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圣教雜志》為視角"/>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天主教界對“一戰”的思考
——以《圣教雜志》為視角

2017-03-29 17:12:33張士偉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張士偉

(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文史研究中心,甘肅隴南 742500)

中國天主教界對“一戰”的思考
——以《圣教雜志》為視角

張士偉

(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文史研究中心,甘肅隴南 742500)

“一戰”爆發后,《圣教雜志》站在天主教立場上,對戰爭進行了大量報道和深度分析。為喚起天主教教友的愛國心,該刊相繼發表了多篇文章,引導教友對國家的含義、愛國必要性、戰爭、革命、教友是否參戰等重大問題進行全方位思考,鼓勵教友將來為保家衛國而戰,澄清了時人對天主教的種種誤解,起了振聾發聵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天主教;《圣教雜志》

《圣教雜志》是由神父李問漁于1879年在上海創辦的全國性的天主教機關報。《圣教雜志》的作者群和讀者群不但有中國各地的教友,還包括東南亞及歐美的教徒,具有人數多和國別多的特點,可以代表中國天主教屆的主流思想。該雜志出版發行長達60年,期間發生了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抗日戰爭等重要戰爭。尤其在1914年,為重新瓜分殖民地、勢力范圍和爭奪世界霸權,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中國對德國宣戰,也卷入戰爭漩渦,深刻地影響到我國的歷史進程,也使社會各界返躬內省,憂慮國家的前途。那么“一戰”爆發后,作為天主教的喉舌《圣教雜志》有何反應和認識?時至今日,中國學者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等多角度對“一戰”與中國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有關論文、論著數量汗牛充棟,但是還很少有考察“一戰”與中國天主教的關系方面的論文或著作。本文以《圣教雜志》為視角,觀察中國天主教界對于“一戰”的反應。

一、《圣教雜志》高度關注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一戰”爆發后,引起《圣教雜志》的強烈關注,刊發了棫才的文章《歐陸風云記》:“霹靂一聲,殺機突起。巴爾干大戰以后,甫越一年,而歐羅巴全洲又肇此驚天動地、血肉橫飛之大慘劇。事起于奧儲被刺,而禍乃延及全歐。大陸各國,若奧若塞若法若德若俄若英若比利時等等,悉卷入此風云慘淡之中,可駭可愕,莫此為甚。”[1]395該文詳細介紹了奧皇之身世、奧儲之歷史、被刺之詳情、死后之哀痛、奧塞之開戰、各交戰國之現狀、日本之態度及中國之中立,并分析了德俄法、德英比間的啟釁原因,尤其歐洲列強間的軍備競賽是戰爭發生的重要原因:“泰西各國,于近十年來,各竭其心思財力擴張軍備,此國增一戰艦,彼國必增二艦,以超過之;彼國增一軍團,此國必增二團以抵制之。軍費則有加無已,新軍器、新爆炸品及航空之飛行機,則日新月異,力求制勝他人。名為和平,其實乃如健飯之壯夫,日飫甘肥,飽且欲死,苦不得一泄其內部之膨脹。若英若俄若法若德,均有此種現象,時機既至,觸之即發。”[1]404-405

《圣教雜志》對一戰的報道自始至終,內容非常豐富。先后發表了《歐戰雜錄》《歐戰余聲》《歐戰逸韻》《歐戰余聲》《歐戰鱗爪》《日德蘭大海戰紀實》《戰事家庭談趣》《歐洲議和草約大綱》《協約國答復德國答案文要略》《和會對奧媾和條件大要》等眾多文章。其中有些文章直接翻譯轉載自法國報刊,如《自由報》《旅人報》等。在各期還開辟了“外國之部”一欄,跟蹤報道“一戰”的進程。該刊側重刊登有關中國的文章,比如《中華民國中立條規》《日德青島之戰》《中日交涉始末》等,并力圖向中國介紹最新的戰略戰術,比如刊登漁人的文章《西歐戰壕記略》[2],詳細介紹了歐戰中戰壕的建筑方法,包括如何選址、如何按照尺寸標準施工,以及戰壕內的生活情況等,以期中國軍方能掌握要領,達到“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的。

