機位,自己可能對自己都交代不了。”牛國慶1984年出生,現在他決定再往前走一步——建立自己的工作室。
越往行業的上層走,人對自己的要求就會越多。一開始牛國慶可能只是跟著其他記者一起跑跑活動;到簽約圖片庫后,要考慮銷量,無形之中增添了壓力;而眼下,牛國慶說他必須做好每一個工作,關注每一項細節,“因為開工作室很費錢”。
“以前拍片子是興趣更多,而我現在要面對一睜眼就欠了錢那種焦慮?!迸鴳c決定離開原來圖片庫的“舒適區”,再將自己的職業生涯推進一點點。于是,他幾乎只用了一天的時間,決定在高碑店租下了一間工作室,置辦好相機燈具——這些投入都非常龐大。
以前他基本上是用70%的精力來完成圖片庫的拍攝工作,而目前漸漸有所轉移。這么多年來,他在圖片庫里積累了足夠多的作品,就算減少精力分配也依然能帶來還不錯的收入?,F在,他有選擇地拍攝活動,“一些比較重要的事件,或者我個人感興趣的,比如說哪個藝人得了國際大獎等一些重要的事件還會去,因為這些照片可能以后在娛樂歷史里還是挺重要的?!?/p>
與此同時,就圖片庫的工作來說,牛國慶也開始拓展自己的業務范圍,比如會關注在北京舉辦的國際性時裝周活動,包括一些明星的穿搭,這些照片也常常會成為銷售熱點。
牛國慶以圖片庫為平臺,逐漸開啟了新的事業路徑。因為不拍“可有可無的照片”而在去年獲得了不錯的圖片庫銷售業績;因為希望能利用自身優勢扎穩腳跟,他從一位攝影師正在努力轉型成為老板。很顯然,牛國慶對一切是有思考的,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他的確在某種意義上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