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友東
摘 要:電子商務的學科特點決定了電子商務教學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而傳統的電子商務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人才培養與行業實踐、社會需求脫節等問題。解決辦法是建立以提高實踐能力為引領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高校教學過程與企業電子商務運作過程對接,形成校企協同育人人才培養質量系列評價標準,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校企協同育人;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6-0061-03
電子商務正在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市場以及新的就業方式。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18.3萬億元人民幣,連續十幾年來平均每年遞增30%以上。特別是網絡購物規模,更是從2006年的260億迅猛增加到2015年的3.83萬億,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達到12.7%。電子商務在國家經濟活動中的地位日益增強,社會對電子商務人才需求旺盛。截至2015年12月,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270萬人,由電子商務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已超過2 000萬人[1]。當前,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深度應用電子商務,電商服務商規模日益擴大,電商創業熱潮迅速興起。這些都將持續帶來更多的電子商務直接從業人員和間接就業人員,由此衍生出來的就業市場將快速增長,隨之而來的營銷、客服、模特、配送、技術等電商相關人才也將供不應求。
一、國內本科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現狀
(一)國內本科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匹配程度
在電子商務廣泛應用的大潮推動下,我國形成了對電商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各高校紛紛設立電子商務專業,以滿足市場需要。自2001年教育部高教司批準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第一批13所高校設立電子商務本科專業,我國開始了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規范性嘗試。截至2010年6月,全國開辦電子商務專業的本科院校已有375所[2],電子商務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專業建設中發展速度最快、最為熱門的一個專業。
在專業方向的定位上,由于電子商務屬于交叉性學科和新型學科,內容涉及計算機技術、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等多門基礎學科,教育界一致認為電子商務專業應該要培養具有扎實的計算機技術和經濟管理知識,掌握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從事商務活動的規律,兼備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但是,由于國內大部分本科高校的電子商務專業是結合原有師資力量和學科優勢建設起來的,其培養方向和院系原有專業的資源有明顯的關聯性。比如,有計算機背景的院系,其培養計劃中通常設置大量的計算機類課程,重點培養的是從事電子商務軟件系統的規劃、開發和維護的專業技術人員,授予的學位是工學;有經管背景的院系,其培養計劃中則開設大量的經濟管理類課程,重點培養的是能夠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管理的人員,授予的學位是經濟學或管理學。由此形成了電子商務兩個不同的培養方向:偏重信息技術的和偏重經營管理的[3]。但無論哪個方向,國內高校多數電子商務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都偏重構筑完善的理論體系,學生實際運作電子商務的能力都不強,社會適應度較低,很多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學生甚至不會經營企業的網店,無法為企業開展有效的網絡營銷工作,導致就業沒有競爭力。
(二)我國電子商務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現狀
在學術研究方面,關于我國電子商務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文獻主要包括:朱彥杰,2013/10,《電子商務》;邢志良、溫希波、張策,2013/27,《教育與職業》;王亞榮、王利榮,2013/08,《江蘇商論》;楊堅爭、王小東、桑葉,2013/08,《電子商務》;劉佳,2013/29,《教育教學論壇》;王淑雅、趙玉明,2013/07,《電子商務》;晏玲,2013/06,《當代職業教育》;周劍鋒,2014/12,《電子商務》;陳銀鳳,2014/10,《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馮居君,2014/10,《陜西教育(高教)》;穆海濤,2014/09,《產業與科技論壇》;姜永波,2014/08,《經濟研究導刊》;陳靜,2015/05,《電子商務》;甘露,2015/05,《電子商務》;胡婷婷,2016/09,《教育與職業》等。總結這些文獻所提當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大致有以下觀點:
(1)培養目標定位不夠準確。(2)教學計劃安排和課程體系設置缺乏科學性。(3)高校師資缺乏電子商務實戰經驗。(4)課堂教學與行業實踐脫節,實踐教學的針對性不強。(5)教材跟不上電子商務行業的快速發展。
總結這些文獻所提的對策,大致有以下觀點:
(1)要有明確的專業定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明確培養目標。(2)圍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置要合理。(3)多渠道強化師資力量建設,鼓勵教師深入企業調研、交流,聘請行業專家授課、講座,加強校企合作。(4)創建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加強實踐性環節教學。(5)選擇實用的專業教材,不斷根據行業變化豐富授課內容。
二、普通本科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引入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的必要性
(一)當前高校電子商務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普遍存在與行業實踐脫節的問題
電子商務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專業建設中發展速度最快、最為熱門的一個專業,但與此相對照的現實是,近年來,電子商務專業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并不樂觀,電子商務專業甚至被教育部列為就業率較低的“紅牌專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多數高校的電子商務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專業課程設置較為寬泛、課程教學與行業實踐脫節、實踐教學的針對性不強的問題。解決的方法是建立以提高實踐能力為引領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高校教學過程與企業電子商務運作過程對接,形成校企協同育人人才培養質量系列評價標準,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國家大力倡導在本科教育中融入職業教育
