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廣明
說起加班,應先說上班,在上班的基礎上才能有加班。古代就有上班的概念,但使用范圍很窄,不過是上朝、上值的另一說法,和普通百姓并沒多少關系。農耕勞動常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上班下班的時間并不很精確。近現代勞動、工作的組織化、社會化高度發達,作息時間規范非常必要,上下班的制度才廣泛建立起來,遍及各行各業。上班雖然廣泛普及,但也不是只有上班才能工作,有一些職業不要求坐班,作息時間并無嚴格規定,也就談不到加班。有嚴格作息時間的也不都是“上班族”。學生上課、軍人操練,決不允許遲到早退,但不涉及工作績效、勞動報酬、勞動者權益等問題,通常說的上班并不包括他們。
有嚴格的上下班時間,此外再工作才叫加班。加班的概念不可濫用。加班是上班時段的延長,不上班怎能談到加班?加班是在工作場所接續工作,有些應酬活動雖然也有工作內容,但兼有休閑的意味,不能和加班一概而論。勞動者回家看書學習,加油充電,與工作也相關,但屬于個人自由選擇的行為,也不應列入加班。加班是管理者對勞動者的工作安排,是規范的有組織的行為,個人自愿流連在辦公室,以至忘了下班時間也算不上加班。加班應以法律規定的一天、一周勞動時間為依據,單位可以自主安排具體的工作時間,可作調休、補假處理的,也不能算加班。
加班和領導者、管理者聯系非常密切,而且頭緒挺多。加班既然是有組織、有領導的行為,那么加班的決定一般是“當頭的”做出。應否加班,“當頭的”自由裁量權挺大。加班的意義是中性的,不必過分聲討。當工作任務沒有完成,停頓下來會造成損失時只能選擇加班。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天災人禍降臨之際,加班還可以講價錢嗎?加班的突出問題是占用了勞動者的休息時間,但加班導致健康問題現在還談不上多么嚴重,“過勞死”畢竟是特例。領導選擇加班往往有一定理由,而且多是理直氣壯,不宜輕易否定。應該著重探討的是加班必要性怎樣,做出加班的決定是最優的選擇嗎?真的不能在上班時間做好工作嗎?加班有完成工作任務的理由,同時也涉及勞動報酬、勞動者身心健康等一系列問題。領導者、管理者應該統籌考慮,把完成工作任務和保護勞動者權益結合起來,努力完成任務,也要努力不加班!
某些領導常有喜好讓員工加班的傾向,譬如工作任務緊迫,寧可讓員工犧牲一點休息時間,加班加點趕工期。這類情況只要不過分,又能獲得員工的理解,還是正能量的。但好的東西用過了,也會走向反面。既然是加班,就意味著不是常態,要有充分的理由并得到群眾的理解,決不能置法規、員工權益于不顧。有些領導喜好加班就不是出于工作激情了,而是特殊的癖好和不正的心術。為得到異乎尋常的業績、效益,要求員工加班,實際是隨意延長工作時間。勞動者加班的辛勞變成了老板的利潤、領導的政績,勞動者的權益卻被漠視。還有的領導自己為了顯示勤懇、辛勞,到了下班時間還在安排工作,要求下屬待命,其實工作完全可以安排在上班時間做,白天做什么了呢?
一些領導者對待加班有個認識誤區:不是提倡忘我工作、拼搏奮斗的精神嗎?怎么加班多少還成了問題?是非必須澄清。全身心投入、夜以繼日工作的精神是寶貴的,萬萬不能丟棄夙夜在公、一心一意干事業的優秀品質!然而全身心工作和加班并無必然聯系,不加班不等于下班后把工作放到九霄云外去了。勤奮工作與必要的休息、個人自由安排一些活動相輔相成。下班前要對接下來的工作有安排,對可能的突發事件、緊急情況有預案,這仍然是夙夜在公。很多領導干部“五加二”“白加黑”,不能按時下班、休節假日,確實辛苦,應該點贊。但是領導不應把自己加班加點工作簡單推及到普通員工身上。領導、管理工作不是一個簡單用上下班時間來衡量的工作,不應該和普通職工攀比工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