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民敏
編者按:過去一年,全國交通運輸行業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新突破,交通運輸“兩促一穩”作用彰顯,扶貧攻堅取得新成效,服務國家三大戰略取得重要成果,行業治理能力得到不斷提升,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交通運輸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方面繼續承擔著先行官作用。2017年以及“十三五”期間,交通運輸行業應該強化服務大局、服務人民、服務基層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堅持科技創新,提高行業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更多激發行業里蘊藏的巨大創新潛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發揮交通運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讓交通運輸行業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攻堅之年步入深化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關系全局、關系長遠的攻堅戰。我們要在已有工作和成效的基礎上,在目標、任務、方式、政策、路徑、舉措等方面深化落實,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
交通運輸系統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一步該怎么做,今年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積極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作出重要論述,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代表們認為,要準確把握精神實質,牢牢抓住交通運輸發展黃金時期,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唐冠軍:“十三五”期間,長江航務管理局將重點實施武漢至安慶段航道整治,啟動宜昌至武漢段部分航道建設,力爭2020年前后實現6米水深初通至武漢、4米以上水深初通至宜昌;加強觀測,加強環保等研究論證,繼續研究啟動、推進有關項目建設,力爭“十四五”末全面實現長江中游“645”工程目標。
全國人大代表王秉清:隨著基礎設施網絡、服務系統、綜合場站不斷完善,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正當其時。交通運輸系統要在管理體制上“綜合”起來,目前國家層面已經建立了“一部三局”的大交通管理體制,需要在各省(區、市)層面加快推進這一管理體制。如果沒有法定職能,那么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在項目規劃、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話語權將相對較弱,綜合交通也就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李志軍:隨著交通運輸大部門制改革的深化,以前存在的部門行政壁壘逐步破除,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既要做好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統籌工作,同時要與社會發展規劃、城鄉發展規劃、土地發展規劃結合起來,實現通盤考慮,從而找到并補齊發展短板。
全國政協委員游慶仲:當前,地方交通運輸大部門制改革正在不斷深化,全國已有一半以上省(區、市)基本建立起或正在建立綜合交通運輸協調機制,呈現出很多“地方特色”。需要注意的是,大部門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提升綜合運輸效率,改革過程要“互動起來”,不能為改而改。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制定各項交通運輸政策,才能有效提升老百姓出行的滿意度。
加快推進三峽樞紐新通道建設
三峽船閘通航能力不足問題已成制約長江水運跨地區運輸的一大瓶頸,如何提升長江沿線通道運能成為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關注的熱點。
全國人大代表唐冠軍:應加快推進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建設。目前建設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包括葛洲壩的改造),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可以承受,生態上也沒有大的干擾。新通道將對湖北、上游地區的重慶、四川等地區的航運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將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修建三峽翻壩轉運設施,宜昌也可以形成一個區域物流中心。同時,新通道可以大大緩解三峽船閘這個“堵點”的壓力,大大降低安全管控風險。三峽通航不暢將直接影響長江經濟帶戰略、“一路一帶”和西部大開發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
