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葛家琪
務實豐華恒者行遠
本刊記者:葛家琪
華恒生物成功承擔了十二五科技部“863”項目、國家發改委生物產業示范專項、科技部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等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是擁有國際領先的發酵法生產L-丙氨酸技術并產業化的企業。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醫藥及保健品、日化、食品及食品添加劑等領域,秉承綠色環保理念,依托技術突破和成本優勢,服務于包括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在內的眾多國內外一流客戶。

實業創業、白手起步、劍指高科技傳統,這些在今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中頻頻出現的詞語,對安徽華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郭恒華來說,已是有些久遠的記憶。
13年前,郭恒華從國企副總的位置上辭職,創建華恒化工。
11年前,郭恒華再創華恒生物,鎖定氨基酸這一生物領域細分市場,堅持持續創新,不斷變革,逐步完成了從0到1的跨越,其公司實現了從籍籍無名到行業NO.1的異軍突起,其個人也實現了從傳統化工行業到生物制造的完美轉型。
創業從來都是“九死一生”的事,郭恒華為何選擇這條路?華恒生物又是怎樣發展的?這位女企業家的創業歷程、這家實業企業的創新征程,或許可為如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立志創業、勇于創新的后來者提供有益借鑒。
有媒體報道,決定創業,郭恒華只用了3天。但少有人了解,在這3天之前,她曾用十年時間完成了從一家化工國有企業一線技術員到營銷副總的跨越,深具化工行業的背景和經驗,當然也看到這個行業發展的瓶頸和問題。
從這一點出發,郭恒華辭職創業,選擇了“離化工不太遠”的生物。作為國家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生物產業符合未來擺脫石油資源依賴、實現低碳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趨勢,郭恒華相信并看到了這一行業未來的蓬勃生機。一開始,郭恒華選擇了氨基酸這一分支,并進一步鎖定更為細分的丙氨酸。
丙氨酸,組成人體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之一,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現如今,它已在食品、藥品、日化、飼料等領域中發揮著廣泛的作用。但在當時,用郭恒華的話說,這是一個還沒有被大企業發現的小而美的市場,卻又有足夠的空間供一個新晉者施展拳腳,很適合自己。
有準備卻難在沒有任何優勢和資源,因為不愿意再涉足傳統化工,初創階段的華恒生物走了一條比較笨的路——買同行的天冬氨酸來生產丙氨酸,再與同行競爭。“比別人起步晚、條件差、成本高,唯一能夠活下來的出路,就是把品質做到更好,把高端、嚴苛的客戶服務好。”
郭恒華把自己逼到了絕境。公司創新技術、優化工藝路線,將自己的丙氨酸產品做到了全行業品質最佳,并獲得國內外一流客戶的認可。公司立志做行業的建設者,堅持在已有的基礎上保持產品質量,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求得生存。自此,高品質也成為華恒生物的優勢標簽。
站穩腳跟之后,郭恒華并不滿足,她非常清楚,企業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必須具備更有優勢的產品,她一直在思考,如何走出一條以科技創新、技術驅動為核心競爭力的創業之路。
2009年起,華恒生物開始研究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產品——DL-丙氨酸,并成功首次采用酶法合成。酶法是我國的丙氨酸產品生產傳統工藝,具有酶活力高、提取工藝簡單的優點,但也存在原材料天冬氨酸成本高、生產過程中環保問題突出等缺點。為了進一步探索丙氨酸生產的新技術,公司放眼全球,尋求與國際頂尖的技術團隊合作。
2010年,華恒生物和中科院天工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循著“走出去,請進來”的思路,從國外大膽引進了發酵法生產L-丙氨酸技術,并借助中科院和公司自身的科研實力,成功實現產業化。
該技術工藝主要原料為葡萄糖,來源于玉米、秸稈等,屬于可再生資源,廉價易得,培養基成分簡單,厭氧發酵能耗低,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零排放,并且“吃干榨盡”,將原料、中間體、產品及副產物的應用發揮到了極致。技術的突破帶來了生產規模的大幅度提升和生產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更重要的是,符合當下綠色、健康、環保的消費理念,市場前景廣闊。
2011年5月,“發酵法生產丙氨酸系列產品”項目承擔國家發改委微生物制造高技術產業化專項,一年后,被評為國家火炬計劃產業化示范項目。
2012年11月,華恒生物成功承擔了科技部“863”計劃,12月榮獲首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企業組第三名;2013年10月,被評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2014年11月,榮獲2014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5年1月,第三屆安徽省專利獎評選結果公示,華恒生物發酵法L-丙氨酸核心專利以極高技術先進性、創新性和產業化價值,榮獲安徽省專利金獎;并于同年榮獲第十七屆國家專利優秀獎。
如果說,是一直堅守的以科技進步為主導、致力于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理念,使華恒生物躋身國內行業領軍企業;那么發酵法丙氨酸工藝的成功產業化,則是一次顛覆性的革命,它使華恒生物具備了絕對優勢——憑借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領先的發酵法生產丙氨酸核心技術,在技術程度、生產規模、成本優勢、銷售量等各方面均成為行業第一。
“要做一個有尊嚴的企業家,對社會有價值;要做一家被尊重的企業,對行業有建樹;要讓團隊和員工因為所從事的工作得到成長,感到自豪。”懷揣著這個樸素的價值觀,郭恒華開始了創業征程。10年甚至更短的時間,華恒生物從零起步,代表中國站在了世界舞臺上。如此速度,何以支撐?
郭恒華說,是創新,從創業之初就堅持的創新。“從技術開發到企業管理,再到運營維護,是創新讓我們保持活力,這是華恒生物發展的根本點。”
他們始終堅持技術創新,才得以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領先的發酵法生產丙氨酸核心技術與工藝。
公司始終堅持管理創新,公司內部實行項目制,以技術領軍人牽頭組成團隊對新項目、新想法進行論證,成熟了再對接到生產部,以此取得高效運行。

他們堅持創新人才培養,營造開放的公司環境,提供充分的展示平臺,以激活年輕人的創造力,鼓勵一線員工多思考、多嘗試,主動接受挑戰。
公司注重當下,“我們投資的每一個項目、每一個產品、運用的每一項技術,是不是比傳統更高效,比同行更環保,比現有產品成本更低?只有做到這些,你才能真正為社會帶來價值。”
勇于創新,勇于承擔,成就了今天的華恒生物—— 一家從事以丙氨酸系列產品為主的氨基酸等生物基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出口至美、加、德、日、韓等發達國家,服務于包括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在內的眾多國內外一流客戶。
郭恒華表示,“十三五”期間,華恒生物仍然會堅定不移的走生物工業路線,堅持“兩個替代一個提升”,即用可再生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用生物技術替代傳統化工技術,達到生產效益和產品品質的提升。
郭恒華也清楚,行業的進步離不開企業的成長。總體來看,我國的氨基酸行業與國際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郭恒華認為,要改善這一現狀,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整個行業乃至社會的共同努力。“綜合性、跨平臺的生物工業聯盟,或許是一條出路。由聯盟推動標準和制度的改變,推動行業管理的規范,從前端的自主研究,到中間的服務平臺,再到下游的產業化,乃至資本的運營,都需要更有格局和眼光的人來推動形成通暢的產業鏈。我們需要鼓勵更多的人勇于擔當,最終推動更多、更加環境友好、更低成本的產品的出現。”
她希望更多有科研能力、有科技成果的科學家勇敢的走向市場,哪怕不是創業,只是將自己的成果拿出來,參與進來。“要相信,未來的中國生物工業,科研成果的創新和轉化,都是大有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