從《圣教雜志》刊發的文章內容看,大都是站在天主教的立場上述評“一戰”,如對熱心公教的奧匈皇儲被刺深表同情:“是太子之死,直關系歐亞二洲之安危,不僅公教中失一柱石也,記者對于此事,為奧國痛,為大局悲,且為公教惜。”[3]482但總體上,《圣教雜志》對“一戰”的報道是比較客觀和公允的,“歐洲大戰,已數月于茲矣。其間勝負之數,言人人殊。各西報及路透社、東方通訊社等,所傳之消息,須經各國檢查而后發。軍事秘密,未必盡得其真相。本報因是遲疑不敢遽載”[3]501-504。很多文章被國內其他報刊轉載。應該指出的是,《圣教雜志》上有些文章的作者高瞻遠矚,能準確預測事件的影響。如沈欽造在《世界和平之根本解決》中指出:“凡徒恃巴黎和會及條約之一紙明文,以冀世界之永久和平者,是妄人也。”[4]由于條約的不公允或不完善,“不惟不足以為和平之保障,反能為引起戰禍之籍口物耳。故欲以今人所定之條約,期后世之人永遠遵守,不亦難乎?”果然不出其所料,1939年便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圣教雜志》對“一戰”的思考與認識

“一戰”中,歐洲民眾的愛國心非常強烈,“歐洲各國,其平日非不有政黨也,非不有反對政府之人也,而戰事一起,則皆上下一心,以國事為急”[3]505。“戰耗傳來,交戰國人民之僑寓東亞營商業、任教育,及受吾政府之雇傭者,皆棄其職業,帶其妻子,聯袂歸國,以效命于疆場。”[5]2德國三分之一的壯丁拿起武器,走向戰場。法國人口只有德國的十分之六,參戰人數竟然也達到二百四五十萬。“昔人云:師克在和。若歐洲各國之人民,可謂和之至矣。還顧我中國則何如噫!”[3]505與歐洲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民眾的愛國心極其缺失,“今日吾國國民性之消失,實有一落千丈之勢”[5]3。上層社會在爭權奪利,甚至“托身租界,籍外人之庇護”。中下層社會羨慕歐人,“咸思依附其末光,以沾其余瀝”。國民不愛國,列強對華分而治之,“歐洲各國利用吾國民之離心力,廣布其語言,銷行其商品,以施其同化之政策”[5]3。更可悲的是,“二十世紀之國家,茍不建筑于國民愛國心之基礎上者,即幸不滅亡,亦奴隸國而已”[5]2。“一戰”對國人的影響是“一為刺激吾國民之愛國心;二為喚起吾民族之自覺心”[5]4。為喚起我國民眾,特別是教友的愛國心,《圣教雜志》相繼發表了《戰爭與愛國》《天主教與愛國運動》《天主教與國家政權》《戰爭我人應有之思想》《天主教與戰爭》《公教對于戰爭之觀念》等系列文章,引導民眾對戰爭進行全方位思考。

(一)對“國家”的含義及愛國的必要性的思考

在當時國人的頭腦中,“國家”的概念是模糊的,甚至分不清“國家”與“政府”的區別。《圣教雜志》認為:“國家之觀念由家庭與家鄉之觀念,擴大而成;蓋集家而成一鄉一縣一國;故國者家之擴張體也。國之組成,國與國人之關系,猶家之組成,家與家人之關系也,其關系雖有大小疏遠之不同,然其理則一也。”[6]646國家與我們的關系密不可分,“國與我之休戚相關,無異家之與我;我之當愛國,無異之當愛家……故我亦當以相同之愛,愛我國之人民,土地,主權,猶愛我家之人,我家之物,我家之事也……只要愛,合乎理,順乎性,不侵犯公義,不違背公理,則無往而非是也”。所以愛家必然愛國,“故愛國心即是愛家心之擴大者;人有不愛其家者,即無有不愛其國者。故曰愛家,即愛國:愛家族,即是愛國族、愛民族”[7]79。“愛國心之所由起,實為愛家心,愛鄉心。聚人而成家,積家而成國,國家是家庭的集合,是家庭之總匯,愛國家就是愛家庭,就是愛自己,所以個人的興亡,有關家庭,家庭的盛衰,有關國家。”[7]78“我家之歷史,我家之家道,我家之家風,我家之悲歡事,與我皆一體相關也,因此一體相關之故,故我愛家之心根于我心而自然興起也,愛國之心亦然,亦由國民與國家在種種之關系上而發生。”[6]646