全國人大代表程德宏:建立多方式線路運輸通道,是提升長江沿線通道運能必然的解決路徑。盡管修建三峽船閘新通道是破除長江航運“腸梗阻”的根本之策,但考慮到新通道建設涉及面廣、建設周期長,短期內難以解決三峽船閘瓶頸制約。而建設沿江貨運鐵路,可發揮出沿江鐵路縱深腹地大、運輸距離遠、運輸效率高等綜合優勢,推動形成沿江立體綜合交通走廊。
全國人大代表湯宗偉:長江中上游地區沿線省市,可共同規劃和建設以水運為基礎,鐵路、公路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相互配套銜接的三峽樞紐綜合運輸體系,實現多式無縫對接,提高三峽壩區綜合運輸能力和吸引力。
簡政放權 關愛船員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葉成:希望簡化港口建設項目審批程序。目前港口建設項目審批程序仍然過于復雜繁多,存在審批、評估流程重復的現象。建議梳理審批環節,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按照國家規定的審批權限,由最終審批單位組織進行一次性評估、評審,簡化中間環節流程,節約審批時間。在項目竣工驗收和投產審批階段,口岸系統可以召開聯席會議,協調系統內各部門對建設項目審查驗收,減少橫向審批,切實優化審批程序。同時,可以整合安全預評價和職業病預評價環節,目前安全預評價與安全設施設計與職業衛生設施設計、安全驗收、控制效果評價等,內容存在大量的交叉和重復,如果能進行合并,可以大大提高審批效率。另外,希望對民間資本給予更多支持,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市場準入,打造公平環境。
全國政協委員高彥明:建議免征國際海員在船收入個稅。海員是實現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基礎,為有力支撐我國航運業健康發展,保障我國國際貿易順利運行,免征海員個人所得稅顯得愈發重要和迫切。海員是一種重要的國際戰略資源。而我國為培養國際海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高昂的代價,如果不能穩住這支隊伍,國家損失很大。 我國對海員的優惠政策主要是允許海員享受稅法規定的附加減除費用標準,這顯然是不夠的。另外,海員的工資、薪金所得采取按年計算繳稅的方式也不合理。減免海員個稅是國際慣例,這既是歷史傳統也是國際通行的做法。
在滬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高國際遠洋船員個稅起征點,給予高級船員特殊津貼,并列入個稅減免項。委員們指出,國際遠洋船員雖然從數量上來說屬于“小群體”,卻是航運業參與國際競爭中的有力保障,也是推動海洋戰略的關鍵力量。隨著現代船舶業的發展,船員一般都要求具有大專以上學歷,高級船員必須通曉航海科技、船舶管理、貨運等多方面知識,一名合格的船長更需要至少10年以上的培養周期。同時,國際遠洋船員也是最艱苦、最危險、最具挑戰性的職業之一。委員們認為,現在公民計稅起征點已從800元調至3500元,遠洋船員計稅起征點僅調至4800元。現行的個稅減免政策在減免力度、政策層次、激勵作用等方面存在差距。
出臺扶持政策 助力行業發展
委員們認為,目前我國在船舶工業發展、遠洋漁業發展和技術研發推廣等方面急需扶持政策,以支持相關行業能健康的可持續性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李長青:支持漁業企業造大船闖遠洋,開發國際公海漁業資源。整合現有資源,加快推進遠洋漁業海外大型基地建設;組建國家級遠洋漁業科研團隊,不斷提升大型遠洋漁船的技術水平和捕撈能力;在領事館設立專職漁業參贊,解決海上糾紛問題。支持漁民企業耕海牧漁,加快建設海上糧倉,編制《全國海洋牧場發展規劃》,制定出臺國家扶持政策,納入國家藍色海灣示范工程,對省級以上海洋牧場免交海域使用金。
全國政協委員郭大成:建立船舶行業去產能基金,減免相關稅收助力船舶工業行業發展。政府應從戰略角度支持船舶工業去產能工作,建議參照鋼鐵、煤炭、建材、有色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去產能的做法以及日本、韓國等主要造船國家救助造船業的方案,建立《船舶行業去產能專項基金》和減免企業相關稅收,幫助我國船舶工業解決去產能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專項基金》可以用于推動大型骨干船企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鼓勵“僵尸”企業退城還園,主動退出造船業務;對被兼并企業提供專項資金補助,用于企業職工安置和人員分流,保證行業平穩過渡。另外,應給予骨干企業稅收減免,如土地增值稅、資產交易增值稅及印花稅、所得稅等,促進船舶行業產業結構升級,化解產能過剩;盤活存量資產,對去產能過程中涉及的重大債務支持市場化“債轉股”和債務豁免,減輕企業償債壓力和金融機構壞賬壓力。
全國政協委員宋家慧:由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目前我國的水下深拖探測、水下機器人(ROV)等設備主要依靠進口,這導致我們既要承受高昂的進口價格,更面臨著設備研發的關鍵環節、設備后續的維修服務等受制于人。擺脫這種困境,亟待國家加強政策及資金支持,鼓勵深潛水打撈設備以及海洋工程裝備等領域的設計研發,在裝備制造領域為海洋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