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瀟翊
隨著我國法制社會進程的加深,人們的法制意識逐漸提高,報紙中的法制內容引起了社會大眾的高度關注。所以,當前法制新聞成了報紙的重要版面,怎樣做好報紙的法制新聞報道工作,讓法制內容更加出彩,是報紙媒體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從法制新聞的內容、采訪和策劃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旨在為提高法制新聞的價值提供思路。
新聞媒體的受眾是最直接的消費群體,首先要考慮到受眾的需求,讓法制新聞內容得到受眾的認可與接受,才能提高媒體的關注度。人們通常會覺得法制與自己距離很遠,但是實際上法制存在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法制內容的選擇上,要堅持“三貼近”原則,包括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和貼近群眾[1]。拉近與受眾的距離,讓受眾產生共鳴,增強法制內容的可讀性,滿足受眾的實際需求。這就要求法制新聞工作者在新聞選材時,要貼近老百姓的生活,深入調查和研究,引發受眾的共鳴,形成輿論熱點,正確引導輿論走向。
報紙中的法制內容具有一定的導向性,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受眾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因此,報紙中法制內容的選擇一定要遵循正確的導向性,保證法制內容的真實性,做好后續的深入報道工作。新興媒體的出現對紙媒造成了極大的沖擊,紙媒在深度報道方面出現了某些偏差。因此,法制新聞報道的工作人員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為指導,將“三個代表”思想融入到法制新聞的報道中,在實踐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2]。與此同時,報紙中法制內容的選材要堅持以黨為中心,保證法制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選擇有利于社會穩定、政治安寧的法制題材,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只有這樣,才能夠正確引導著民眾的思想,實現新聞的價值。
隨著我國法制建設事業的深入推行,出現了一系列發展建設的熱點與難點問題,這些是社會大眾比較關注的問題。所以,在報紙法制內容的選材上,要對當前我國法制建設遇到的難點與熱點進行總結,并深入的挖掘與分析其中的問題,剖析問題的本質,引起社會的共鳴,相關部門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通過報紙中法制內容的報道,也能夠從側面對監督決策人員進行提醒和監督,促進政府決策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提高民眾的法律意識,人們在遇到問題時能夠通過科學的方式進行解決,幫助人們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利,推進我國法制社會的建設[3]。
法制內容選材的精準性與策劃的合理性與科學性,與新聞的價值有著直接的聯系。所以,在報紙中法制內容的報道中,采編人員要從社會的熱點問題和焦點問題入手,尋找有價值的新聞點,合理的選擇新聞切入點,選擇有著特殊意義、有分量的新聞案例來進行深入的剖析,引起社會大眾的共鳴,擴大法制新聞的社會影響力,提高新聞的價值[4]。
報紙中的法制內容報道不僅要具有較強的新聞性,還應該有一定的分析性和調查性,換句話說,就是要基于事實來進行法制事件的報道,要對選擇的題材進行充分的調查和研究,全面的掌握事件的發生時間、現狀以及發展,做好對法制事件的深度報道工作。因此,報紙的法制新聞工作者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對問題進行剖析,由淺入深的進行采訪和報道,配合全面的調研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要做好紙媒中的法制新聞報道,不僅需要科學的進行選材和調研,還需要對法制事件的真相進行揭露。法制新聞工作者要綜合考慮整個社會法制建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對法制事件的當前形勢以及后續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和預測,并通過科學的方法對科學現象進行剖析,打破以往的思維空間限制,從不同的角度來探索事實的真相,盡可能的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對新聞現象進行深入的挖掘,從整體上來把握現象背后的本質問題,提高法制新聞報道的深刻性、銳理性和準確性[5]。對法制新聞內容進行深入的剖析,探索其背后的價值,提高法制新聞的社會價值。
綜上所述,在依法治國理念的背景下,人們的法制意識不斷增強,法制報道在報紙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紙媒在新媒體時代中要想突破瓶頸,就要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吸引讀者,做好報紙中法制內容的報道工作,充分發揮紙媒的優勢,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與發展。
[1]王鈺.我國法制新聞報道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研究[D].山西大學,2011.
[2]蔣凌昊.比較《法制日報》和《法制晚報》——淺析中國法制類報紙的現狀和出路[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2(S1):46-48.
[3]曹文娟.法制新聞報道要體現新聞價值與法制價值的統一[J].新聞戰線,2008(09):54-55.
[4]康軼捷.報紙法制新聞報道現狀與問題研究[D].河海大學,2007.
[5]霍起邁.法制新聞報道中常見的問題和對策[J].新聞三昧,199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