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白鶴梁題名人張師范史跡考

2017-03-29 17:12:33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曾 超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重慶 408100)

白鶴梁題名人張師范史跡考

曾 超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重慶 408100)

張師范,號晴湖,江蘇武進人。白鶴梁題名人,乃涪州良吏良牧。他在治政涪州期間,斷獄明敏、賑濟災荒、置田備荒、義學教化、崇祀名賢、纂修州志、題詠涪州、敬賢尊老、實心為政,民立生祠以祀之。目前,學界尚無人對其史跡進行全面而深入的鉤沉稽考。這里,僅依據涪陵相關方志及其他相關史料對其相關史跡進行一定的考察,以期借此推動白鶴梁石刻文獻題名人研究。

白鶴梁;張師范;史跡;稽考

張師范,姓張氏,名師范,號晴湖,江蘇武進人。白鶴梁題名人,見于白鶴梁題刻《張師范題詩并序》和《張師范題詩》。清嘉慶年間(1796-1820)任涪州知州,聽斷明敏,興辦義學,精于理政,深得民心,被譽為良吏良牧。善詩精書,筆法豪放,自成一格,被收入《涪陵市書畫名人錄》[1]131。目前,尚無人對其史跡進行深入的鉤沉稽考。這里,僅依據涪陵方志等相關史料對其相關史跡進行一定的考察。

一、生卒

關于張師范的姓名、字號、籍貫,諸家記載比較一致,然對于他的生卒卻有不同的描述。汪長春《涪陵市書畫名人錄》沒有記載其生卒年;陳曦震的《水下碑林——白鶴梁》[2]139將其生卒定為1780-1866年,按前后虛歲記,享年88歲;李勝的《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3]145-146以肯定性描述將其生卒定為1746-1818年,享年74歲;而《涪陵歷史文化研究》[4]178則以不確定描述將其生卒定為1746?—1818?,享年74歲。據李勝《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云:“二十二年(1817)以年逾七旬、多疾體衰,解組還鄉?!碧貏e是陳廷璠《州牧晴湖張公祠碑記》記載:嘉慶“丁丑春,公以年逾七旬,不欲久墮風塵,引疾去?!辈椤掇o?!穂5]2135之《中國歷史紀年表》,嘉慶丁丑,即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據此可知,其一,陳曦震《水下碑林——白鶴梁》對張師范生卒的記載顯然有誤。其二,逾者,過也。嘉慶二十二年,張師范即年逾七旬,則張師范的生年當早于乾隆十二年(1747)。其三,嘉慶二十二年張師范“引疾去”,不等于次年即逝。故張師范的卒年亦當存疑和稽考。

二、仕履

張師范以軍功起家,在蜀為官,多所歷練。于東鄉、滎經、什邡、新繁等地任縣令,惠政良多,賢聲大起。最后擢升涪州知州,治政優異,涪民為立張公祠。張師范仕官履歷大體如下:

軍務佐:張師范,在清乾隆年間入蜀佐軍務。陳廷璠《州牧晴湖張公祠碑記》云:“公姓張氏,名師范,江蘇陽湖人,初以薄秩入蜀佐軍務,有功?!盵6]669《涪陵市志·涪州清代歷任知州名錄》云:“張師范,軍營升授,江蘇陽湖人?!盵7]931

東鄉縣令:張師范,在清乾隆年間因功升任東鄉縣令?!吨菽燎绾埞舯洝吩疲骸埃◤垘煼叮┯泄?,擢縣令,歷任東鄉、滎經、什邡、新繁諸縣,多惠政,有賢聲,上官器重,復擢刺史”。