什么是愛國主義?“在我們心目中,誰都有一種比個人利益,比血統關系、比黨派發展更深切的心情,這便是所謂公眾利益,為公眾利益而有犧牲一己之必要,由此必要而成了志愿。這公眾利益,就是羅馬所稱為公共事務,這種心情,便是愛國主義。”[8]214“家庭、階級、政黨和個人形體上的生命,比較起價值來,都在愛國主義的理想之下,因為這個理想,便是公理,而公理是絕對無上的,進一步說,這個理想,是應用于國家的公理,為大眾所公認的,就是國家的榮譽。”[8]216

那么,天主教教徒有愛國的責任嗎?《圣教雜志》認為:“國民對于國家有愛國的天職,天主教徒也是國民的份子,為什么可以不愛國呢?”所以,“國家是天主賦給我們的國家,是要我們愛慕它,擁護它,服從它”[8]216。人都當服從有權的長官,國民愛國是國家統一和有秩序的基本要素。“基利斯督的宗教,把愛國著為律令,沒有一個純精的基多信友,不是純精的愛國志士。”[8]214國家是一個精神的團體,大家都該為一個社會組織服務,“不恤犧牲一切,在主持分派各人任務的領袖指導下,盡保障衛護的職責,便是舍身流血,也不得推諉”[8]214。

(二)對戰爭與教友是否參戰的思考

當時國人認為天主教反對戰爭,根據是天主教十誡的第六戒“勿殺人”。更有人引山中圣訓作為依據:“人若擊汝左頰,更與以右頰。人若褫汝上衣,下衣亦勿拒。”他們認為:如果我國被外邦侵略,教徒必不肯執殳前驅,為國家效力。很多教友對戰爭也心存困惑,所以《圣教雜志》認為非常有必要向社會說明天主教的戰爭觀。

1.慎戰的思想

《圣教雜志》認為戰爭為天大的禍患,因為它“寡人妻,孤人子,傷人父母,擾亂社會之和平和國家之秩序,為公義公理之戕賊,戰爭所以當用盡種種方法以避免之也”[6]642。“一戰”中,教皇多次發布弭戰之諭,指出:“各國皆行酷虐兇暴,自相殘殺,以為英雄見長,蹂躪及殺戮,毫無限制。戰地上日見鮮血橫流,日見負創垂斃之人,日見尸骸滿目,環視此等交戰人民,如是好勇斗狠,將疑謂果否為一祖所傳耶?果否為同具人性耶?果否尚有人道主義存者也?”[2]98教皇痛惜“豈文明世界,皆宜悉變為白骨粼粼之戰場乎”?呼吁“曷不速籌弭禍之法,使人民得慶生全,各國早以玉帛相見,何樂如之”[2]98?勸告交戰國“兩相退讓、預籌公正及永久和平之條款”[9]。當然,天主教并不完全逃避戰爭,認為“然有時所用之方法至于極點,至戰爭不可避免,則戰爭已為緊要,而不能不戰矣”[6]642。

2.“緊要”戰爭觀

《圣教雜志》認為“緊要”就是國家的危亡到了“最后關頭”,國民必須參戰。具體指三個因素:“①一國之獨立主權被蹂躪時;②一國國土之完整被侵略時;③一國當有之尊敬及光榮被侮辱時。在此任何一情境中,茍一切和平之方法,用之均不得其效,則為自衛計,戰爭已成為緊要。”[6]642圣多瑪斯是圣教歷史上最偉大圣師之一,他說:“使戰爭正當,只要有三種條件:①必須由國家領袖的權力才能宣戰;②必須有正當的理由;③宣戰的宗旨應該正當。”[10]63

3.教友是否參戰

當自己的國家面臨戰爭,如果參戰是不是違反了天主的誡命?天主教教友有參戰的義務嗎?《圣教雜志》認為:“天主教誡命禁止殺人,也并非是說戰爭一定違法的,更不是說殺人者必當依法處以梟首極刑,或是一種惡意的屠殺,卻是說:‘人不得無故殺人’。”[10]62故“戰爭一旦成為‘緊要’,則參加戰斗,保衛家園成為最光榮之事”[6]642。從圣經來看,“圣奧斯定說‘如果圣教法律是絕對禁止戰爭的,那么,為兵士們救靈的勸告,應當在圣經里曉諭他們知道,教他們拋棄兵械,并和軍隊完全脫離關系了,但圣經訓誡卻給他們說‘你們應當厭足你們的餉酬’,所以圣經并沒有禁止那些厭足餉酬的兵士們為他們號令的人戰爭,所以由國家領袖宣布為保衛國家和公共利益的戰爭,只要他的用意正當,就不是罪惡”[10]63。“圣奧斯定說‘教友宣戰不為貪欲,不為殘殺,而只為求得和平,鏟除惡孽,推進公益的,這種戰爭都為正當。”[10]63從中可以看出,天主教贊成公正的戰爭,用武力抵抗外敵,以保衛國家,是理所當然的,毫不遲疑勸告士兵們應當個個成為戰爭的英雄。試看“一戰”期間歐洲各國,凡是天主教教友,一旦聽到征兵命令,無不踴躍參軍,執干戈以衛國家,可見天主教非絕對反對戰爭。

