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柯,劉 昊
(商洛學院 語言文化傳播學院,陜西 商洛 726000)
地方院校秘書學專業學生求職意愿調查
劉 柯,劉 昊
(商洛學院 語言文化傳播學院,陜西 商洛 726000)
地方院校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培養單位,肩負著立足當地、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任。了解地方院校大學生求職的真實意愿,既可以為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求職觀與價值觀提供指導,也可以為地方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完善提供參考依據。本文通過問卷方式對SL學院秘書學專業學生的真實求職意愿進行調查,發現該專業大部分學生已具有了就業的主體意識,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為了促進地方院校培養的專業化秘書人才更好地扎根基層、服務地方,學校、政府、社會、企業應共同努力,聯手為畢業生就業打造一個良好、積極的就業環境。
地方院校;秘書學專業;大學生;求職意愿
地方院校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培養單位,肩負著立足當地、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使命。地方院校培養出的秘書人才扎根基層、服務基層公共事業,既可以對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也可以對地方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施效果作出檢驗。了解地方院校秘書專業學生求職的真實意愿及存在問題,既可以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求職觀與價值觀,也可以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進一步明確秘書人才培養方向、完善秘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優化課程內容提供參考依據。
(一)調查概括
本次調查針對的是S省SL學院秘書專業一至四年級的學生,調查人數占該專業總人數的33%。本問卷所抽取的樣本按照不同年級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采用等距抽樣的方式進行。
(二)樣本的生源地分布
此次調查中,本省農村大學生占總被調查總人數的占66.23%,本省城鎮占9.09%;外省農村占11.69%,外省城鎮占12.99%。總的來說,農村生源比率大于城市生源比率,被調查學生的生源地分布與該校學生整體生源結構較為一致。
(三)樣本的性別分布
秘書專業學生求職意愿調查樣本的性別分布狀況為男生占16.88%、女生占83.12%。由此可以看出,秘書學專業男女比例嚴重失調,這也與當前企業秘書行業“男少女多”的社會現狀相符。
(一)學生求職意愿概況
1.就業認知取向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將會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與就業壓力。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7.8%的學生對將來就業前景持“非常看好”的觀點,有25.97%的學生認為前景“一般”,有64.93%的學生對就業前景持“很悲觀”的態度,有1.3%的學生持“無所謂”的態度。總體來看,學生普遍對未來就業前景不看好。
2.職業定位取向
調查顯示,僅有41.56%的秘書專業學生表示畢業后會從事秘書職業,有32.47%的學生無明確意向,有25.97%的學生明確表示將來不會從事秘書職業。剛畢業的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在求職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致使秘書專業學生秘書行業求職意愿不足。
3.就業地域取向
在將來就業地區的選擇上,有31.17%的學生選擇了大城市及東部發達地區,一方面是因為大城市生活條件好,而且有良好的創業環境;另一方面,是因為大城市及東部發達地區具有完善的人才政策和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另外,有27.27%的學生選擇在中小城市和西部邊遠城市就業。這一方面是因為國家政策的引導,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迫使他們不得不放低就業標準。還有14.29%的學生選擇在家鄉就業,這部分學生大多是女生,且來源于獨生子女家庭。
4.就業薪資取向
秘書專業學生對剛畢業時薪酬的期望在“1500~2500”元的比例為12.99%,有51.95%的學生集中在“2500~3500”元,有32.47%的學生期望薪酬在“3500元以上”。這反映了剛畢業的秘書專業學生對自我定位存在偏差。他們雖然沒有社會閱歷和工作經驗,但對薪資期望要求普遍較高,反映出了學生的求職觀念受社會價值取向務實化、多元化的影響,更看重經濟收益。
5.單位性質取向
本次調查中有意愿就職于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及國企的學生比例分別為22.08%、27.27%和16.88%,這從側面反映出傳統觀念仍然深刻影響著秘書專業學生的擇業價值取向。有12.99%的學生選擇了“外企”或“私企”,但這部分的學生比例明顯較小。
(二)學生求職選擇中存在的問題
1.行業求職意愿不足
對于自己將來是否會從事秘書行業類工作,有25.91%的學生表示堅決“不從事”,32.47%的學生表示“無明確意向”。有30.36%的學生選擇“行政人事類”工作,9.09%的學生選擇“銷售類”工作,7.79%的選擇“服務業類”工作,14.42%的學生選擇“金融、銷售、保險類”工作;選擇“教育類”工作的學生占26.78%,選擇“電力、化石等能源類”和“IT與通訊”工作的各占1.30%、2.60%,另外還有7.79%的秘書專業學生選擇“其他”工作。
2.基層求職意愿不高
對調查中的“是否愿意選擇去基層就業”這一問題,只有33.77%的秘書專業學生選擇“可以接受”,12.99%的學生明確表示“不接受”,53.24%的學生表示“可以考慮”。可見,大多數學生青睞就職于經濟發展較好的大中城市,而不愿選擇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基層地區。
3.高薪就業心理較強
薪酬的高低無疑是左右秘書專業學生擇業取向的最大因素。一方面,薪酬的多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代表了一個人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商品的物價越來越高,人們的生活成本逐年增加,而秘書工作屬于文職,行業工資水平普遍較低,各種新興產業如電子商務與通訊行業的薪酬普遍較高,所以很多秘書專業學生在畢業后放棄自己的專業,轉而從事薪酬較高的行業。