滎經縣令:張師范,曾任滎經縣令,當在清嘉慶年間。參見《州牧晴湖張公祠碑記》。

什邡縣令:張師范,曾任什邡縣令,當在清嘉慶年間。參見《州牧晴湖張公祠碑記》。

新繁縣令:張師范,曾任新繁縣令,當在清嘉慶年間。參見《州牧晴湖張公祠碑記》。

涪州知州:清嘉慶十六年(1811),張師范升任涪州知州。涪陵《劉氏族譜》收錄《牧伯張公壽張太君八旬序》稱:“特授四川重慶府涪州正堂加五級隨帶軍功加四級紀錄十二次?!盵8]對此,諸家記載一致,沒有異議?!锻沃匦薷⒅葜尽肪砦濉吨裙僦尽裙佟吩疲骸皬垘煼?,江蘇陽湖人,嘉慶十六年(1811)任?!盵9]503民國《涪陵縣續修涪州志》[10]卷九《秩官志·良吏》同。《涪陵市志·涪州清代歷任知州名錄》、陳曦震《水下碑林——白鶴梁》、李勝《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李勝《涪陵歷史文化研究》、馬培汶《歷史文化名人與涪陵》[11]23-25等均言張師范于嘉慶十六年(1811)任涪州知州。

三、涪州治政

張師范任涪州知州,治政良多,治績卓異,被稱為涪州良牧、良吏,民立生祠以祀之。其治理涪州的政績參見《州牧晴湖張公祠碑記》。

斷獄明敏:張師范注重刑訴,斷獄明敏,以致“風俗移易,獄訟衰息?!薄锻沃匦薷⒅葜尽肪砦?、《涪陵縣續修涪州志》卷九、李勝《涪陵歷史文化研究》、汪長春《涪陵市書畫名人錄》均稱其“聽斷明敏”。陳廷璠《州牧晴湖張公祠碑記》更詳細地描述了張師范斷獄明敏的情況。云:“公初下車,興利除弊,有不便于民悉更張之,政令嚴肅,聽斷若流,折獄必以情,雖世家巨族亦不得干以私,廉明勤慎,與民休息,數年,風俗移易,獄訟衰息?!?/p>

賑濟災荒:張師范臨涪期間,值大旱災荒,乃大力賑濟,全活甚眾?!锻沃匦薷⒅葜尽肪砦濉吨裙僦尽裙佟贰ⅰ陡⒘昕h續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良吏》均云:“壬申(1812)、癸酉(1813)、甲戌(1814)歲屢旱,悉心賑濟,全活甚眾。”李勝《涪陵歷史文化研究》云:“(張師范)悉心賑濟?!蓖糸L春《涪陵市書畫名人錄》云:“(張師范)在任屢旱,悉心賑濟,全活甚眾?!标愅[《州牧晴湖張公祠碑記》更描述了張師范“為民何懼生死”“事急從權”的情況,云:“公之涖涪也,歲屢旱,公設策備荒,無微不至,癸酉(1813)、甲戌(1814)間旱尤甚,民大饑,死者相枕籍,郡縣皆議請于上官,發粟平糴。公曰:必待請于上而后行,文報往來,動淹時日,則民死無噍類矣,乃先發粟而后以上聞,民藉以活者數千萬人,上官韙之。”

置田備荒:張師范鑒于災情嚴重,乃發展生產以自救,置田利民以備荒。同時,修養濟院,發展慈善福利事業。對此,《涪陵縣續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良吏》云:“復置濟田,重修養濟院,以惠窮黎。”陳廷璠《州牧晴湖張公祠碑記》云:“至若置買濟田,修養濟院,雖皆奉行之事,要以實心行實政,而非圖茍且粉飾者?!蓖糸L春《涪陵市書畫名人錄》云:“(張師范)又置濟田,重修養濟院”。

義學教化:《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五《秩官志·國朝秩官》云:“設義學以教貧寒子弟?!薄陡⒘昕h續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良吏》記載相同。張師范積極發展教育,“歲延名師,按月課藝”,加強“鉤深書院”師資隊伍建設,還“捐俸延師”,設置義學,加強教化,振興人文?!锻沃匦薷⒅葜尽肪砦濉吨裙僦尽裙佟吩疲骸埃◤垘煼叮┰O義學二”。陳廷璠《州牧晴湖張公祠碑記》云:“涪舊有鉤深書院,生童肄業其中,公歲延名師,按月課藝,文風士習,蒸蒸日上。又慮幼學者之無所師資也,乃立義學二,一設東關,一設西關,捐俸延師,俾童蒙得以養正。”張師范的義學教化、振興人文之舉得到了人們的充分肯定。如陳曦震《水下碑林——白鶴梁》云:“(張師范)興辦義學,深得民心?!?/p>

