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桂珍
快樂是什么?也許,100個人有100種答案。特別是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一段“視頻聊天”,代替了回家與親友團聚的快樂;一份“外賣”,代替了一家人其樂融融圍坐在一起準備年夜飯的快樂;遇到“問題”上網一搜,代替了努力學習、積累經驗的快樂……方便之余,我們卻感覺快樂離自己越來越遠,紛紛開始尋找“快樂”。今天圍繞“把奮斗與奉獻當快樂”這個話題,談談我們社區里黨員的“樂事”。
快樂到底來自何處?其實,快樂很簡單,它來自社會責任的擔當,來自人生價值的彰顯……全黨上下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強調“基礎在學,關鍵在做”。不學習,缺乏起碼的思想理論武裝和專業知識修養,就仿佛是盲人摸象,自然不得要領;學而不用,做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中的“矮子”,依靠慣性思維工作,那也一定做不好工作,所以我們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方能干好工作!
有的老同志感言:“退休回家了,老了不中用了。”可我卻說:“您只是職業和工作地點換了一下,原來在工廠,如今在社區,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并沒改變啊!每一個崗位都是‘英雄用武之地,關鍵在于你是不是全身心投入、是不是合格黨員。”在社區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我深刻體會到,雖然不會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可以用盡全力干好每一件小事,當一名最貼近群眾的合格黨員,事無巨細為群眾提供服務。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毛豐美的先進事跡特別值得我們學習,他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村民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好日子”,他三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踐行宗旨,鑄就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魂”,將“共產黨員”四個閃光的大字深深烙在群眾心中。還有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祿、孔繁森、李保國等,他們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人民滿意作為第一標準,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同樣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大家細想一下,我們抓服務、抓安全、抓衛生,為解決居民困難整天忙碌著,雖感疲勞,但也在享受為人民服務而產生的快樂。如果那些困難你不去解決,我也不去解決,時間長了,定會影響社區的小家和諧。如果小家不安定,那我們的國家又怎能和諧發展、繁榮昌盛?
我們在正月十五冒著嚴寒,把親手制作的“愛心湯圓”送給困難黨員、孤寡老人,讓他們一起分享我們的“作品”,我們快樂!
我們在社區里修建花池,經過辛苦耕耘,在夏秋兩季為居民送去最美的景色,為大家帶來無盡的舒適與愜意,我們快樂!
在母親節、父親節來臨之際,我們組織開展大型感恩活動,讓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充分享受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我們快樂!
每月開展黨員義工服務活動時,我們全體黨員活躍在社區樓院中,用自身特長服務居民,我們快樂!
說到這里,還會有人說自己“老了不中用”嗎?“共產黨員”是我們的終身職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一輩子的職業操守。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黨員的工作崗位,哪里就能收獲快樂!
同志們,讓我們手挽手、肩并肩,一同為社區建設出謀劃策,讓我們用全心全意的服務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在社區傳遞快樂、收獲快樂,做天天快樂的合格黨員!
(授課人系撫順市望花區和平街道朝陽社區黨總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