2014年6月23日至24日,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要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努力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4]。
李克強總理強調,職業教育大有可為,也應當大有作為。要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不僅要圍繞技術進步、生產方式變革、社會公共服務要求和扶貧攻堅需要,培養大批懷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而且要讓受教育者牢固樹立敬業守信、精益求精等職業精神。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表示,將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打通學生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把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落實到多樣化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過程、課程教材創新過程、實習實訓過程、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培養過程,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橋”,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5]。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國發〔2015〕24號)也特別強調,支持學校、企業及社會組織合作辦學,探索實訓式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與培訓機制。推進國家電子商務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指導各類培訓機構增加電子商務技能培訓項目,支持電子商務企業開展崗前培訓、技能提升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加快培養電子商務領域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6]。
三、構建校企協同育人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國內多數本科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案偏重構筑完善的理論體系,學生實際運作電子商務的能力不強,很多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學生甚至不會經營淘寶網店,導致就業沒有競爭力。電子商務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深入了解行業、企業對人才職業素養和能力的要求,廣泛征求用人單位、校企專家、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設置及課程內容的意見,使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規格要求更加貼合社會需求,專業課程體系結構與課程內容更加科學、合理,不斷優化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二)構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是培養電子商務人才的重要陣地,企業是電子商務人才的用武之地,但當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閉門造車的現狀造成了所培養的電子商務人才到企業之后無用武之地。因此,引入企業參與教學過程,構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學校聯合培養電子商務人才是大勢所趨。盡可能讓企業充分介入高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介入的方式可以是企業在高校開設冠名班、人才定制班、校企聯合成立專業委員會審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審定課程體系、校企共同建設實踐教學基地、校企共建專業課程、企業派行業專家到學校擔任專業課程教學或開設講座、校企聯合指導學生參與企業日常業務運作(如建設維護企業網站、網店經營、網絡客服、網絡推廣、跨境電子商務)、校企聯合孵化學生電商創業團隊等方式。
(三)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適應市場需求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應更加強調實踐和應用能力,對知識的熟練記憶不再是課程的考核重點,應當建立基于“提高實踐能力”導向的教學質量過程評價及效果評價體系,使得學生切實掌握、運用電子商務知識及技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四)校企共建教學團隊
培養具有職業精神、掌握職業技能的電子商務應用人才,必然首先要求教師具有職業精神、熟練掌握職業技能。必須加強師資培訓,通過校企共建教學團隊,鼓勵教師參加校內外學術會議,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到知名院校訪問交流,完善校企互聘互用制度,鼓勵引進行業、企業專家充實到校方師資隊伍等方式,提升教學團隊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行業實踐能力,為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結語
高校教學的目的是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而實際上,培養能力遠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通過校企協作,建立以提高實踐能力為引領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得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規格要求更加貼合社會需求,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高校教學過程與企業電子商務實踐過程對接,形成校企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及師資保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2015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EB/OL].http://www.100ec.cn/zt/upload_data/2015scsj.pdf,2016-05-17
[2] 唐岫.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商業文化,2011,(7):261.
[3] 盧淑靜,周歡懷.基于中美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情報雜志,2010,(1):189-191.
[4] 新華網.習近平:加快發展職業教育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24/c_126663097.htm,2014-6-24.
[5] 人民網.魯昕:將打通職業教育生升本、升碩的上升通道[EB/OL]. http://society.people.com.
cn/n/2014/0626/c1008-25204173.html,2014-6-26.
[6]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07/content_9707.htm
201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