崇祀名賢:張師范充分發揮宗教、名賢功能,改修廟宇,崇祀名賢?!锻沃匦薷⒅葜尽肪砦濉吨裙僦尽裙佟吩疲骸埃◤垘煼叮┲匦奘R及尹子(焞)三畏齋、程伊川(頤)注易洞,詳請建昭忠祠,修三撫廟、厲壇?!薄陡⒘昕h續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良吏》云:“(修)圣廟及尹子(焞)三畏齋、程子(頤)注易洞,又詳請建昭忠祠、厲壇。”陳廷璠《州牧晴湖張公祠碑記》云:“又大修孔子廟及北巖尹子三畏齋,其所以端教化而厚風俗類如此。宋涪陵郡太守王公仙守城不屈死,前明甲申刑部主事我叔祖計安公大節凜然,向無特祀,公為請旨建昭忠祠,春秋致祭,兼祀嘉慶二、三年(1797、1798)遭賊陣亡諸義民,則又所以重節義而崇祀典也?!睆垘煼吨鞒种匦薜膹R宇主要有:

圣廟:即大成至圣先師孔子廟,簡稱孔廟。為儒士祭祀孔子的地方,故又稱學宮。《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三《建置志·學校》云:“學宮,嘉慶十九年(1814)州牧張公師范補修?!泵駠陡⒘昕h續修涪州志》卷五《建置志·學宮》云:“嘉慶十九年(1814)州牧張師范補修?!?/p>

伊川先生祠:程頤謫居涪陵北巖點易洞,著成《程子易傳》(或稱《伊川易傳》),于涪陵“大幸”焉,被涪陵人視為“四賢”或“五賢”之一。故涪陵建伊川先生祠以祀之。張師范重修伊川先生祠,并培植北巖景觀。如道光《涪州志》[12]卷一云:“北巖石壁有洞,宋程伊川滴露研朱注易于內,前牧張晴湖傍壁為樓,顏曰觀瀾?!?/p>

三畏齋:尹焞系程頤高足,曾避居涪州,被涪陵人視為“四賢”或“五賢”之一。故涪州人在伊川先生祠中立像祀之。張師范重修尹子三畏齋?!锻沃匦薷⒅葜尽肪矶遁浀刂尽す袍E》云:“三畏齋,宋尹和靖從伊川于北巖石鐫‘尹子讀書處’,州牧晴湖張公(師范)補齋榜曰:三畏。奉(尹)和靖木主,為曲廊小軒,甃石成池,小橋亙之,蒔竹辟徑,繚以石欄,冷緣蓊葧,景甚幽邃?!泵駠陡⒘昕h續修涪州志》卷三《疆域志三·古跡》云:“三畏齋,北巖側,宋尹和靖先生嘗居于此,州牧張晴湖建屋祀之,石壁刻有‘尹子讀書處’。”

昭忠祀:張師范特別申請建立昭忠祠,用以祭祀王仙、陳計安等忠烈之士?!锻沃匦薷⒅葜尽肪砹疲骸罢阎异簦辉诖蠼瓕Π侗睅r,嘉慶十八年州牧張公師范詳請建修,祀前明王公仙、陳公計安及嘉慶初死教匪之難者四百二十余人,見《義勇匯編》。”

三撫廟:張師范還修建了三撫廟,參見《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五《秩官志·國朝秩官》。

厲壇:張師范還修建了厲壇,參見《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五《秩官志·國朝秩官》、民國《涪陵縣續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良吏》。

另外,涪陵《劉氏族譜》還收錄有張師范《重刊諭祭碑跋》《牧伯張公壽張太君八旬序》,彰顯了他的敬賢尊老之政。

纂修州志:關于張師范纂修州志一事,《同治重修涪州志》、民國《涪陵縣續修涪州志》未見記載。陳曦震《水下碑林——白鶴梁》、汪長春《涪陵市書畫名人錄》亦未有此內容介紹。但李勝《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涪陵歷史文化研究》均稱張師范纂修州志,不知何據。估計這有兩種可能:其一是從張師范發展教育、振興人文的情事看,有可能實有其事;其二可能是將董維祺修志一事被誤移植到張師范身上。

