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偉
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我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趨多元化、復合化和綜合化。而高職院校作為我國人才培養的主要搖籃,其不同于普通的音樂院校,其更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應用技能的培養。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提升,對人才的技能要求也不斷提升,促使高職院校在進行聲樂教學時,應該不斷加強對自身弊端的分析能力,對當前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中聲樂教學中的問題予以深入的分析,并基于我國教育國情,提出相對應的改革措施,以此達到推動我國聲樂教學發展的目的。
在我國教育部門頒布的《關于全面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當中,指出高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始終肩負著向社會輸送一線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通過對該文件的解析,可以看出,高職是一個向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場所,也是我國一線服務人才的培育搖籃。但事實上,我國很多高職院校在設置課程內容、使用教學方法上會參照本科類藝術院校和普通高校,甚至出現了盲目跟從普通高校精英教育模式的現象,缺乏對自身定位的正確認識,也沒有形成具有高職特色的教育體系。而在我國高職院校的音樂表演專業聲樂教學中,仍隨處可見應試教育的影子,高職院校的定位模糊,甚至與本科院校的培養模式、培養目標中產生很大的重疊,導致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標無法凸顯出來,教學任務模糊化。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對高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包括職業定位以及學術定位這兩個方面。必須以學生就業作為教學的導向,通過培養學生從事相關工作所必備的知識及技能,以此提升學生的崗位就業效益。同時,為了滿足學生在就業的知識需求,教師還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專業素養等綜合能力,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以此滿足學生在未來工作當中技術改造、管理及創新方面的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很多教師為了能夠完成教學任務,通常都是依據教材內容來展開教學活動,導致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知識累積不夠扎實,存在走馬觀花的現象,聲樂教學的實踐活動也由于課時原因常常被一刀切,促使很多學生在學年結束之后,無法良好的掌握聲樂技巧,自身的音樂素養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事實上,教師就不僅要重視對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的培育,還必須綜合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溝通能力、表演能力以及教學技巧等等。但是,當前我國大多高職院校的音樂聲樂教學都是校方專業音樂學院的教學方式,盲目的模仿高效音樂教育的手法,與高職院校音樂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相符,不利于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在課程設置上,教師存在主觀性,設置的教學內容頁缺少針對性,并沒有深入到整合的層面之上,無法為學生提供科學、有效的教學內容,開展合理的教學活動。其次,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實踐課程傾向于形式主義,教師在設置課程時過于敷衍,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導致高職院校的音樂實踐課程的教學內容缺乏實用性,最終導致聲樂教學課堂的教學效益整體較低。最后,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選擇的曲目也不符合現代職業崗位的需求,大部分選擇了藝術價值高的民族、美聲唱法的歌曲,忽視了對通俗唱法的教學。但是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達不到民族和美聲訓練條件,受到的教學效果并不佳。
在我國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的聲樂教學當中,教師一般都會遵守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進行聲樂教學,先選擇短小、精悍、具有代表性的曲目來訓練學生的發聲方法及技巧,并掌握基礎的聲樂呼吸方法。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這些基礎知識的學習,對學生專業能力及表演技巧不夠重視,促使學生就業之后無法盡快的適應崗位。其次,在高職院校的音樂表演專業中的聲樂教學當中,由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主要依據練聲——唱歌——練聲者三個程序來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循環反復、不斷強化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聲樂技巧。有經驗的聲樂教師認為,一對一的授課模式是最佳的教學方式,但是,隨著我國高職院校招生數量的不斷增多,傳統的一對一授課方法是不可能實現的,逐漸演變成了一對多的授課方式。這樣的授課方式由于學生數量較多,教師無法兼顧到,促使部分學生在授課過程中極易出現走神和不認真的情況,教學效果自然不好。
通常,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師都是通過期末考核的方式,直接將1-2首歌曲作為考核內容,促使學生會過于注重對歌曲的技巧累積。事實上,這種評價方法過于片面,促使學生過于重視對聲樂技巧的聯系,對聲樂情感以及其他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導致學生畢業之后缺乏上崗的能力。其次,高職院校的聲樂評價主體較為單一,通常都是由教師對學生予以單方面的評價,且評價的結果也過于依據教師的個人經驗來給出的。實際上,評價是一種雙向活動,不僅教師向學生進行評級,也需要學生之間的評價,更需要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判。這樣,教師就能在學生的反饋當中知曉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弊端,從而為改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提供更多真實、可靠的參考信息。
當前,我國大多高職院校的教師團隊當中,大部分的聲樂教師都是畢業于師范音樂學院等本科院校,只有少數教師是畢業于專業的音樂學校,促使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也容易受到師范類學校的慣性思維影響,同時,這種單一化的教師團隊,促使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師具有非常大的師范性(理論基礎扎實、專業水平高),但是卻缺乏良好的實踐能力,也沒有及時的從師范性教學思維及時向高職院校轉變,對高職院校的定位把握度不夠。其次,很多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師都是來源于相關專業的應屆碩士或者是本科畢業生。但是,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而應屆畢業生的專業實踐經驗和教學基本功存在不足之處。在實際當中,學校對企事業單位人才的引進力度較弱,導致高職院校師資團隊中的實踐經驗的欠缺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對雙師型、復合型教師的引進力度,并明確高職院校聲樂教育的定位,以此為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國高職專業音樂表演專業的聲樂教育的時間較短,只有三個學年。而學生在學校進行專業學習的時間也只有兩個學年左右。 且當前高職院校的聲樂教材使用的都是藝術類本科院校慣用的教材,其通用性強,卻缺少高職院校的特點,比如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的《聲樂實用基礎教程》、中國音樂學院的《民族聲樂教材》等等,這些教材的內容量多且雜,也不符合高職院校藝術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內容中也沒有劃分重點,促使學生學習過程中無法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學習任務繁重,極易對聲樂教學產生厭學的情緒。