4.偏重機關單位就業
機關事業單位是秘書專業學生選擇的熱點。學生普遍認為機關事業單位有穩定的就業環境、社會地位高、福利待遇有保障,選擇機關事業單位是畢業后首選的擇業去向。
其次是以情起句。如晁端禮《卜算子·恩義重如山》起句就運用兩個比喻,將如山似海的恩義與情意表現得無限深沉。又如琴操詞中開門見山地亮出全詞的基調——離別,緊接著一個“怯”字又映入眼簾。主人公為何而怯呢?原來喝完這杯酒,我們就將分別遠去。又與首句的離別相呼應。再如施酒監所作《卜算子·贈樂婉,杭妓》,首句正面描寫兩人情深意切,“恨”句又從側面烘托兩人相見恨晚,情意綿綿。
5.就業憂慮感嚴重
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分別有64.93%和1.3%的學生對就業前景持“悲觀”和“無所謂”的態度。可見,如何在高手如云的求職大軍中脫穎而出,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的求職發展路徑,是SL學院秘書學專業大多數學生所擔憂與思考的問題。
(一)專業認知偏差
秘書專業畢業生就業呈現出行業選擇分散性、相對集中性、秘書職業求職意愿明顯不足等特點。分散性表現在行業選擇多元化,相對集中性則表現在某幾個行業特別受歡迎,如教育類、人事行政類工作。這與秘書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認知偏差有直接關系,傳統觀念認為秘書工作是吃青春飯的,不穩定、不長久,因而畢業生在行業選擇上偏于穩定型和“鐵飯碗類”工作。秘書專業學生專業認知偏差所導致的行業求職意愿不足,也受到影視劇里“行業誤解”因素的影響。在調查中,有9.1%的學生明確表示“怕被誤解”,因而不愿從事秘書行業。
(二)務實精神欠缺
為什么秘書專業畢業生不愿去基層就業?一方面,跟SL學院的學生大部分來自于農村有關,他們生長在農村,父母希望他們能夠出人頭地,擺脫農村去大城市工作;另一方面,與學生對基層就業的主觀認識不足有很大關系。當前,大學生還不能夠很好地擺脫傳統就業觀念對畢業生求職的阻力,認為去基層就業會阻礙自己前途的發展,往往把考公務員、考研或去大企業任職定為自己首次就業的目標。
(三)社會浮躁心態影響
從此次調查可以發現,SL學院秘書學專業學生在求職選擇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功利性。這一方面與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社會生活成本不斷增長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秘書職業行業工資水平普遍較低的現實狀況有關。
(四)影視輿論誤導
長期以來,受傳播媒介、習慣和輿論的影響,人們普遍認為女性秘書更受青睞,原因在于女性的耐性細致以及公關交際能力優于男性。受傳統觀念影響,社會上的部分人群認為秘書行業是吃“青春飯”的行業。
(一)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完善就業市場
在學生就業的過程中,政府應通過各種宏觀手段,對就業市場進行調控,以保證人才競爭的公平性,維護供需雙方的合法權益,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公開的就業市場。政府還應加大就業信息服務力度,完善就業信息網絡,如建立專門為畢業生就業服務的就業信息網、就業咨詢服務、職業交流會等。[4]
(二)企業實施人本戰略,優化行業就業環境
企業實施“人本戰略”,是有效吸引學生行業就業和破除行業“低進入率”困境的有效措施。用人單位應該建立與工作制度相適應的績效評估與獎勵制度,尤其是對于秘書這種工資較低且常年浮動不大的文職崗位。
(三)社會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實現尊嚴就業
秘書行業的一些負面新聞和影視作品帶來的負面影響直接影響了秘書學專業學生的行內求職意愿。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努力。例如:影視媒體應對秘書人員進行客觀、公正的塑造,發揮好輿論的正確導向作用;家長應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并尊重孩子的職業選擇,鼓勵、支持孩子在秘書行業發展。
(四)學校樹立轉型意識,優化教學體系
應用型本科院校應注重培養秘書專業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以服務地方為依托,開設針對不同類型秘書的專業方向課;同時多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發揮就業指導的實效機制,引導秘書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念,完善學校的就業資訊平臺。
(五)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提高自身就業能力
學生在樹立正確求職觀念的同時,還應努力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這是打破行業就業困境的關鍵。一方面,應認識自我、準確定位;另一方面,應注重實踐,提高職業綜合素質。
SL學院秘書學專業的學生大部分已具有了就業的主體意識,但總體來說,依然存在行業求職意愿不足、基層求職意愿不高、高薪就業心理較強、偏重機關單位就業、就業憂慮感嚴重等問題。為了促進地方院校培養的專業化秘書人才、更好地扎根基層、服務地方,學校、社會、政府、企業應共同努力,聯手為畢業生就業打造一個良好、積極的就業環境。
[1]李芳菲.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期望研究——以秦皇島市高職院校為例[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3.
[2]廖秋根,王茶生.關于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浮躁心理的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7):103-105.
[3]沈夏云.當前高職文秘畢業生就業現狀的分析及思考[J].文學教育,2012(2):127—128.
[4]劉美桃.內隱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的實驗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
2016-11-26
商洛學院校級科研項目“陜西地方院校秘書學專業學生基層公共服務動機的實證研究”(14SKY-FWDF013)。
劉柯(1985- ),女,講師,碩士,從事公共治理研究。
G647.38
A
2095-7602(2017)01-01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