題詠涪州:涪陵山川秀麗,物華天寶,名勝古跡,讓人留連。張師范在任涪州牧期間,曾有不少題刻、詠贊涪州之作。不僅如此,站在今天的角度,他還培植了不少人文名勝景觀,如觀瀾閣、三畏齋、白鶴梁張師范石魚、白鶴梁張師范題詩、老龍洞題刻等,成為寶貴的旅游文化資源。參見后面“題刻涪州”和“著述”條。

四、題刻涪州

張師范在涪州期間,留下了不少題刻。目前所見,主要有五。

《張師范題詩并序》:清嘉慶十八年(1813),張師范題詩白鶴梁,是為《張師范題詩并序》。關于該題刻的名稱,陳曦震《水下碑林——白鶴梁》作《張師范題詩》,《長江三峽工程水庫水文題刻文物圖集》[13]107及《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14]65作《張師范詩》,曾超《三峽國寶——白鶴梁題刻匯錄與考索》[15]215作《張師范詩并序》。該題刻尺寸,陳曦震《水下碑林——白鶴梁》及《長江三峽工程水庫水文題刻文物圖集》作160×263厘米,《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作160×262厘米。題刻全文:“大江日夜流,陵谷巨云間。奇石撼波濤,崩云勝霹靂。北巖水落時,中有白鶴脊。清淺漾雙魚,豐儉以出沒。我來已一載,歲歉憫渥脊。晨夕劇憂惶,富庶慚寡述。今作濠梁游,因撫昆明石。芝草與蓮花,節出就我側。好風送斜暉,時密媚空碧。初春風物伴,瑞龍驗秋獲。共有忠鑒喜,復尋濠梁跡。逸響滿滄浪,騷雅緬時昔。相與促題詩,俯仰法跼蹐。茲邦世若旱,我欲致河伯??袒祸L魚,飛躍蛟龍宅。來時顯作霖,長渥涪陵澤。吞吐疊煙波,江天恣曠道。大清嘉慶癸酉歲(1813)新正四日,偕同人往觀石魚,魚已見水面,喜盈于色,作此志。□□西續刻□復于白鶴梁?!跷骼m□□□□□□年豐之雨澤□常潤我州遂命勒石焉。張師范題并書?!?/p>

《張師范題詩》,清嘉慶二十年(1815),州牧張師范題詩一首,即《張師范題詩》。關于該題刻的名稱,陳曦震《水下碑林——白鶴梁》作“張師范詩記”,《長江三峽工程水庫水文題刻文物圖集》及《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作“張師范詩”,曾超《三峽國寶——白鶴梁題刻匯錄與考索》作“張師范題詩”。陳曦震《白鶴梁詩萃——鶴風魚韻》[16]204收錄有該詩,名“江心石魚”。黃節厚《烏江古代詩詞譯注》[17]252亦收錄該詩,黃節厚《歷代名家詠三峽》[18]71收錄該詩,名“題石魚”。《重慶文物總目續篇》[19]161作“張師范題刻”,王應元《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二《輿地志·碑記目》作“州牧張晴湖詩”。《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十五《藝文志》作“江心石魚”,李勝《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收錄其詩,名“江心石魚”。關于該題刻尺寸,《長江三峽工程水庫水文題刻文物圖集》及《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與陳曦震《水下碑林——白鶴梁》均作60×35厘米。題刻全文:“石鯨自有形,躍入蛟龍宅。霖雨及時行,永顯濠梁跡。嘉慶乙亥(1815)春分日,州牧張師范識。”

“摩訶靈境”題刻,《涪陵市志》云:“老龍洞叢林題刻有清嘉慶十六年(1811)張師范‘摩訶靈境’題刻?!崩钍罊唷妒谈⒅荨吩疲骸皬垘煼丁υX靈境’題刻長2.3米,寬0.75米,系涪州知州張師范于清嘉慶十六年(1811)所題,行書,陰刻,字徑0.23×0.5米,字距0.05米,筆法流暢,遒勁有力?!盵20]394-395“涪州第一洞天”題刻,《涪陵市志》云:“老龍洞叢林題刻有張師范所題‘涪州第一洞天’題刻?!痹擃}刻未見它書所載和介紹。