高職院校要認清自己的定位,高職院校與普通的高校不同,要明確與崗位需求相對應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更應該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應該側重于對學生教育能力的培養,進而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滿足市場的人才技能需求。因此,教師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側重對學生登臺演唱和策劃設計能力的培養,進而提高學生在市場當中的綜合競爭力。同時,教師還應該運用多媒體手段、網絡技術來激化學生對聲樂學習的熱情,以此構建起“課堂+舞臺+講臺”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職業能力。最后,高職院校應該與行業企業共同制定聲樂人才培養的實施方案,通過企業推薦、學校引進以及校企聯合的方式來開發出適用于高職學生的教學項目,以此為學生的實踐多提供機會。
高職院校還應該著力于課程體系域教學內容的改革,積極構建基于崗位要求的課程體系,對職業崗位與相應能力進行準確的定位與分析,積極構建適應崗位要求的課程項目包括系統和課程體系。教師還應該將聲樂訓練搬出琴房,將聲樂與實踐活動結合到一起,將聲樂教學與舞臺表演融入到一起,一起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從而充分發揮出聲樂教學的魅力,活躍聲樂教學課堂的氛圍,為學生構架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計劃、有引導的指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積極調動學生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以此充分發揮出學生對歌曲的創造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教學活動延生到課堂之外,讓學生在課后對某個方面的音樂知識進行和搜集與整理,從而作為自己學習的大綱與方向,并有選擇的選擇合適曲目來進行聲樂訓練,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習內容。這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在自我探索中發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及優勢點。
教師還可以通過與校外企業進行項目合作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也可以豐富學生的表演經歷。同時,參與各種形式的聲樂活動,還能讓學生對聲樂表演的策劃、排練及演唱流程予以了解,即便在就業之后也有豐富的策劃經歷滿足工作需求。其次,教師應該對傳統的教學方式去糙取精,并在教學當中引入新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手段,以此達到改變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模式,進而提高我國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質量。結合我國當前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現狀來看,教師可以使用小課堂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聲樂教學使用微格教學法和傳統聲樂教學法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在分方向的教學階段,教師可以通過任務驅動法、訓練集合方來開展教學活動,并基于精益求精的原則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此調動學生對聲樂知識的學習興趣。在藝術實踐階段,教師可利用項目教學法,通過模擬項目開發的整個過程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某個工作項目作為學習的主線,構建起整個教學設計,以此實現對高職院校聲樂教學內容的重組與整合,以此提升聲樂教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評價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檢測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程度。因此,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評價應該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技能型應用性人才為教學目標,并通過自評、教師考評以及互評的方式來檢測學生,并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更為全面的依據。首先,教師可以依據聲樂教學的課程設置來選用考試方法,通過作品分析、歌詞朗誦以及演唱的手段來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以及臨場發揮的能力等綜合實力。另外,學校還應該建立起教師與用人單位合作的評價體系,通過行業人員與用人單位的共同考核,以此來縮短課程與行業應用之間的距離。這樣,學生不僅能在課程當中感受到行業的分為,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還能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準確性予以檢驗。在對專業課程進修考核時,可以依照課堂抽查、過程性考核、期末考核鑒定三部分一定比例的方式來進行。在分方向教學階段,可以由課堂抽查、過程性考核這兩部按一定的比例來組成。在對表演實踐課程考核時,可以由學生進行互評、教師審評以及行業評價這
三個方面來進行。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的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的聲樂教學中仍存在不少問亟待解決。需要教師依據我國高職教育的國情進行深入的探索,以此對推動聲樂教學發展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特別是在我國高職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聲樂教學仍不夠成熟的階段,更需要通過深入的探索和長期的摸索來推動我國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發展。只有這樣,我國高職院校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復合型人才,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推動社會的發展。
[1]廖果.高職音樂表演專業教學改革芻議——以聲樂教學為例[J].企業導報,2016(18):107+109.
[2]康康.高職音樂表演專業聲樂課改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4(04):29.
[3]陳哲.高職音樂表演專業聲樂課程改革探究[J].高考,2016(33):186-187.
[4]張喜梅.高職院校聲樂教學分析研究[J].黃河之聲,2014(21):38-39.
[5]康康.高職音樂表演專業聲樂課改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4(04):29.
[6]李靜.高職高專音樂表演專業聲樂人才培養研究[J].黃河之聲,2013(12):18-19.
[7]張書磊.高職院校聲樂教學之我見[J].職業教育研究,2011(0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