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先烈們同敵人的英勇奮戰,換來我們如今的和平穩定生活,同時也使得遠離戰爭的我們這一代人,軍事常識基本全靠影視作品來科普。殊不知,個別電影導演和編劇,其軍事常識很可能還不如咱們觀眾,由此帶來的破綻也讓人啼笑皆非。
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最常見的被好萊塢電影大片毀了的軍事常識吧!
以手槍打步槍
在電影里,經常出現持手槍的人和持步槍的對手交戰的場面,拿手槍的往往是正面人物,孤身對抗裝備著AK-47等重火力步槍的壞人,臨危不亂,將其擊潰。
然而現實中,手槍的有效射程往往只有幾十米,而步槍的射程通常在數百米到上千米不等,且步槍的阻滯能力也是手槍無法比擬的,所以在射擊距離超過14米之后,步槍相比手槍就占有絕對的命中率和殺傷力優勢,由此可見,電影里孤身持手槍大戰步槍兵的場景實在是誤導人!
我掃、我掃、我掃掃掃
在影視作品中,孤膽英雄往往能手持沖鋒槍、突擊步槍橫掃敵軍,緊扣扳機,想怎么打怎么打,想打多久打多久……
然而現實中,沖鋒槍和突擊步槍的彈夾容量少則15至30發,最多50至100發,以M4A1自動步槍或MP5微型沖鋒槍那樣的射擊速度,若持槍者不停歇扣動扳機的話,將在幾秒鐘內打光彈夾內的全部子彈,且很多突擊步槍的導氣系統也無法承受長時間的連續射擊。掃射、掃射、再掃射,那只能是兩三個人才抬得動的重機槍才能辦得到的。
狙擊步槍射穿瞄準鏡
在電影或電視劇里,正義方的狙擊手往往能在與敵軍狙擊手對陣時,精確將子彈射入對方瞄準鏡里,打爆其腦袋。
現實情況下,7.62毫米口徑的狙擊步槍子彈,根本無法貫穿另一架狙擊步槍的瞄準鏡。因為現代瞄準鏡結構復雜,內部鏡片繁多。步槍子彈在突破瞄準鏡中每一層鏡片時都會發生偏移而導致射歪。
子彈引爆炸藥
不論在影視作品或是游戲中,觀眾或玩家最喜聞樂見的就是將炸藥包扔到敵方載具或防御設施中,然后以一顆小小的手槍子彈將其射爆,將敵軍炸個底朝天。
然而這卻是導演或游戲制作者鬧的最大的笑話之一。現如今常用的TNT、C4炸藥,必須用雷管才能將其引爆,因此在越南戰爭時期,常有美軍嘗試點燃C4炸藥來燒東西吃,就是因為他們知道不用雷管是無法讓炸藥包爆炸的!
步槍打直升機
在電影里,英勇的男主角常常在面對敵軍武裝直升機時,用手中的步槍一槍擊穿直升機窗,擊斃其飛行員,導致敵軍直升機墜毀。
然而現實中,這無異于天方夜譚。首先,武裝直升機在攻擊地面目標時,能利用居高臨下的優勢,以航炮、轉輪式重機槍或火箭筒完美壓制,而地面目標想要以區區一支小步槍反擊高速飛行的直升機,就跟擊中飛行中的蟲子差不多。且現代武裝直升機都采用高強度的防彈玻璃作為前窗,抵御12.7毫米重機槍子彈都不在話下,更何況男主角手中的小口徑步槍。
戰機空中格斗
在電影里,激烈的戰斗機空戰中,敵機處于我機后方。而我方的王牌飛行員沉著冷靜,駕機不斷左右搖晃,使得敵機始終無法鎖定我方戰機。
現實中,“之”字形移動的飛行方式,在人躲避槍械瞄準時也許是有效的,但對于戰斗機來說,只會減少飛機用于空中格斗所必需的機動能量。一旦被敵方導彈引導頭鎖定,都很容易被擊中。
無聲的消音器
在特工類影片或描述特種部隊滲透的影視作品中,主角身懷絕技,常從后方接近敵方崗哨,然后以裝備有消音裝置的手槍,一槍射穿其后腦殼,然后一個箭步上去扶住其倒下來的身體,就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地深入敵軍腹地。
然而,真正的消音設備并不是無聲的,普通戰術手槍加消音器,聲音通常在90~130分貝之間,可比人砸在地上的聲音大不少。
人被炸飛
在電影中,主角扔出的手雷或手榴彈,不但能炸毀敵方設施,還能把敵軍小兵炸得滿天飛。
然而現實的遭遇戰中,就算整個人壓在一顆被拉響的手榴彈上方,也不會被炸飛。
在屋里發射火箭彈
在反恐類影視作品中,往往出現這樣的場景:正面人物所乘的車輛在軍警的保衛下駛過大街小巷,而鬼鬼祟祟的恐怖分子則躲在街邊某個黑暗的小屋子里,從窗口或縫隙伸出火箭筒,試圖發射火箭彈炸毀正面人物的車輛。
然而現實中,除非這個恐怖分子是傻帽,否則他絕不會這么做。因為火箭筒在發射時都會向后方噴射尾焰,假如在室內發射火箭彈,尾焰將嚴重燒傷發射者,這就是為什么國際上很多國家都禁止部隊在封閉狹窄空間發射火箭彈的原因!
以上事例也進一步說明,電影終究是電影,觀賞性是第一要務,而讓觀眾“漲知識”則不是電影導演首要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