張師范高浮雕石魚,張師范在白鶴梁還鐫刻了一尾石魚,該魚是白鶴梁題刻 18尾石魚中最大的一尾,現置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正廳?!妒澜绲谝还糯恼尽吩疲骸皬垘煼陡吒〉耵~,清嘉慶二十年(1815)鐫刻,該魚刻為獨立亙石,鐫刻技術精湛,突出了精、氣、神,頗富生活氣息,十分逗人喜愛?!?/p>

五、著 述

張師范善詩工書,在涪州期間,留下不少詩文書畫[21]。陳曦震《水下碑林——白鶴梁》云:“(張師范)善詩精書,其字筆法放縱,自成一格”。汪長春《涪陵市書畫名人錄》云:“(張師范)其書肥瘦適度,造形俊美,自然瀟灑,超脫于顏柳之外,自成一格”。李世權《石刻涪州》評價張師范“摩柯靈境”題刻“筆法流暢,遒勁有力”。

(一)題刻類

《張師范題詩》,白鶴梁題刻,作于清嘉慶二十年(1815);《張師范題詩并序》,白鶴梁題刻,作于清嘉慶十八年(1813);《“摩訶靈境”》,老龍洞叢林題刻。作于清嘉慶十六年(1811);《“涪州第一洞天”》,老龍洞叢林題刻;張師范石魚,白鶴梁題刻;《“觀瀾”匾》,涪陵北巖觀瀾閣匾,題刻。道光《涪州志》卷一云:“北巖石壁有洞,宋程伊川滴露研朱注易于內,前牧張晴湖傍壁為樓,顏曰觀瀾?!薄丁叭贰必摇罚⒘瓯睅r三畏齋匾,題刻兼書法作品?!锻沃匦薷⒅葜尽肪矶遁浀刂尽す袍E》云:“三畏齋,宋尹和靖從伊川于北巖石鐫‘尹子讀書處’,州牧晴湖張公(師范)補齋榜曰:‘三畏’?!?/p>

(二)書法類

《張師范題詩并序》,白鶴梁題刻書法作品,作于清嘉慶二十年(1815);《張師范題詩》,白鶴梁題刻書法作品,作于清嘉慶十八年(1813);《“觀瀾”》,張師范留存于北巖觀瀾閣的書法作品;《“三畏”》,張師范留存于北巖三畏齋的書法作品;《“摩訶靈境”》,老龍洞叢林題刻書法作品,作于清嘉慶十六年(1811);《“涪州第一洞天”》,老龍洞叢林題刻書法作品。

(三)詩文類

《張師范嘉慶十八年題詩》,清嘉慶十八年(1813)張師范在白鶴梁的題詩;《張師范嘉慶二十年題詩》,清嘉慶二十年(1815)張師范在白鶴梁的題詩;《致遠亭(亭為宋刺史范仲武建,映帶江山,下環泉石)》,張師范“北巖十詠”留存5首之一。詩云:“一亭致遠得嘉名,刺史風流具勝情。谷口鳥聲啼處滑,樹間帆影過來輕。坡公放鶴空塵鞅,太守環滁寓酒觴。日暮北巖山下望,無邊林壑落霞明?!痹撛姳弧锻沃匦薷⒅葜尽肪硎濉端囄闹尽?、民國《涪陵縣續修涪州志》收錄。《點易洞》,張師范“北巖十詠”留存5首之一。詩云:“煙波洞外二江橫,岸幘研經獨坐情。數百年前文運厄,九三爻里系辭精。時窮黨禍符屯遁,道合天人有弟兄。涪水悠悠通洛水,古賢芳躅暮云年?!痹撛姳弧锻沃匦薷⒅葜尽肪硎濉端囄闹尽?、李勝《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收錄。《不受暑齋(地為伊川、和靖兩先生后先棲遯之所,壁鐫尹子讀書處,春夏瀑懸千尺)》:張師范“北巖十詠”留存5首之一。詩云:“書聲去后梵音流(兩先生去后廢為梵宇,嘉慶丙子辟治一新),筑室今看洞壑幽。竹覆千竿忘九夏,襟披六月似三秋。羲皇一枕窗前臥,宏景三層屋外游。面壁達摩塵垢凈,飛泉簌簌瀉山溝?!痹撛姳弧锻沃匦薷⒅葜尽肪硎濉端囄闹尽肥珍??!督飒氉帲ㄜ巸H客膝,江山在抱)》,張師范“北巖十詠”留存5首之一。詩云:“獨坐臨風抱膝詠,侭寬俯仰縱豪襟。落霞孤鶩江天闊,細雨春帆嶺樹深。斗室堯夫容嘯傲,濠梁壯叟契幽尋。小窗高敞馮遙囑,井絡岷源萬里心。”該詩被《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十五《藝文志》收錄。

