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恩德
面塑文化是我國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但是筆者發現在時代發展過程中,這種文化的傳承越來越艱難。筆者經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發現,將面塑文化與美術教學相結合能夠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今年備課時我從教材中發現《民間面塑》這一課里的面塑文化和我的家鄉——莊河的豆面燈一樣,于是,我便有了要把屬相燈帶入課堂的想法。
民間面塑以造型藝術的身份出現是近幾年的事,過去它只是一種被裝飾過的食品,故從歷史上講既無作品記載也無珍品傳世。面塑在民間叫面花,是作為儀禮、歲時等民俗節日中饋贈、祭祀、喜慶、裝飾的信物或標志,是一種由風俗習慣逐漸積淀而成的極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
民間面塑源于先秦時期,直至漢代經過一步步發展而形成的一種特有的節日風俗,是人類認識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積淀物。
面塑文化對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如小孩滿月是人來到世界上的第一個比較隆重的儀式,在這一天外婆要給小孩“抱踽踽”。婚禮迎娶之俗歷來是極為隆重的人生大典,俗語道“結婚勝如小登科”,古代人們迎聚之日早上新郎新娘各自吃一對“歡魚吉兔”,洞房門頂上放一對用紅線連在一起的面兔以象征玉兔金緣;而現代人們用饅頭象征日子蒸蒸日上。還有房子上梁、老人過大壽等等。
發展到近代,面塑文化有了新的分流,出現了“面人”“面花”“面盞”。“面人”題材多為嫦娥、孫悟空、關公等神話人物和戲曲人物,制作原料主要是特白小麥粉、糯米粉。“面花”也稱“花饃”,是從古代繁衍至今的“面塑藝術” “面盞”,俗稱“屬相燈”。我們黃河流域一帶的農村,在正月十五前,用玉米粉摻以豆粉、白面粉制成面燈,民間稱“燈花”。這種制作與民間占卜豐收與否有關。有的制作按月進行,共捏十二盞,上盤小面龍,寓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還有種面燈根據家庭成員生肖捏制而成,既可觀賞也可作油燈使用,也有些地方過了正月十五將這些面燈蒸熟吃下,以示祈福免災。
屬相燈是莊河特有的民俗,莊河人稱之為“序兒”。xuer(四聲),莊河方言中屬相的“屬”讀xu(三聲),莊河方言多兒話音,就變成xuer(三聲),莊河方言又多四聲,久而久之就演變成xuer(四聲)。據記載,明末清初,大量的山東流民“闖關東”,將盛行于山東的民間面塑燈民俗帶進了莊河。傳統的屬相燈是用豆面制作而成,前些年也曾有人用石膏、玻璃模具批量生產屬相燈,但始終沒有流行開。每年元宵節之前,莊河人都會根據自己的屬相買一個屬相燈,還會加一個鯉魚燈、青蛙燈。正月十五月圓之夜,莊河人都會點燃各自的屬相燈。祝愿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平安安。還會在水缸里點上鯉魚燈,祈求年年有余。
2004年,中央電視臺曾做過《莊河屬相燈人家》專題報道。2007年莊河面塑屬相燈正式被列為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春節期間,莊河臺播出了紀錄片《屬相燈人家》。現在普通的屬相燈賣四五元錢一個,大的屬相燈能賣到二十幾元以上。那個傳承人,采訪時已經批發出3萬多個。莊河附近的城市瓦房店、普蘭店都沒這習俗,也沒聽說山東哪個地方還保留這風俗。莊河百萬人口,都講究這個,就這么個風俗傳承百年以上了,保存得很完整。我覺得完全有資格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莊河“面塑燈”習俗是民間百姓伴著生活需要和節令習俗活動而形成的一種獨具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現象,廣布于莊河城鄉,至少已有200年的歷史,仍保留著原生態的活動形式和內容。按照活動形式可分為節日民俗類和祭祀類。正月十五晚上,每個人都點亮自己的屬相燈,祈求來年平安吉祥;人們還把思親念祖的情懷融入面塑燈習俗中,祭祖思親,為去世的親人送燈,在莊河民間百姓中早已成為約定俗成的節日習俗活動。
把“豆面燈”帶進美術課堂成為我的理想,但擺在我面前的最大問題就是無從下手,除了見過市場上現成的作品,對于它的材料和技術我一無所知,于是我便利用課余時間上網查資料,親自登門拜訪身邊的“豆面燈”老藝人,看看能不能從他們身上找到些線索。打聽親朋好友,終于知道他們住在哪里。周末,我帶上禮物來到老藝人家里拜訪,以為有了他們的指點就可以水到渠成,但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并不盡如人意,兌色、加水、指法和力道都很需要高超的技藝做保障,而我這個門外漢只能望“面”興嘆。
在剛開始和面兌色的時候,我選用蛋糕店里用的食用色素,效果雖好,可是造價高,而且不容易清洗,這樣在課堂上操作也不行,經過一段時間的冥思苦想,我想到了水粉顏料,這次的效果還不錯,原以為這一次一定可以成功,我按照和餃子皮的方法和水量和面,然而卻又失敗了,和出的面太軟,塑不出型。再次登門拜訪老藝人,他告訴我,要少放水,這種面是越和越軟,我照老藝人的方法去做,哎,效果好多了。現在東西準備好了,開始制作吧,剛開始我按照捏制橡皮泥的方法去制作,結果,作品的銜接部分根本沾不住,這可怎么辦啊?突然間腦袋要炸開了似的,真的要放棄了,但是在親人的鼓勵和支持下我又去打聽會做的人,經歷了幾次失敗后,我終于把我的想法付諸于教學實踐,在美術教研課中我大膽進行了嘗試,我的想法是切實可行的,而且效果不錯。沒想到的是我的這節課得到了進修學校美術教研員的好評和認可,讓我在全市美術教師面前做了匯報,反響也很好,得到了一致好評,更讓我意外的是我又通過這一節課代表莊河在大連甘井子區小學美術課中與部分美術教師進行了交流,得到了他們的一致肯定,當然這里的成績跟我的教研員老師的栽培是密不可分的。在今年錄制一師一優課時,我的這節課竟然推到國家級優秀課中。這里并不想說自己的成績有多驕人,只是想說,美術課中恰當引入地方文化資源真的很有成效,我的課堂能被認可,完全得益于此,所以作為一個受益者我會繼續在我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挖掘地方文化資源,讓我的美術課堂更精彩!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