1916年,《圣教雜志》刊登了“一戰”中數位天主教將領的傳略,詳細介紹其生平,頌揚他們為保衛國家英勇作戰的事跡,其目的是“謹揭一二公教將軍之品格偉業,譯登報端,以啟發我中國公教人民之知識,使皆知軍人資格之對于天主、對于國家、對于社會、對于己身,引為準繩模范,而取為則效”[11]。《圣教雜志》以此鼓勵中國的天主教教友團結起來,一旦我國遭到敵國入侵,大家就要忘掉自己的利益,犧牲生命,為國捐軀。

4.戰爭的益處

戰爭固為天大的禍患,但是戰爭還有些益處。“戰爭亦為天主所許。一國之中,人民更覺彼此之團結力,與親愛之德。戰爭能為復興民族,復興民德之至善機會。”[6]641“然天主亦能以之轉禍為福也,其福可見在道德方面,社會方面和宗教方面。”[6]644用戰爭的方式,還可以獲得和平。“交戰之國,能用種種合理的有效方法,制服敵人,使公義得以恢復,和平得以復還也。吾謂合理的有效方法,因為戰爭所用之方法,亦當依性律之所許可,及戰時國際公法之所規定,非任何非法之戰具,違禁之動作可任意使用也。”[6]643

(三)對革命的思考

革命與戰爭是雙胞胎,戰爭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戰爭。“一戰”引發了德國“十一月革命”及俄國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圣教雜志》如何看待暴力革命呢?很多人認為天主教是反革命的,其實并不盡然。

首先,世俗政權直接授自天主,還是授自人民呢?自中世紀后,有些國家的君王常借口直接授權于天主,即君權神授,而羅馬教宗始終未曾予以承認。《圣教雜志》認為:“歷代天主教圣師與超性學士皆眾口一詞,肯定政權直接授自人民。”[12]207所以掌握政權者,必須對人民負責,人民也應該擁護本國政府,但并不意味著人民要無條件服從政權,“然若政權越出其界限,號令相反天主,危害社會公益之事,則政權已失其效用,執政者已非為天主之代表,而屬下即有反抗之權利”[12]212-213。人民對于政府的反抗有三種,即被動反抗、自衛反抗和沖犯反抗。天主教認為前兩種方式是正當的反抗,第一種“所謂被動反抗者,即不履行不道德不公正之法律,或往法庭請愿,或遷往他處,以避苛政之謂也。此為正當,亦性律所允許也”。也就是非暴力不抵抗方式;第二種“所謂自衛反抗者,即用武力對待政權之強迫履行不正當、不道德之法律。此亦屬正當。此種反抗,非抗其政權,乃抗其武力也”。第三種“沖犯自衛,即滋事擾亂,用武力以干涉當軸,要求修改法律,或賠償損失者也”。對于沖犯自衛反抗方式,欲得天主教認為正當,不得不遵守以下三種條件:“①采用武力,為恢復社會秩序;②采用武力有成功之希望;③當有正當之目的,即保全社會之公共目的。”[12]114

俄國的“二月革命”即是一次人民對暴政的“沖犯自衛”。《圣教雜志》如何看待俄國革命呢?“二月革命”爆發后,該刊在1918年第一、二、三期發表了《俄羅斯革命之因果》連載系列文章,從帝后之為人、史拉夫族人之革命思想、革命時之情形、歐戰與革命之關系、俄羅斯革命之因果、革命時前衙署派之措施等方面,詳細敘述了革命的原委,認為俄國人民的革命是反抗暴政的正義行動,“俄國史拉夫族人民苦于俄廷苛政久矣。觀于近數十年以來,俄國之政治歷史,則知俄民希望政治改良、制定憲法、革除專制積弊,醞釀已非一日矣。倘俄廷能體恤民艱,俯順輿情,剔除苛政,銳意圖新,改弦易轍,與民更始,毅然改行君主立憲政體,而庶政公諸國民,則革命之浪何自而來哉?特惜廷臣冥頑不靈,酷嗜專制,視國民如草芥,而蔑視民意,強施壓制,加以政治腐敗反日增月盛,遂使民心怨恨而渙散,不得已鋌而走險,蓄謀革命耳”[13]。事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禍之作,非作于作之日。俗話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作者認為二月革命的內因是沙皇的殘暴統治,外因是“大戰開幕,專制政體之弊害愈顯,乃促使革命風暴勃然興起矣”[14]。所以“前俄皇室及專制政府之推翻,乃皇室與政府自招之也”[13]。從中可以看出,《圣教雜志》并非是反對人民革命的。