《重刊諭祭碑跋》,張師范所作跋。文云:“忠愍公劉秋佩先生為前明給諫,正色立朝,以力諫逆閹劉瑾坐貶。起為金華太守,尋遷江西廉憲,一代名臣也。碑存圣廟,久將漫滅,去裔孫劉恒德新之,移置明倫堂之右,足征涪之文獻,即樹之太學,亦足以勵士行而彰名教,豈僅吾涪推重也耶,予私淑昔賢之梗概,用贅數語,敬志前朝忠藎云。嘉慶丙子年(1816)孟冬月州牧后學張師范謹識?!痹撐氖珍浻诟⒘辍秳⑹献谧V》。

《牧伯張公壽張太君八旬序》,張師范所作祝壽文。文云:“嘗聞元鶴東來,香泛婆娑之寶樹,王母西降,光溢燦燦之彩霞。即魏闕金門擅瑰麗絕妙之句,蓬壺瀛島呈奇文雄渾之詞。與夫東方之桃,安期之棗,是皆古昔之稱觴,即可為此時之介壽。惟我孺人,生于巨族,實百忍堂之徽音,德配名家,本忠愍公之賢裔,持家有道,就養無方,既得高堂之歡心,又起家人之禰稱。案頭陌上,肅其禮儀,伯姊諸姑,服其孝敬。擬元侯之德配,采蘩續賡比三事之家聲,沼沚載詠內則之教,有源姆儀之修,特著無何肈吉先生偕親忽逝,維時孺人追夫恤子悲亡,念存柏舟自矢,親操家政,勤儉持身,義方為訓,而子選先生敬遵懿教,克振家聲,名既入于太學,家倍豐于當年,不意選祿未終,青鳥之音已杳,而諸孫森立黃鵠之翼高飛,而孺人則仍以畫荻和熊教孫,無異于勖子。勤耕苦讀,翼子遞及于謀孫,事事經營,物物就理,而且安不忘勞,富而彌儉,卮匜觽□,手自營謀,菅蒯麻枲,親自操作,終年堆髻不事玳瑁之釵,長服澣衣,笑卻葡萄之錦,四德既已躬修,五福定由天降。于時寸銖積累,坐享十萬十億之家資,阡陌田連,常貯千倉萬箱之儲蓄。但見龍孫鼎立,笑舞堂下之斑衣,曾元班聯,重疊街前之玉筍。方今八旬大慶,五世一堂,孫既生子,方且躋堂而稱觥,子復生孫,亦將春酒介壽揖揖、詵詵、蹌蹌、濟濟拜舞一堂,慶祝盈室,竊恐高年難分老幼,老眼莫辯曾元,彩衣而戲,竟屬孫 帶子而并舞,含飴而弄,多是孫之孫,衣趨迎壽而康矣。樂何如乎且也九族宗黨,四方戚鄰,喜覲天年,樂觀壽域,頌祝之人萃于一室,罕見之詞播于千里,咸謂一陽之復,十載不移,百歲之人,廿年猶在,星留寶婺,光中祝在期頤以外,蓋以孺人有令德之樹彼蒼,即有厚福之酬相在爾室,宜其子孫秋桂高折,桃浪新開,與孺人之上壽同邀頒錫并重紫泥,彼時猶是一陽之復,頓開百歲之觴,維稱觥祝嘏來,朱履之三千獻棗,捧桃賀天年之一百,行將飛舞黃雀,并列幾筵,翩翩仙禽,來從海島,漫擬玉色,不愧琪花瑤草之名,試對金英,請待玩月乘風而至,使道旁觀者,始知積善之家必獲有余之慶,觀此時之福壽康寧,益以徵昔年之孝慈貞義,天豈獨以厚福報孺人,亦將以孺人型天下也。是為序。嘉慶二十二年歲次丁丑大呂月谷旦,特授四川重慶府涪州正堂加五級隨帶軍功加四級紀錄十二次侍生晴湖張師范拜撰?!痹撐氖珍浻诟⒘辍秳⑹献谧V》。

