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超+王春霞



摘要: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專業人員對沙湖流域目前生態服務功能的定性評價,結果表明:沙湖流域飲用水、水產品、鳥類棲息地、休閑娛樂和湖濱緩沖帶凈化等生態服務功能的權重分別為7.2%、13.9%、19.4%、43.1%、16.4%。說明專業人員對休閑娛樂服務功能評分最高,沙湖的服務功能主要是休閑娛樂,是人們休閑旅游的勝地,但也是直接或間接影響沙湖流域生態系統和水質變化的潛在威脅因素。調查結果可為沙湖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安全評估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沙湖流域; 生態服務功能; 專家問卷調查; 安全評估
中圖分類號:X1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4-0038-02
1 研究地區概況
沙湖流域轄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永寧縣、銀川市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賀蘭縣及平羅縣,流域內主要湖庫有艾依河、沙湖、閱海、鳴翠湖、星海湖、鎮朔湖等。流域平均年產水資源總量為1.78億m3,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8650萬m3;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10.74億m3。流域水資源在維系區域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減少熱干風等氣候災害、維系銀川平原水量動態平衡、納污治污、調蓄洪水、調控地下水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扮演著銀川平原綠洲之肺的角色。
2 研究目的與對象
沙湖流域生態服務功能評估采用專家問卷調查[1]的方式進行,對流域所在地的銀川市三區、賀蘭縣、永寧縣、石嘴山大武口、平羅縣的水利部門、林業部門、環保部門、湖泊管理部門等部分行業專家、公務員及基層工作者進行現場問卷調查。
此次問卷調查共發放現場調查表80份,收回調查表68份,經統計,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48人,占受調查人數的70.6%。選擇的問卷調查對象主要涉及環境、林學、生物、地理等專業。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5個方面問題[2,3,4],即生態服務功能權重評價、游泳與休閑娛樂水域景觀評價、湖濱帶破壞情況、湖濱帶大型水生植物覆蓋的比例評價、湖體水環境(包括水質、水位、透明度)變化狀況評價,每個方面問題共設置5個答案供選擇。
3 調查結果與評價
共發放現場調查問卷80份,收回調查問卷68份,經統計,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48人,占受調查人數的70.6%。其中,女性22人,男性46人,具體見表1。 被調查對象所學或從事專業情況見表2。
經過對68名技術人員的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3.1 沙湖流域服務功能權重
各位專業技術人員對沙湖飲用水、水產品、鳥類棲地、休閑娛樂、湖濱帶凈化幾項主要的服務功能進行打分,調查結果見表3和圖1。
由圖表可知,休閑娛樂服務功能得分率最高,占43.1%,其次是鳥類棲息地、湖濱帶凈化及水產品功能,得分率依次為19.4%、16.4%和13.9%。飲用水功能位于最后,得分率是7.2%,說明沙湖流域是人們休閑旅游的勝地。
3.2 沙湖流域游泳與休閑娛樂水域景觀的評價
在游泳與休閑娛樂景觀調查中,將評價等級分為很不好、不好、一般、好、很好很美5個等級,調查結果見圖2。
由圖2可知,認為沙湖流域游泳與休閑娛樂水域景觀是好的人超過了一半,有13.3%的人認為是很好很美的,僅有1.5%的人認為很不好。
3.3 沙湖流域湖濱帶破壞情況評估
在對沙湖流域湖濱帶破壞程度調查中,將評價等級分為幾乎未受到破壞、受到一些破壞、受到較大破壞、受到很大破壞、受到嚴重破壞5個等級,調查結果匯總見圖3。
由圖3可知,認為沙湖流域湖濱帶受到較大破壞及很大破壞的專業人員占到73.6%,比例最高。沒有專業人員認為湖濱帶幾乎未受破壞。說明沙湖流域自然湖濱帶消失嚴重,湖濱緩沖帶植被退化明顯,生態環境脆弱。
3.4 沙湖流域湖濱帶大型水生植物覆蓋比例評價
在湖濱帶大型水生植物覆蓋率調查中,將評價等級分為高、較高、一般、較低、低5個等級,調查結果見表4和圖4。
由圖表可知,認為沙湖湖濱帶大型水生植物覆蓋比例較低的專家最多,占到52.9%,認為一般的占30.9%。沒有專業人員認為沙湖湖濱帶大型水生植物的覆蓋比例高。
3.5 湖體水環境(包括水質、水位、透明度)變化情況評價
在沙湖湖體水環境(包括水質、水位、透明度)變化情況調查中,將評價等級分為明顯變好、變好、沒有變化、變差和明顯變差5個等級,具體見表5和圖5。
由以上圖、表可知,沒有人認為沙湖水環境明顯變好,認為沙湖湖體水環境變好的僅有2人,超過半數以上的人認為沙湖水環境變差,占到66.2%。
4 結論
通過對沙湖流域生態服務功能進行問卷調查和資料調查[5,6],最終結果顯示:
⑴在沙湖流域生態服務功能中的5項權重評價中,專業人員對休閑娛樂功能評分最高,說明沙湖流域的服務功能主要是休閑娛樂,而水產品、鳥類棲息地、飲用水功能、湖濱帶凈化各項服務功能的得分率均較低,這些功能處于次要地位。
⑵在游泳與休閑娛樂水域景觀的評價調查中,認為好的占58.8%,說明沙湖景色秀美,是良好的游泳與休閑娛樂水域,是人們休閑、度假、旅游的勝地。
⑶在湖濱帶破壞情況調查中,認為受到較大破壞的占57.4%,認為受到很大破壞的占16.2%。說明因歷史原因、環境變遷,流域自然的湖濱帶已基本不存在。通過“十一五”以來不斷在沿岸湖灘開展湖濱帶建設工程、生態修復工程,近幾年湖濱帶情況開始好轉。
⑷在湖濱帶大型水生植物覆蓋度的比例調查中,認為湖濱帶大型水生植物的覆蓋度比例較低的占30.9%,認為一般的占52.9%。說明沙湖及其流域內自然湖濱帶大型水生植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近幾年實施的一系列湖濱帶工程,修復了沙湖環湖部分濕地生態系統,增強了湖泊自我保護的能力。
⑸沙湖水環境(包括水質、水位、透明度)變化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沙湖水環境正在逐步變差,應加大對湖體水環境的保護,充分發揮沙湖的生態服務功能。
參考文獻:
[1]王 林,章 新,李紅梅,等.撫仙湖生態服務功能調查與評估[J].環境科學導刊,2011(6).
[2]陳為國,許文杰.湖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影響因子分析與評價研究[J].節水灌溉,2010(12).
[3]曲向榮,劉保勇,王新等.環境生態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4]李 蘭,劉 琴,葉長兵,等.星云湖生態服務功能專家問卷調查分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8(7).
[5]金相燦.中國湖泊環境第一冊[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
[6]潘文斌,唐濤,鄧紅兵,等.湖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初探—以湖北保安湖為例[J].應用生態學報,2002,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