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偉



摘要:分析了總量控制和濃度控制的概念,著重闡述了機械行業某企業污水污染源現狀、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要求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應對挑戰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水污染物;總量控制;濃度控制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4-0053-03
1 引言
濃度控制是指以控制污染源排放口排出污染物的濃度為核心的環境管理方法體系。總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時段內一定區域內排污單位排放污染物總量為核心的環境管理方法體系[1]。污染源達標排放屬于濃度控制范疇;污染物總量控制屬于總量控制范疇。2000年之前我國的“排污收費”、“三同時”、“環境影響評價”等都是以濃度排放標準為主要評價標準,2000年以后,特別是進入“十一五”以后,環境管理是以濃度排放標準和總量控制為評價標準的,并且要求污染物排放總量逐年減少[2]。對于存在環保欠賬的機械行業某老企業來說,污染源達標排放和污染物總量減排控制要求給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對于污水國控企業而言,實現污水達標排放和重點水污染物總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2 實現污水達標排放和重點水污染物總量控制的內涵
2.1 有助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環境保護責任是企業的重要社會責任。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人們開始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從各個方面著手保護環境。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員,理應承擔起相應的環境保護責任。這一責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產品綠色化,二是保護和治理環境。而水污染防治法明確規定,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這也是為企業進行污水治理工作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因此,企業對污水進行治理,實現污水達標排放和重點水污染物總量控制是對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非常重要的。
2.2 有助于企業防范環境法律風險
國家在環境保護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對水污染物超標排放或超過水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法律責任都進行了明確規定,上級部門和母公司也將水重點污染物如化學需氧量(COD)和氨氮排放總量作為績效考核指標。
環境保護法規定了對企業違法排放污染物的,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處罰外,還規定了對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可以責令其采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關閉。水污染防治法也對排放水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處罰進行了明確規定。另外,省環保廳總量辦對企業COD、氨氮總量指標也進行了核定,同時企業的上級母公司也下達COD、氨氮指標績效考核規定。如果企業污水超標排放或者超過重點水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將面臨環境處罰和績效考核的風險,所以為規避這一風險企業必須實現污水達標排放和重點水污染物總量控制。
3 水污染源現狀
3.1 水污染源概況
據調查,機械行業某企業2010年生產生活用新鮮水量270萬t左右,排放污水約200萬t。主要水污染源包括機械加工車間產生的的廢乳化液,油漆噴涂線產生的油漆污水,鍋爐沖渣污水,探傷產生的的廢磁懸液污水,洗浴產生的生活污水等。主要污染物有COD、石油類、懸浮物、氨氮等。
公司有兩個污水處理站,都是采用集中處理方式進行水污染防治。需要把污水集中收集后運送到處理站進行處理達標后排放。
3.2 水污染源存在的主要問題
污水總排放口石油類、懸浮物、氨氮、pH值能夠達標排放,但COD偶有超標排放現象,最高濃度達314.6 mg/L,標準值為150 mg/L。
3.2.1 部分水污染源沒有進行治理,不能保證COD達標排放
企業無第一類污染物。影響COD濃度的主要污水有乳化液污水、油漆污水、磁懸液污水和生活污水,具體污水情況如表1。生活污水每年排放量30萬t左右,COD濃度超過排放標準,沒有進行治理。其余各類污水水量雖少但COD濃度高,其中乳化液污水收集后運到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油漆污水、廢磁懸液、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下水管網。
3.2.2 污水總排放口無污水處理設施 ,不能保證COD穩定達標排放
由于污水最終要匯集到總排放口的特殊性,總排放口沒有污水處理設施,使污水總排放口COD偶有超標排放的現象。
按照COD控制指標要求,污水總排放口COD濃度應低于標準值150 mg/L才能完成總量要求,低于的數量取決于污水排放量,對于污水總排放口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的廠區而言是有難度的。
4 對策與建議
企業為確保污水達標排放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滿足政府和行業環保要求避免環境法律風險[3],考慮了環保歷史欠賬,采取措施予以應對,主要對策措施是對污水實施過程控制,研究中水回用系統[4]。
4.1 積極實施節水項目以減少用水總量,使新鮮水量逐年降低
企業對沒有循環利用的冷卻水實施循環利用;對已經循環的冷卻水實施內循環系統替代外循環系統;對宅區和廠區供熱系統實施改造,取消燃煤鍋爐,減少了除渣及除塵系統用水和系統補水等等。最終使得新鮮水量逐年降低。
4.2 對所有除生活污水以外的重度污水進行收集處理達標后排放
企業與高校合作,對油漆污水、磁懸液污水進行科研攻關,也實現了收集處理達標后排放。2011~2015年累計處理重度污染廢水1243.48 t,如表2。其中2014年處理水量390.05 t與2010年調查出的重度污染廢水412 t僅差5%。至此,除生活污水以外的影響COD濃度的乳化液污水、油漆污水、廢磁懸液污水等重度污水都得到了有效的處理和控制。
4.3 在污水總排放口安裝重點水污染物COD和氨氮在線監測設備
企業將在線監測設備相關運維工作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企業管理,保證了在線監測設備的有效運行。在線監測設備在運行過程中,COD和氨氮濃度一直在指標控制范圍內。由于取水系統受冬季燃煤采暖鍋爐沖渣污水攜帶爐渣進入下水管網的影響,影響污水懸浮物濃度,在取暖期間出現了取水泵抽不上水的情況,導致在線監測系統不能正常運行。燃煤采暖鍋爐取消以后,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也降低了懸浮物排放濃度。
通過以上三項措施的實施,企業實現了污水達標排放,重點水污染物總量控制在指標范圍內,并呈遞減趨勢。2011~2015年有關重點水污染物總量和濃度指標完成情況如表3。
5 結語
從表3可以看出,企業產品產量無論是增加還是減少,新鮮水用量都逐年降低[5],重點水污染物COD和氨氮達標排放,且排放總量也呈遞減趨勢,有效降低了環境法律風險。但由于新鮮水用量的減少會導致污水總排放量的減少,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水污染物的濃度。從長遠考慮,需要對中水進行治理回用才能保持污水長期穩定達標排放。企業已完成了中水回用系統的可行性研究,以期實現污水的資源化和水污染物 “零”排放。
參考文獻:
[1]馮金鵬,吳洪壽,趙帆;水環境污染總量控制回顧、現狀及發展探討[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4,2(1):45~47.