[1] 汪長春.涪陵市書畫名人錄[G]//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涪陵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涪陵文史資料選輯:第3輯.內部資料,1987.

[2] 陳曦震.水下碑林——白鶴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3] 李勝.涪陵歷代詩文選校注[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4.

[4] 李勝.涪陵歷史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5]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

[6] 陳廷璠.州牧晴湖張公祠碑記[M]//王應元.同治重修涪州志.成都:巴蜀書社,1990.

[7] 四川省《涪陵市志》編纂委員會.涪陵市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8] 涪陵劉氏宗譜[M].涪陵地方志辦公室藏本.

[9] 王應元.同治重修涪州志[M].成都:巴蜀書社,1990.

[10] 王鑒清,施紀云,等.涪陵縣續修涪州志[M].民國十七年(1928)本。

[11] 馬培汶.歷史文化名人與涪陵[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12] 德恩.涪州志[M].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本.

[13]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三峽工程水庫水文題刻文物圖集[G].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14] 政協四川工委.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M].武漢:中國三峽出版社,1995.

[15] 曾超.三峽國寶——白鶴梁題刻匯錄與考索[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

[16] 陳曦震.白鶴梁詩萃——鶴風魚韻[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17] 黃節厚.烏江古代詩詞譯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18] 黃節厚.歷代名家詠三峽[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19] 重慶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重慶文物總目續篇[M].內部資料,2008.

[20] 李世權.石刻涪州[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4.

[21] 曾超,張正武.元明清白鶴梁題刻涪州牧考述[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3(2):1-6.

(責任編輯:李朝平)

A Historical Textual Research on White Crane Ridge Nominee Zhang Shifan

ZENG Chao
(Editorial Department, Chang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8100, China)

Zhang Shifan, assumed name Qinghu, was from Wujin, Jiangsu. He is one of the White crane ridge nominees as a good governor. During his political management in Fuzhou, he held the justice, distributed food to thousands of homeless, advocated the field-prepared project, paid attention to education, set high social status for the wise and moral man, compiled and edited Fuzhou historical records, wrote poems for Fuzhou as well as respected the moral and the old. He devoted himself to the governing service, so that people build a monument for him. So far, there is no thorough academic research on his behaviors and moralities. This paper intends to investigate and evaluate his moral behaviors according to Fuling local records and some related historical material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on the White crane ridge nominees.

white crane ridge;Zhang Shifan;historical deeds;research

K877.4

A

1009-8135(2017)04-0011-06

2017-03-21

曾 超(1966—),男,土家族,重慶黔江人,長江師范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烏江流域社會經濟文化研究中心、武陵山特色資源利用與開發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古籍整理專項“白鶴梁石刻文獻題名人研究”階段性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高清视频一区|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五月婷婷伊人网|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a级在线观看| 国产人人干|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久久公开视频| 亚洲天堂啪啪|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自拍偷拍欧美|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国产视频你懂得| 日本国产在线| 蜜桃视频一区|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日韩资源站|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日本午夜影院| 性69交片免费看|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青青草视频| 91九色最新地址| 国产你懂得| h网站在线播放| 91久久夜色精品|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久操视频| 欧美精品1区|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91视频日本| 日韩在线1|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欧美一区福利|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看|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免费一级毛片|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香蕉| 欧美中文一区|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国产在线自在拍91精品黑人|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99视频在线免费|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亚洲丝袜第一页|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