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最近幾年,很多NBA球員都在公開抱怨一件事,那就是他們在各大獎項的評選中一直沒有投票權,其中不乏像杜蘭特、詹姆斯這樣的超級巨星。不過,本賽季的全明星投票改變了這一現狀,球迷不再全權決定首發陣容,新增加的球員和媒體投票環節讓這些聯盟里的主角終于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但這個結果真的像他們想像的那樣好嗎?
從投票結果背后的一些細節來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體育畫報》就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NBA聯盟應該把全明星投票加入球員選票部分當成是一次有瑕疵的試驗,而不是新的正常模式,進而在以后的投票規則上再次進行優化。
球員濫用投票權
過去,全明星投票只是球迷們在社交網絡上展開的純粹的人氣競賽,但在今年,為了避免無意義的刷票情況出現,新規則中加入了球員和媒體投票,給外界創造了一個比較的機會,看看究竟是哪一個群體做出的選擇更具可信度。
新規一出,自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其中以杜蘭特、歐文為代表的球星們認為不應該賦予媒體投票的權力。“球員們比任何人都知道誰應該進全明星、誰是他們球隊里最出色的球員、誰是這個聯盟里最出色的球員。所以,我們得到了一個發言權,這很好。”杜蘭特說道,“這不是MVP佳陣容的投票情況,媒體100%說了算,他們有他們的觀點,但顯然球員本身還是最懂的。”
事實上,在最近幾年,杜蘭特已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聲,質疑媒體在各大獎項上的投票權力,還聲稱媒體更愛那些“天皇巨星”。“你們媒體記者沒有看過球探報告,沒有參加過球隊會議和錄像討論這些環節,沒有真正去分析過球員們的比賽。”他說道,“而我們每個晚上都在和不同的家伙對抗,我們相互競爭,我們知道他們在場上說什么,知道他們如何帶動隊友,也知道他們如何控制比賽。”
杜蘭特的話的確很有道理,但不幸的是,最后的投票結果表明,球員——作為一個整體——并沒有在投票中體現出公平、公正的態度,與此相反的是,他們把票投給了自己的隊友、朋友,有的甚至完全是隨機瞎投。當然,更糟糕的情況是他們投給了自己。看看灰熊悍將托尼·阿倫的選擇吧。他在推特上發布了一段視頻,直播了自己投票的全過程,這個原本還比較嚴肅的選擇到他這里卻成為了找樂子。他在視頻里對著候選球員名單挑來挑去,時不時還發出笑聲,最后,他終于完成了自己的投票。他選出來的東部首發五人有肯巴·沃克、莫·威廉姆斯、盧克·巴比特、邁克爾·比斯利、德拉蒙德,西部則選擇了自己和他的隊友們——康利、小加索爾、詹姆斯·恩尼斯、蘭多夫。看到這份名單你有什么感覺?這其中有一人配得上首發嗎?莫·威廉姆斯竟然也在其中,他本賽季的交易次數(2)比上場時間(0)都多。盧克·巴比特又是什么情況?
這不是少數家伙的行為。否則你怎么解釋2016年的狀元本·西蒙斯本賽季一場未打卻得到了三張選票?奇才隊的新秀丹尼爾·豪斯只打過一分鐘,他也收到了兩張選票。此外,喬治斯·帕帕揚尼斯(本賽季一共只得到2分)和昆西·龐德克斯特(本賽季和上賽季都沒有打過1場比賽)也都獲得了選票。球員們總共為283位球員投出了至少一張的選票。請注意,他們是在票選全明星首發,只有東西部半程比賽表現最佳的各五名球員才有這個資格,但竟然有283人都獲得了選票。值得一提的是,有98位球員有且只有一張選票。
“我對球員的投票感到失望。他們一直要求獲得投票權,但是很多人都把這當成兒戲。所以,我不知道他們投票的意義是什么,這真的太糟糕了。”勇士隊主帥科爾批評球員們沒有嚴肅認真對待手里的投票權,“我看了所有獲得選票的球員名單,你可以把票投給自己嗎?名單上有很多球員根本不應該獲得選票。雖然很多人在總統選舉的投票中也會寫上自己哥們兒的名字,所以這可能是他們習慣的方式,但我認為如果你獲得了投票權,就應該認真對待,否則將沒有任何意義。”
相比之下,媒體投票就要合理得多,他們總共才給32位球員送出了選票。而在他們的候選名單中,即便是最不該得票的球員——比如懷特塞德、韋德、小喬丹——也有著一定的合理性。
媒體更有說服力
根據聯盟數據統計顯示,此次共有324名球員參加了投票。但同樣是基于數據統計,聯盟有451位球員至少上場時間超過1分鐘。如果有過出場機會便擁有投票權,那么此次球員的投票率僅有71%。可以想見,如果按照有合同的球員即便沒有上場也能投票來看,投票率還將更低。
另一方面,媒體的投票率就高了太多。NBA邀請了100位媒體成員參與投票,結果顯示其中有96位成功地投出了選票,比例遠超球員投票。
當然,希望96%的NBA球員都能參與投票可能太過苛求,但在新規則之下,在三方共同決定最后結果的情況下,投票率就顯得舉足輕重了。吉米·巴特勒憑借4張球員選票的優勢力壓保羅·喬治,得到了東部第三個前場首發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在喬治之后,其他四名球員與巴特勒之間的票數差也不過25張球員選票。而在西部前場方面,安東尼·戴維斯打敗考辛斯,靠的也是5張球員選票的優勢。
這里必須注意的是,本次規則中所謂的球迷投票占50%,媒體和球員投票各占25%,其實和具體獲得多少選票并沒有直接關系,而是和球員在這三類投票中的排位順序有關。那么,如果324位球員只將選票投給配得上全明星首發的球員,如果他們只給20到30名球員投票,顯然最終的結果將與現在完全不同。如果球員們的投票率上升到85%,甚至是90%,又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呢?