《圣教雜志》引導天主教教友對國家含義、愛國必要性、戰爭、革命、教友是否參戰等問題進行全方位思考,鼓勵教友為國而戰,澄清了時人對天主教的種種誤解。《圣教雜志》總結“一戰”教訓時說道:“由此可知,立國于世界上,非武裝不能言和平。吾中國可以興矣。”[1]404-405警示中國要屹立于世界之林,必須大力發展國防,起了振聾發聵的作用。

按照《圣教雜志》關于戰爭性質的標準,中國抗日戰爭就是中華民族在存亡關頭,為保家救國而進行的一場正義的反侵略戰爭。抗戰期間,該刊以筆為劍,痛斥日軍暴行,鼓勵教友拿起武器,狠狠打擊侵略者。在該刊愛國宣傳的感召下,天主教教友紛紛參軍參戰,積極投身到抗日戰爭的洪流中,為保家衛國做出了貢獻。日寇對該刊恨之入骨,1938年該刊被日寇強行關閉。

[1] 棫才.歐陸風云記[J].圣教雜志,1914(9):395-405.

[2] 漁人.西歐戰壕記略[J].圣教雜志,1915(3):117.

[3] 棫才.論奧太子被刺原因及其遺事[J].圣教雜志,1914(11):482-505.

[4] 沈欽造.世界和平之根本解決[J].圣教雜志,1919(9:396.

[5] 傖父.大戰爭與中國[J].東方雜志,1914(3):2-3.

[6] 徐宗澤.戰爭與愛國[J].圣教雜志,1937(11):646-642.

[7] 消迷.天主教與愛國運動[J].圣教雜志,1937(2):78-79.

[8] 在天主教道理下之評判“滿洲國”[J].圣教雜志,1934(4):214-216.

[9] 教皇本篤十五于歐戰第四年之初勸告交戰國元首籌備釋怨媾和之諭[J].圣教雜志,1917(12):529.

[10] 天主教與戰爭[J].圣教雜志,1938(2):62-63.

[11] 漁人.少你斯將軍傳略[J].圣教雜志,1916(2):58.

[12] 趙石經.天主教與國家政權[J].圣教雜志,1935(4):114-213.

[13] 棫才,東蒙.俄羅斯革命之因果[J].圣教雜志,1918(1):2.

[14] 棫才,東蒙.俄羅斯革命之因果續[J].圣教雜志,1918(2):49.(責任編輯:鄭宗榮)

About the Chinese Catholic Community’s Thinking on World War I: Based on the Survey of Catholic Miscellany

ZHANG Shiwei
(Research Institute of Culture & History,Longnan Teachers College,Longnan,Gansu 742500, China )

After the broke out of WWI, Catholic Miscellany published significant and in-depth analyses standing on the Catholic position. To arouse patriotism of the Catholic, it then published a series of articles, guiding the parishioners to think about important issues such as the meaning of the Country, the patriotic necessity, war, revolution, whether going to war and so on, and encouraging catholic fight for country in the future. It clarified the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Catholic and waked up those confused people.

World War I; Catholic; Catholic Miscellany

K207

A

1009-8135(2017)04-0110-05

2017-04-25

張士偉(1967—),男,河北威縣人,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思想史。

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圣教雜志》研究”(2014LSSK02007)階段性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日产AⅤ|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 av在线手机播放|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在线看AV天堂|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国产18在线播放|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 久久精品视频一|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文字幕第4页|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不卡网|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91亚洲影院|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亚洲最黄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欧美日韩资源|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精品色综合|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婷婷中文在线| 无码'专区第一页| h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二区| 国产精品性|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欧美a在线看|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青青草视频| 亚洲五月激情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国产在线八区|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中文字幕va|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21p大胆|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精品久久人人爽人人玩人人妻|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正在播放久久|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主播|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