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新文
“互聯網+”自提出以來,就被各行各業引用著、探討著。平川區教育局緊隨“互聯網+”的步伐,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2015年4月邀請重慶聚奎中學的卞笛、山東昌樂一中的王維強、孫欣榮等專家、老師做了微課制作、翻轉課堂的報告和教學展示活動。5月,教育局確定并申報了題為《平川區“互聯網+”時代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策略研究》的課題,并被確定為省級重點課題。
一、圍繞課題開展了如下工作
1.選派教師去北京學習“互聯網+”知識,探索工作方向。2015年5月22日,區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老師代表去北京會議中心參加了《互聯網+教育高峰論壇》,聆聽了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華中師范大學校長楊宗凱等教育專家對“互聯網+”的解讀以及對“互聯網+”時代教育的思考,為我區開展“互聯網+”時代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礎。
2.制訂并向各鄉鎮教管中心、區屬學校下發了《平川區“互聯網+”時代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策略研究實施方案》。方案明確要求全區各學校根據本校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方案,成立研究小組,動員全體教師開展“互聯網+”、微課、“翻轉課堂”的理論學習。教育局教研室收集并檢查各校的實施方案,對大水頭、平川二中等12所學校的方案進行了表彰,對內容空洞、操作性不強的學校提出了修改完善建議。
3.以微課制作為切入點,做好教師培訓工作。在“互聯網+教育”的研究中,教育局從微課制作入手展開工作。經過教研室教研員、各校優秀教師代表的多次會議討論,2015年7月11日,在平川區向陽小學召開了“平川區教育局微課制作技術培訓會”。會上,吳老師講了錄屏軟件、格式化工廠、碩鼠、會聲會影等軟件的操作方法,展示了他的微課作品。
4.抓好校本培訓,全面落實教師微課制作的學習工作。2015年的暑假校本培訓,各校都以微課制作為內容。教育局教研室的相關人員還深入各校檢查培訓活動的開展情況,收集各校校本培訓的計劃、內容。在王家山小學,觀看了教師們的微課作品,為全區微課制作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5.深入各校開展教研工作,解決微課制作中存在的問題。2015年9月下旬到11月上旬,教育局教研室的同志多次下學校展開教研工作。2015年9月22日至28日,教研員深入16所學校、教管中心,召開主管教學副校長、教研室主任、教師代表為主的座談會,了解微課制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2015年10月13日,在王家山小學召開了《平川區“互聯網+”時代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進會》。推進會上,王家山小學、平川二中、白銀九中、水泉教管中心等11名教師展示了他們的微課作品,王家山小學和長征小學的校長、教研室主任分享了微課制作方面的經驗。
6.組織微課大賽、“翻轉課堂”教學研討會,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在全區全面推廣微課制作的同時,教育局舉辦了“平川區教師微課大賽”,制訂了《平川區教師微課大賽實施方案》和《平川區微課評價標準》。2016年11月25日,在長征小學召開了“翻轉課堂”教學研討會,由長征、興平、育才三所學校的教師上研討課,全區小學教師代表聽課并進行了研討活動。
二、區教育局在推廣微課制作、翻轉課堂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1.部分學校校長、教師沒有認識到“互聯網+”時代的緊迫感,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觀念落后,影響工作的開展。
2.現代化的教學資源欠缺,設備陳舊,影響微課工作的開展。微課、翻轉課堂都是基于互聯網時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如果沒有了電腦、網絡,那么它就無法進行。現在,城區大部分學校有多媒體教室,教室配有電子白板,教師辦公電腦也相對較多。但農村學校的電腦、電子白板就少,甚至沒有。還有,城區部分學校的電腦配置太低,無法適應新的教學工作的開展。
3.微課制作的技術仍需要進一步提高,對微課、翻轉課堂的理論學習與研究需要加大。目前,大部分老師都能通過錄屏軟件、手機、攝像機等錄制微課或微視頻,但是質量不高。教師對微課制作的目的、重點不清楚,把微課當課件來用,有的老師給微課和翻轉課堂畫上了等號……微課到底怎么用到教學中,翻轉課堂的模式到底是怎樣的,這些問題需要繼續討論,需要向做得成熟的學校參觀學習。
4.教學資源建設迫在眉睫。微課制作出來以后該放在什么地方?該怎樣推送到學生身邊?這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來解決。目前,教育局動員教師通過百度云盤、網易(QQ)郵箱、QQ群文件、微信等渠道向學生推送微課作品,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另外,正視中國電信協商平川區數字資源平臺的建設工作,保證微課能用到教學中去,為隨后的“翻轉課堂”實驗打下基礎。
5.確定實驗學校、實驗班級,建設智慧教室,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實驗工作需要盡快開始。制作微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是實現以學生自學為主,借助微課解決困難,教師課堂輔導、內化知識,把學生時間解放出來的教學翻轉。具體實施起來,它既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理論,也需要選定學校和班級進行嘗試,更需要一整套配備設施建設,花大力氣研究與探索。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