事實證明,盡管有一些球員——比如杜蘭特——十分在意他們的投票權力,但剩下的大多數都在揮霍他們手中得之不易的權力。
另一方面,盡管杜蘭特質疑媒體投票的專業性,但此次投票結果顯示:媒體和球員最終的選擇幾乎是一樣的。在西部,兩個群體所選出的首發五人完全相同:威斯布魯克、哈登、杜蘭特、倫納德、安東尼·戴維斯;而在東部,雙方在三個首發人選上達成了共識,分別是詹姆斯、阿德托昆博、巴特勒,但在剩下的兩個后場球員選擇上,他們的前三位候選人也完全一致,分別是小托馬斯、德羅贊、歐文。
于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媒體在選出真正的“全明星”上做得更好。以詹姆斯為例,他在球迷、球員、媒體三方投票中均是領先者,所有的96個媒體代表都將他選入了東部前場的三個名額當中,這意味著100%的首發得票率。但與此相對的是,324名球員中,只有196人將票投給了他,首發得票率只有60.5%。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了杜蘭特的身上。他收到了96張媒體選票中的94張,得票率為97.9%,但在球員方面,他只得到了170張選票,占比只有52.5%。也許只是因為沒有影響到最終的結果,所以這個可以反映出許多問題的小細節很自然地被忽略了。
威少落選誰的禍
以往,純粹拼人氣的時候,最終的結果也會引發一些爭議,有的球員也會屢屢抱怨自己落選全明星,但總的來說只不過是賽季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現在增加了更多的聲音,顯然結果相對更全面一些,至少將帕楚里亞和韋德這樣本不應該入選首發的球員排除在了首發陣容之外。
但在最終的首發陣容揭曉時,卻依然引起了軒然大波。這一切只因為人們沒有在首發名單中看到一個球員的身影:威斯布魯克。眾多NBA名宿紛紛對威少落選首發表示“不能理解”。“場均30+10+10的拉塞爾怎么會沒有進入全明星首發呢?”“魔術師”約翰遜在個人社交網站上寫道;加內特則在自己的籃球脫口秀節目中直言,威少落選是“NBA歷史上空前的冷落行為”;費舍爾則認為“NBA需要一個新的投票體系了。”
而威斯布魯克對于此事的沉默,看上去是他在這個動蕩的賽季的又一次成長。“就讓它過去吧。”他說,“我不是為了進入全明星而打球,我是為了爭奪總冠軍。每場比賽我都會打出高水平,而努力終究會有回報的。”
盡管有相當多的人為威少鳴不平,但他們究竟該將矛頭指向誰呢?聯盟可不會背這個鍋。威少在球員和媒體投票兩項中均排名第一,球迷投票排名第三;庫里球迷投票第一,球員和媒體投票第三;哈登在三項投票中都排名第二,計算下來,三人的最終得分都是兩分。但新規則中有一項規定,當有球員最終得分相同,排名并列時,將按其球迷投票數決定最終人選,所以才有了威少的落選。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東部球員身上。德羅贊和小托馬斯排名并列,但由于前者贏得了更多的球迷選票,所以把后者擠出了首發陣容。
威斯布魯克赫拉克勒斯式的三雙表演的確很厲害,但更多的球迷喜歡看哈登的歐洲步、庫里的百步穿楊,這也沒有錯。全明星賽不過是場表演秀,真搞得唯實力論,套理論、搬數據才能出分高下,也太違背格魯吉亞全民總動員最終一無所獲的娛樂精神了。換言之,如果沒有這個新機制,而是完全以球迷投票為準,威少連和庫里、哈登并肩而立的資格都拿不到。那些為威少喊冤的人,只能怪自己沒有賣力地為其拉票了。
任何一項改革的目的都是好的,但在實施的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在新的投票規則之下,削弱了球迷投票的重要性,但所占權重依然較大,畢竟全明星賽就是一場獻給球迷的表演秀。至于媒體的投票權,他們做得還不錯,至少從這次的結果來看,他們是三個投票群體中最公平、公正的。但在球員投票方面,顯然還存在著較大弊端。當然,沒有必要剝奪他們的投票權,但可以用具有選擇性的計算方法來規避他們濫用手中的權力,也許應該限制每支球隊參選球員數量,或者由球員工會來草擬參選名單,制定最低參選標準,球員不得投票給自己以及任何沒有達到最低標準的球員。
確實,一定程度上的多樣性是應該被尊重的,意見完全統一也不是最終目標。但如果有近40%的媒體沒有把票投給毋庸置疑的首發球員如詹姆斯或是杜蘭特,球員們一定會感到憤怒,那為什么他們卻可以這樣做,而且還投得理直氣壯?或許某些球員可能打心底覺得自己也是聯盟第一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